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刍议

2021-12-31 09:28程宇昌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国政治课政治

程宇昌,周 欣

(1.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89;2.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南昌 33002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思想政治课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想政治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长期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有加、对思想政治实践课重视不足。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2]当前,思想政治实践课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师对实践作业的指导不够、覆盖面不广、抓手不够有力、实践不强、内容不鲜活等问题。[3]由此,创新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日显迫切。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方面,以“五强”(强魂、强本、强基、强志、强体)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育人路径及其形式,对激发青年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修正的内生动力,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紧跟党走”主题教学,强思想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4]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既要讲政治性,也要讲学理性,两者相互贯通。同时,要把立德树人教育内化到学生实践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紧跟党走”主题教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不仅是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核心和根本。“紧跟党走”主题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先学、深学、研学和领学,学深悟透,努力将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主题教学、专题课堂、形势报告、课前辅导、原著读书会等多种方式,延伸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悟原理、践行动、得成效。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要充分借助“学习强国”APP辅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思用的贯通、知信行的统一。“学习强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其融新思想、理论、实践、教育、科技、党史、读书、旅游、影视等为一体,功能强大,将“学习强国”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学知行贯通。通过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理论根基,强青年大学生思想之魂。

二、以“家国教育”为内容,开展家国一体的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活动,强家国之本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就是要在社会生活中,开展家国一体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劳动方兴家,兴家方强国。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其中,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本科劳动教育不少于32学时。《意见》充分体现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充分显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价值引领性和时代重要性,也间接说明新时代兴家强国、家国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家国一体的实践教学,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沿,从立德树人的高度、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中、从革命年代和社会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各种伟大精神中,不断体悟和汲取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爱国主义精神养料和文化基因,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劳动实践,感受家国文化,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给父母手写一封信,回家给父母做一次饭,和父母一起劳动等,通过家庭劳动感受朴素的劳动观念和家国情怀,实现劳动育人。2018年以来,南昌工程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红色家书诵读活动,体悟革命志士的家国情怀。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组织全校大学生参加诵读,制定红色家书诵读细则,做到全校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诵读,同时,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一份诵读感悟的家书,强化家校一体化教学。通过红色家书诵读实践活动,一个个革命志士的故事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学生体悟到了家国情、爱国情。诵读活动真正把家国教育落到了实处。

三、以“情境体验”为载体,开展在革命实地进行思想政治实践课情境教学活动,强传统之基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基于实施互动的基本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2]情境体验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情境体验,增强思想政治实践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新时代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就是要以各种革命文化资源为对象,积极开展以革命文化资源实地等为载体的情景体验。组织青年大学生赴实地瞻仰和参观学习,举行集体的庄重纪念仪式,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活动,让青年大学生亲身体会集体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教育,让理想信念教育能穿透时空,把自己的情感链接到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交织的岁月中去,增强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在瞻仰革命先烈时,要讲好革命故事,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零距离了解党史和共和国史,感知革命人物。在情境实地,以鲜活的革命英雄故事、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忠诚的革命信仰教育人、影响人,激发青年大学生树崇高理想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不断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四、以“榜样引领”为示范,开展模范人物示范教育的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活动,强报国之志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故事经久不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就是要让榜样人物走进课堂,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让英雄故事、先锋人物的事迹传遍校园,激发广大青年爱英雄、尊劳模、学先进的信心和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氛围。具体而言,就是请英雄人物、劳模等走进学校思想政治实践课堂,通过模范人物的亲身讲述和“榜样引领”,让学生走近模范人物,深入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学习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知行合一,通过向模范人物看齐,不断激发学生自身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用榜样文化强青年大学生的报国之志。

五、以“声光影电”为共情方式,开展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影片教学活动,强精神之体

共情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5]共情法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以历史为教科书,借助声光影电,再现伟大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以共情的方式,通过师生的共情互动、共情分享,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一个好的老师,就要擅长于以共情的方式,用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一段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就是一本教材、就是一所学校。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就是要借助历史,通过声光影电,让一个个历史故事、伟大人物、革命英雄、爱国人士等再现。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方面,《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开天辟地》《南昌起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爱国影片使得近现代一个个历史人物和革命先烈故事鲜活起来,一件件历史主题清晰再现,让青年大学生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历史逻辑,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师生共同观影、互动影评和互动共情,通过大家面对面交流,将爱国主义深深印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里,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人、教育人,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体。

六、小 结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持“六个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八个统一”,在学原文原著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合一上花力气,将学知行贯通。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责任,担负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未来建设者的重任,更要砥砺前行、不懈努力。

自高校思想政治课开设以来,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就较实践教学更为得到重视。在理论教学方面,各地方的党政领导亲自到学校讲授思政课,高校党政领导也亲自走进思政课堂,各方对理论教学重视有加。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相对较为薄弱,实践形式和路径相对单一、覆盖面有限。通过开展“紧跟党走”主题教学、家国一体的劳动教育和红色家书诵读教学、革命实地的情境体验教学、模范人物的榜样引领示范教学、共情的声光影电的影片教学等方式,创新和丰富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覆盖面不广、受益面不大、操作不接地气等问题,实现了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体悟,实现了青年大学生强魂、强本、强基、强志、强体的目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在授课形式上,要积极建构线上线下课堂,如“紧跟党走”主题教学和红色家书诵读可线上视频诵读和考核,也可线下组织和开展,在教学方式上打造思政课立体课堂。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主题教学、劳动教学、诵读教学、情境教学、示范教学和影片教学。在教学主体方面,有教师、有劳模、有家长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红色家书文化、有革命文化、有劳模文化、有历史文化等。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断提升思政课堂时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不断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家国政治课政治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