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策略探索

2021-12-31 06:56马月萍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心理健康学科

马月萍

(庄浪县水洛学区 甘肃平凉 744699)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断弱化,但现阶段,小学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成为核心教育内容,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学者中的渗透也成了基本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还是渗透价值的发挥都不简单,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影响更加不容小觑。大多数学科教师对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不了解,鉴于此,探寻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十分必要。

一、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概述

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有助于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同时也能大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1]。新冠疫情对小学教育,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很大影响,单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带有一定局限性。为此,各学科教学中都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也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后疫情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越发显著,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与学科教学更好联系在一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价值也需要更好地发挥出来。对于小学学校与各学科教师而言,其应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更多思考。

二、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现状分析

(一)学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并不了解

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中,学科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科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驱动者,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认识是否全面,是否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积极性等都是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2]。从实际上看,很多学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疫情期间如何将现象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在一起,如何尽快回复常规教学秩序与节奏,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整体教学有效性。学科教师大多关注于本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学科教学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并不了解,部分教师也并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这一情形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状况自然较差,绝大多数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无法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较为困难

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深度与广度的进一步提升较为困难,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是一种浅层次渗透。从形式上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在渗透深度与广度不足时,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科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也相对较差。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以及教学创新经验,但大多较为缺乏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相关经验,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知识连接点的选取上往往十分茫然与被动。浅尝辄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并不可取,这种做法反而会导致整体教学显得不伦不类。但从实际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具有很大难度,这也导致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价值无法充分凸显出来。

(三)学科教学为基础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少

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中,学科教学为基础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对较少,这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形式较为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也无法有效凸显出来[3]。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学科知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对这种特殊性与差异性予以较好兼顾,为了适应这种特殊性与差异性,开展一些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得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兼具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两项基本功能较为可取。但从实际上看,学科教学为基础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数量较少,相应专项活动在开展上对教师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诸如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内容的明确、活动环节的设置等都具有很大难度,部分教师也不愿意结合学科教学特征特点开展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加深学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融合的了解

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中,小学学校要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强化其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引导其认识到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科教师具备了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意识后,其应当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等进行相应尝试。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罗列疫情暴发至今的确诊人数走势、治愈人数走势,帮助学生掌握后疫情时代疫情实际影响性大小的变化,通过进行数据上的比对,增长与减少人数的比对、计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防疫观念,帮助学生克服疫情中过度恐惧的不良心理。通过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动态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的过程,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形式。

(二)联系学科知识特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深度与广度

新冠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不应当成为一种浅层次渗透,对于教师而言,其应当联系学科知识特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深度与广度。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需要成为学科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疫情”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基本主题,联系学科这一主题进行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上的规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疫情”组织群文阅读,提升疫情相关报道、文章在阅读材料中的占比。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疫情中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创设相应写作题目。联系“疫情”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地向疫情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靠拢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越发紧密,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并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学科教学中定期开展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学科教学中可以定期开展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借助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放大学科教学这一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作用。例如,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抗疫”相关的音乐曲目进行具体教学,通过学习这些正能量满满的音乐曲目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予以培养,并顺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引导,帮助其克服疫情期间的恐惧心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一些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的事迹进行德育教育,并在德育教育进程中,适度讲解居家防疫相关医疗卫生知识,培养学生抗击疫情、防范疫情的信心,引导学生摆正心态,从而在后疫情时代下更好地生活与学习。定期开展学科特色显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后,教师也能积累更多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的经验,这也能将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小学学校应当引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尝试,使得各学科教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有效支撑。学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驱动者,其应当基于疫情影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状态保障作为基本的学科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有效兼顾,确保学科教学过程可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过程。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心理健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