高中生物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理论思考

2021-12-30 01:17李雅琦王丹妮王文强
甘肃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理论

李雅琦 王丹妮 王文强

【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引导,打破思想政治与自然学科之间的壁垒,进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社会科学的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就需要提升生物教师的政治素养,进而深入挖掘高中生物教学学中适于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素材,还应适当调整教学手段。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生物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对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引导,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5—0075—03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树立学生生命观念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进阶目标。作为教师应当自觉推进学科教育,从对学生生物学科的教学,推进到对高中阶段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促进上,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着眼于立德树人的宏伟蓝图,将生物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既不牵强附会,也不貌合神离,真正实现高中生物和课程思政的浑然相融。

课程思政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局限于社会科学的问题,打破思政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壁垒。高中生物学内容抽象,知识点琐碎,但同时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也尤为明显。以“理解生命的本质”“探索生命的发展”两大板块作为融入课程思政的重点元素[1],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类社会如何形成、如何发展,解决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

(一)高中阶段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相当特殊和重要的阶段,此时他们的“三观”初建,对个体和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意志并不坚定,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在高中阶段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然而思想政治课要达到上述目的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单一的、一条线的教育,而应是多元的、多维度嵌入式的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可以有效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课程思政可以为各个学科指明价值导向,使各个学科虽然教授知识不同,但是能秉承同一价值主旨,进而使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落实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操作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潜意识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两类互不相容的科学体系,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其实不然。在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并且基于自然学科贴近生活、科学理论充实的特点,我们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理论依据。例如,在“遗传与进化”专题中我们渗透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人文理论可以在生命科学中找到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个体的生命总是有限的[2],但由基因和人类文明所引导的人类社会却生生不息,各个国家、民族密切相关、休戚与共,只有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能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人类社会才能取得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三)课程思政对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

生物学注重观察和逻辑推理,注重对表观事实的研究,也正因此,使得学生难以实现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在普遍的认知中,人们通常认为除非从事相关的职业,否则这些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增益。通过在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我们得以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落脚点鸟瞰自然科学的全貌,重新审视学习自然科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四)课程思政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契机

高中教育立足于当下,面向未来,紧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搏,与时代共振。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应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通过生物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涵养的双向联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五)课程思政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理想愿景,我们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持续、持久的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始终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对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公私、荣辱、义利,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提升生物学科教师的政治素养

生物课教师大都对思政领域的专业内容比较欠缺,要想提高生物教师的胜任力,其自身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需要掌握思政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培训来提升其他学科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为融入课程思政打好基础。

(二)深入挖掘高中生物学中适于实施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素材

生物学的发展关系着农业、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更关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实施生物学课程思政就必须做到生物学科知识和课程思政之间的有机结合,绝不能生搬硬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挖掘知识点与上述问题间的联系,如结合“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原理探讨如何提高农业产值从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遗傳与变异”的相关原理解释优生优育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健康;利用“生态调节”的相关原理探索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的可行途径,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现代生物科技”相关原理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发展为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带来的益处,同时探讨生物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社会公平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同时树立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目前已有大量关于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但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鲜有具体的措施可以指导实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策略可供参考:

1.充分利用科学发展史

生物学课程内容是按科学发展史编排的,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特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例如,生物学必修二中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我们一贯把教学重点放在遗传规律的探究上,却几乎没有教师提及“为什么孟德尔要做豌豆杂交实验”。实际上,只要引导学生紧扣时代背景就会发现,在当时,人类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吃飽肚子”的问题,所以在当时除了孟德尔还有大量科学家都在做植物的杂交实验,希望能够发现遗传的原理和规律,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3]。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全人类,需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多维度学习“科学家的故事”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大量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教学中我们只关注实验本身,很少有教师会引导学生着眼于科学家。实际上,科学家们的科研经历和人生阅历也是很好的课程思政素材。例如,我们一味强调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取得的成果,甚至有教师认为孟德尔的成功是一个“幸运的偶然事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孟德尔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使他具备相当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数学统计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这些都是他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这一实例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可能在当下看似无用,但或许在未来将成为我们取得成绩的重要支撑,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3.在“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科技发展对大自然的影响

多数教师在“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原理和方法上,实际上我们除了看到科技发展对现代医疗、农业、畜牧等领域带来的推动作用外,更应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其引发的伦理、社会公平等问题,如建立在基因编辑基础上的基因治疗可能引发的基因污染、打破现有生态平衡;建立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上的代孕和克隆,将打破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科技发展只有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当下的基础教育不应仍抱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态度,每位教师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己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科教育始终,深入探索科学知识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尤其自然学科的教师更应积极探素思政教育在自然学科中的理论依据,打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壁垒,培养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谢兆辉,焦德杰,王丽燕,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融合点的发掘[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14):71-75.

[2]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王丽燕,许褆森.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05):782-788.

[3]曹喜涛,张建平,张业顺,等.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微生物学》为例[J].轻工科技,2018(12): 164-165.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