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提高阅读实效
——小学语文阅读“细节教学法”探讨

2021-12-31 06:56田彩萍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细节文本课文

田彩萍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学区 甘肃平凉 744699)

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阅读活动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教学结果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能够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促进知识的生成。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做好教学细节的处理工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细节教学法的应用

(一)细化文本,塑造细节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巧妙的细节处理,这些细节看似是偶尔的处理,是教师的即兴所得,但是实际上是教师蓄意安排。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会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周密的考虑和安排,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具有针对性,促进教学生成。首先,对词句细节的观察,比如在《童年的水墨画》中,其中有一句“阳光从脚尖悄悄的爬上膝盖……”其中的动词用了“爬”,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我们的意识中阳光应该用“照耀”这个动词,但是如果原文直接用“照耀”这个词汇,会使人感觉平淡无奇,缺乏童真的活泼感,影响整篇文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阅读这个文本的过程中,需要从细节着手,使学生能够斟酌词句,更好地感悟文本想要表达的内涵,通过对字词句的细读,感悟其中体现出来的情感以及人物的内心[1]。

同时,文学的创作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过程,作者创作文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文字对情感的刻画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每篇文章都会有各自的情感宣泄点。比如在学习《暮江吟》这首诗中,“一道残阳铺水时,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江景图,其中的情感宣泄点为“可怜”,而此处的“可怜”二字并不是现代汉语意义中的可怜,表达的是一种可爱之情,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情之情,教师可以将整首诗的四句话勾勒成为四幅美景图,学生结合情感宣泄点以及四副美丽的图画感受整首诗的意境。

(二)发现细节,掌握重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的优化,必须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并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讲解,使教学细节更充实、丰富,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比如在阅读《滴水之恩》这篇文章前,教师需要明确这篇文章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优化,并为学生讲述“滴水之恩”的典故,使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核心含义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从文本中的特殊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对这些字词的认知,比如“挨过去”其中的“挨”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字的含义是挨着的意思,但是在这篇文本中“挨”的含义却是承受的意义,通过对这些字词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对这些字词进行仔细的辨析,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再遇到这种多音、多意字也会注意分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汉语文字的魅力。并能够在阅读中对这些小细节进行关注,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细节进行刻画,比如在《滴水之恩》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滴水之恩表现在哪里?”“课文中主人公金龙是一与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表达滴水之恩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阅读过程中会围绕课文寻找相应的答案,而为了能够找到答案必然会加强对课文细节的分析。同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针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予纠正,保证学生对细节的理解。

(三)发挥想象,把握细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通过启发学生想象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理解。比如在阅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们“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是英雄的人物和故事。然后再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掌握,引导学生对雨来英雄事迹的感悟。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本,然后逐渐对文本内容和细节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小雨来的勇敢、坚毅,虽然雨来的年纪和学生们差不多,但是他却能够如此沉着冷静,通过细读课文感受雨来的沉着和机智以及作者整篇文章创作思路等[2]。比如通过全文阅读回想一下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述雨来在河里玩耍以及妈妈追打雨来他躲到河里的情境?通过这些细节的分析,理清作者的创作思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符合认知规律,提升设计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细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对细节的把握会设计一些精美的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本身是最重要的载体,因此必须要以课本为主。但是在课堂上课件与课本的兼顾会导致学生出现混乱。阅读本身是一种需要保证高度专注力的行为,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开始独立阅读,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课件与文本兼顾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对文本的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专注性,不得为了课堂形式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舍本逐末的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无法关注阅读文本的细节,导致阅读教学效果降低。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效率

小学语文细节教学应用中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提问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提问的效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启发作用。比如在《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开始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认为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如果你们是雨来会作出和他同样的选择吗?”这些问题对于尚没有进行阅读的学生来说回答难度比较大,而且没有涉及文本的主旨,同时会增加学生阅读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适当的提问能够实现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3]。因此教师在阅读开始前的提问中可以从一些比较浅显的,能够引导学生阅读的问题着手。比如“雨来的游泳技术如何?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雨来保护了谁?”“最后雨来是否死里逃生?”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获得,不需要深入思考,而且这些问题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迫切想通过阅读指导这些问题的答案,保证学生阅读的专注力。

(三)阅读活动的适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的阅读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完全将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活动的展台,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教师开展了多种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到讲台进行朗读和表演。包括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情境创设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一系列的活动过后学生的理解并不深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如果过度的游戏活动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误解,完全沉浸在游戏中难以自拔,忽视学习任务,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而且过多的游戏和互动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保证活动的适当性,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活动能够不断思考,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细节的关注,虽然细节看似都是一些小的问题,但是却能够反映出大的道理和智慧,折射出生命的光环。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关注教学以及学生阅读学习中的各个细节,通过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关注阅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养成在阅读过程中加强细节研究的习惯,不断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细节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背课文
细节取胜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