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新思考

2021-12-31 03:53黄晓梅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编目职业倦怠图书

黄晓梅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永川 402160)

图书编目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工作,工作内容是图书编目员对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编制目录,建立馆藏目录体系,建立图书馆文献资源系统,供广大读者阅读和使用。图书编目员给采购的图书贴条形码,然后按照中图法分类,录入电脑,分好类后给每本书贴标签,最后按照顺序摆放上架,这就是整个图书编目过程[1]。图书编目工作曾经是图书馆重要工作,其技术含量高,处于图书馆工作核心地位,因此受到图书馆员的青睐。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图书编目工作也逐渐社会化,图书馆编目工作就不再受到重视,核心工作地位被动摇了,于是出现了图书编目人员职业倦怠现象。

一、图书编目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因素

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传统编目模式开始转型为现代编目模式。作为图书馆核心工作的编目工作也不再被人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兴起了编目业务工作的外包,使编目员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2]。再加上编目员一般又不与读者直接接触,而只是在幕后为读者提供间接服务,对于众多读者而言,编目工作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行业,根本就不知道编目员的存在,以至于编目员的辛苦不被人了解和重视,编目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也得不到认可[3]。因此,长期从事编目工作的编目员,其工作性质是兼顾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工作也非常辛苦和枯燥,他们体会不到工作的价值,对自己的工作也很难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并逐渐对工作产生倦怠。

(二)学校发展因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于图书馆而言,这就意味着读者量的增加,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要求,图书馆的藏书量也相应要增加,当然,图书馆的购书量也要增加,图书馆编目员的工作量也就增加了[4]。同时,学校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新专业的设置,这就使得图书馆文献数量大幅度增加,服务种类增多以及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购书种类更多,这样编目员工作量变大,工作强度加强,涉及面更广,编目工作任务更繁重等,这些因素都使得编目员心力交瘁,身心疲劳,从而产生倦怠感。

(三)职业因素

1.工作机械性强,缺乏创新性

编目工作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技术工作。其强度大,编目员必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但在编目工作过程中,编目员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操作规则、数据格式、分类标准、著录规则等,其中工作流程繁杂单调,重复机械,容易产生疲劳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编目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降低了编目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编目员慢慢就开始拖沓,烦闷,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由于编目工作重复机械的特点,催生了编目员的职业倦怠[5]。

2.工作地位被边缘化

图书馆图书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图书文献资源供读者使用的第一道工序。以前,编目工作一直被视为图书馆的核心基础工作,编目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流通工作有关图书的上架、借阅等,也影响到了为读者服务的效果,编目员也是图书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图书馆整个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编目工作有很大的变化,编目业务工作的外包,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这些都加剧了图书馆编目工作逐渐走向边缘化,因此,留给编目员自身的工作也越来越少,编目人员的工作仅仅校对、查错、改错,编目员的价值也逐渐降低。编目员面对这种变化,如不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3.个人原因

编目工作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技术工作,劳动强度大,任务量重,工作时间紧,管理制度严,需要求编目员既要细心又要耐心。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到来,编目社会化已成为图书馆编目工作发展的主流,使编目员的角色职能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曾经的图书馆核心部门,专业性比较强的编目工作不再那么重要,编目数据也是由图书供应商做好,编目员只是做套录数据,基本上对《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机读目录手册》等工具书不再学习和利用,对新进图书只是根据本馆要求对数据稍加修改,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了,有的编目员就连图书分类的22大类都不知道,每天只是机械性地做同样的套录数据工作。至此,编目员反而变得不再爱学习,不再去追求新知识,变得懒惰、疲惫,从而对工作产生厌倦。

二、克服编目人员职业倦怠的措施

(一)编目员要转变观念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收集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受到传统图书馆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现代图书馆的工作依旧存在偏见,认为图书馆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偏低,是学校作为安排某些剩余人员的场所,是解决校内教师家属和关系户的地方,任何人都能胜任,其实不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的图书馆工作也具备了新时代的特色,不再是借借还还,图书馆编目工作也不再是简单地给书盖个章,打个号,贴贴标签,整理卡片等,而全部是现代化的操作,不但会编目纸质图书,还要学会搜集网上信息资源。因此,编目员要转变观念,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正确面对新时期的图书编目工作,加强计算机知识、图书馆专业知识、网络知识、英语知识等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社会对图书馆的偏见,让读者能够多多关注和了解只在幕后为他们提供间接服务的编目员,增加编目员对编目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消除编目员的抵触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编目工作,提高编目质量[6]。

(二)编目员要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调适

编目员个体心理的自我调适是缓解其心理疲劳的有效途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服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能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折磨教师的心脏,消煞教师的神经系统的事。”职业倦怠源于自己面临的心理压力,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将压力变为动力才能适应社会竞争[7]。因此,编目员要勇于正视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多学习,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走出自己封闭和孤立的工作环境,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活动,以此来调适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放松自己的情绪,从而缓解和释放自己的压力。

(三)加强对编目员的人文关怀

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繁琐、枯燥而繁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编目工作也具备了新的时代特色,编目对象的变化、编目技术的革新、编目环境的改变等都对编目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目员因而变得焦虑和不安,乃至产生心理失常的情况,为了减轻编目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焦虑,图书馆应创建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激发编目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编目员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对编目员的关心和照顾,有意识地疏导编目员的不良情绪,了解他们的合理要求,为他们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适应新时代的编目工作。

(四)编目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读者在这种信息化、电子化的时代下,需求也在逐渐变化和增加,作为图书馆既是核心又是基础工作的图书编目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其他工作:图书的上架、图书的统计、读者的检索和借阅等,图书编目质量的高低在于编目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要新的形势下,编目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要及时掌握前沿的编目信息,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图书馆也要尽量给编目员提供出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增加编目人员与同行接触的机会和继续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习交流和比较,让他们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

猜你喜欢
编目职业倦怠图书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图书推荐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试析广州星河湾酒店实习员工职业倦怠成因和疏解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