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服务“三农”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31 16:1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电子商务

贺 贝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科技处,广东 广州 510925)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化制度的影响,造成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质量、资源分配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农民和农业(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据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年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提前实现[1],此举有利于为农村打赢脱贫攻坚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1 科技服务“三农”的紧迫性

截至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7年以“三农”为主题,从文件发布的序号可以看得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工作。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国家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悉,全国乡村总人口为55 16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9.4%[2],而能否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关键还是看约占1/2总人口的乡村发展情况。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目标点,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结合“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发展要求,“三农”问题将越来越得到更多关注,而拥有绿水青山的农村,必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金山银山。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市场变化与技术进步正在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速度始终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民,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新零售”销售渠道或经验,其结果就是农民收入无法显著提高、农村经济无法有效提升和农业结构无法快速调整。面对严峻的科技信息鸿沟,只有创新农业科技与服务模式,才能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行动方案。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最为迫切的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技发展模式的转变,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在实现农村的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才能算建成,为实现这一目标,必然对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提出新要求。

2 科技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新零售”运营能力有待加强

全国资源禀赋相差非常大,如广东作为发达区域,毗邻南海,海产品资源和特色农资源非常丰富,但因农民大多并接受新媒体,如: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农民的收入也处于较低水平。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西,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较为优越,如芒果、贡柑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丰富,但因公共交通设施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民对“互联网+”和“新零售”的理解和运用仍十分有限,从而影响特色、优势农业在国内外的销售布局[3]。特别是在讲求品牌概念的今天,大多数农民缺乏品牌战略意识,从产品生产方面来说,产品质量绝对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甚至还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但由于缺乏产品营销理念,产品内在资源与价值(如:地理标志资源、产品包装与设计、品牌战略等方面)未能得到有效挖掘,以致未能产生认可度高的商标,其产品只能属于生产链低端,其商业价值十分有限。另外,位于东南亚的泰国,是一个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东南亚国家,同时,泰国的水果(如:芒果、山竹等)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为让特色农产品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泰国副总理朱林担当“泰货推销员”,充分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宣传攻势,通过阿里巴巴电商渠道向中国观众推销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仅7日,共销售了14万颗榴莲、32万颗椰青以及390万只山竹[4]。由此可见,名人参与网络直播,在农村电子商务扮演重要的产能提升角色。

2.2 农村电子商务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因属偏远山区,农村道路建设、物流仓储与配送、农村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互联网+”贯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仍存在较大差距,加上广大农民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不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农民生产易与消费者消费难而面临各种困境。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有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进城”和“直播带货”,但其发展速度和销售额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增速较为缓慢。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到出台金融支持配套政策,再到完善农村公共交通基础建设,在尚未健全配套政策和技术服务的前提下,必然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深入推进与发展,这些问题仍需政府与企业合力破解。

2.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在选育畜禽、水产养殖动物全基因组分子、解码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的遗传秘密、揭示可转移性黏菌素耐药基因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获得关键技术突破。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其原因主要有: ①大多农业科技企业创新研究投入不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显示,到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68亿美元,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投入和积累的过程,但我国大多农业科技企业规模小、产值低,要想拿出一笔巨大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与研究流程,必然影响其自身合理回报,所以,大多农业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获取政府或银行科研贷款难、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一直缓慢推进。②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研发主体仍依赖政府科研机构,而政府科研机构主要是面向国家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很难照顾到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而国外农业科技企业(如:杜邦、施可得、拜耳等公司),都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0%~90%,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仅在20%左右,系发达国家的 1/4,由此说明,农业科技支撑任重道远。③违规使用农药现象仍较为突出。中国虽作为农业大国,但随着近3年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2009年的10.9%,下降至2019年的7.1%,说明我国三大产业比例在不断优化与升级。但是,违规使用农药,甚至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仍时常出现,如“毒米粉”“毒豆芽”和“毒生姜”等,违规使用农药问题一直干扰着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深远“不确定性”影响。

3 科技服务“三农”对策分析

3.1 转变观念,培养一批熟悉新零售的“新农民”

产品质量的好与坏,不是由生产者评价,而是消费者,所以,面对“互联网+”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产品也往这一发展要求和技术条件迈进,如被誉为中国蚝乡——广东省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借助冷链物流配送,将最新鲜、最肥美的生蚝送到全国消费者的手中,但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市场消费主体后,年轻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好吃,更重要的是希望“吃个明白”,即希望能否通过产品包装二维码扫一扫,看到生蚝是从哪块养殖区生产出来的,揭秘生蚝养殖全过程。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大主流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纷纷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对接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免费为乡镇特色农业建立一套新的产品标识与产品可追溯系统,并在政府和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使“新零售”理念在广大农民群众扎根,用“互联网+”的模式在帮助农民转变观念的同时,实现增产和增收,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电商“新零售”,并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经营的规模化和管理的品牌化,使更大名优农产品以积极姿态走向市场,培养一批熟悉新零售的“新农民”。

3.2 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简单的道理道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现状,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有限,无法像珠三角地区那样大手笔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因为电子商务发展依赖4G网络,若无法保障基本网络覆盖,就会出现“家中无信号,通讯靠捡漏”的尴尬局面。如广东省梅州市,作为山区城市,经济发展处在广东省发展靠后的位置,但梅州却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产品,如:柚子、西岩乌龙茶、蕉岭富硒稻米等,由于地位山区的原因,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一直困扰梅州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有鉴于此,通过实施“四好农村路”、投资百万扶持农村电商、综合交通网络投资超百亿元等举措,把藏在深山里的风景、物产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进千家万户,破解村级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带动一户户农民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百姓增收[5]。

3.3 技术引领,不断夯实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兴则基础牢,这句话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在“乡村振”的战略部署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核心目标,对标对表扎实促进农业现代化,据新华网报道,“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与“十一五”期间相比,高出7.2个百分点,特别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农业的“稳”与“兴”在抗击疫情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明显。如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3.2%,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传统农业生产只能“看天吃饭”,从灌溉、施肥、打药,再到生长适宜性,全靠个人判断,劳动力投入非常大。在新的一轮科技革命影响下,韶关市农业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农民只要安装对应的App,就可以在手机实时查看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如:湿度、土壤、光照以及作物长势与产量等情况,并利用智能系统为农作物“把脉”,对农作物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有效处理,助推韶关市开启“智慧农业”新格局。由此可见,科技服务“三农”必须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特别是在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卡脖子”的背景下,不断推进急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深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科技创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6]。

4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的帷幕正徐徐拉开,这是党的十九大发出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强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所以,相关职能部应整合有关扶持政策和社会资源,不断创新“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思路,使科技服务“三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培育“三农”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为“三农”良好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三农乡村振兴电子商务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