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与环境防控技术探索

2022-01-01 01:54吴子明张定安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14期
关键词:场区沼液入口

吴子明,张定安

(1.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内乡 474350;2.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生物安全与环境防控技术是规模养猪场特别是大型规模养猪场生存的关键。近年来,内乡县以牧原公司为依托,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围绕生猪生产,加快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产业链条化、产品绿色化,探索出了生物安全与环境防控技术,本文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就大型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与环境防控做法及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1 主要做法

牧原公司生猪生产全部采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生物安全上,在内部建立了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在环境防控技术上采取了猪场多级隔离、舍内小环境控制等多方面的疫病防控措施,并建立了预警防疫体系。在场区布局方面,公司实行大区域、小单元的布局,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的侵入;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防疫体系安全、有效。

2 生物安全路线及措施

场区生物安全的主要做法是分为五级入口、十五项关键点、五项出口进行分级管控。

五级入口的一级入口是场外进入场内的入口,包括销售系统、饲料系统、猪群移动、入场人员、进出物品、场外动物、水源管理等管控;二级入口是分区到分区的入口管理,包括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销售区、无害化区、环保区管控,防止场内分区之间传播;三级入口是防止场内栋与栋之间传播,主要包括人员流动、空气传播、场内猪群转运、车辆流动、物品移动管理;四级入口主要防止栋内扩散,主要有栋内防控、舍间防控、单元防控;五级入口主要防控单元内部扩散传播,防控接触传播、饮水传播、饲料传播、人员传播、物品传播、气溶胶传播。

十五项关键点,是五级入口管理在整个生物安全防控中的重中之重,猪-精-舍/水-料-气/人-物-车/路-台-病/粪-害-毒;猪群定期加强异常检测,从采样到出结果不超过6 小时,及时准确掌握猪群健康状况;公猪特定病原净化,精液运输专车专人;“防病、防臭、防非瘟”的三防猪舍有效地将病毒隔离在猪舍之外;水源通过纳米级过滤和二氧化氯消毒;饲料从原料选择、采购、运输、存储全程密封,饲料进行85~90 ℃高温处理,持续3 min 以上制粒,生产线实现自动化加工,饲料通过管链全程密闭输送到养殖场内;场内建设空气过滤系统和新风猪舍,过滤后的空气质量接近ICU(重症监护室)的标准;人员进场进行场外加场内两次隔离,检测合格后进入生活区;员工上班先在集中换衣间穿道路上班工装,到端部洗澡间淋浴10 min,再换专用工装进入单元内工作;物资入场时采取高温蒸汽、浸泡、擦拭、熏蒸的消毒方式及物理隔断保证内外不交叉,进入单元前在二级入口、三级入口再进行一次消毒;场外车辆不进场,场内车辆按功能分区使用;发生业务前后的道路及转猪台进行严格清洁、消毒;尿粪污水进行封闭异地处理,并设置防渗漏系统;对生产内部实施封闭、实时监控,防止人员对场区投毒破坏;场内设置隔鼠带、放置驱鸟设备、安装铁纱网,定期灭蚊蝇;定期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对各组成单元进行风险评估,完善应急反应实施方案、应急储备、应急演练和疫情报告体系。

五项出口管理是:商品猪销售、种猪和断奶仔猪的转运、病死猪运输、医疗废弃物运输、粪污处理管理。商品猪在销售过程中内外部销售区进行物理隔断,猪群不返回生产区内侧,杜绝内外部交叉。种猪、断奶仔猪转群前做好车辆洗、消、烘、转群道路、场地设施消毒,转群结束后对道路和场地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全面防控猪群流动风险点。病死猪运输无害化车辆专人、专车、专消、专道、专场,不与场区内部人员接触。场内设置医疗废弃间,医疗废弃物定点存放,生产人员禁止接触,由专业公司定期进行处理。生产单元内猪粪、猪尿、清洗用水等,经密闭管道全程封闭输送至水肥生产中心。

3 环境防控技术措施

3.1 环境防控技术总体情况

环境防控技术主要通过重力干清粪、密闭泵送系统,将猪粪尿固液分离后,固粪无害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液体经厌氧腐熟,制作沼液肥的过程,此模式将粪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施用,帮助农民降本增收。截至2021年12月,牧原公司采用牧原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场区累计铺设支农管网957 余万米,服务农田12.27 万hm2。沼液施肥地块小麦亩均增产46.32 kg,玉米亩均增产53.22 kg,减少化肥施用小麦13.4 kg/亩,玉米12 kg/亩;带动农户年亩均增收265元;改良盐碱地8 667 hm2,沙漠地改良2 000 hm2。

3.2 技术要点

3.2.1 污水处理利用

3.2.1.1 源头控水,减量生产 采用全漏缝地板,在养殖过程不使用清水冲洗;改进饮水器,采用水位限制器控制猪只玩水及嘴角漏水;采用电脑控制喷雾降温减少用水;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圈舍地面;采取节水奖励制度,强化节水管理。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做到:上市一头猪(含公猪、母猪、保育、育肥)用水量约1.8 m3,液体粪尿水产量约1.1~1.5 m3,远低于国家标准。

3.2.1.2 全场防渗,去除隐患 一是猪舍下部和粪尿经过的地方采用土模压实(压实系数0.95)+农膜+混凝土防渗;二是沼液储存池采用土模压实(压实系数0.95)+HDPE防渗膜+土工格栅(充当钢筋作用)+混凝土三重防渗,做到无污染、无隐患。

3.2.1.3 厌氧发酵,无害处理 所有的尿液均通过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液暂存于沼液储存池,在施肥季节农田利用。产生的沼气场区做饭、供户、发电等,沼渣作为有机肥原料,让养殖废弃物成为资源,高效利用。

3.2.1.4 沼液储存,季节消纳 根据施肥周期及气候条件,设计能够预存6 个月以上的沼液储存池,保证沼液在非施肥季节有足够的储存空间,不外排。

3.2.1.5 广铺管网,饥饿推广 免费为周边农民铺设沼液施肥管网,采用加压输送方式将液肥输送到农田,方便农民施用。管网辐射面积为实际需求面积的1.5倍,物以稀为贵,实行饥饿推广。

3.2.1.6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根据农田氮磷钾测定情况,实施测土施肥。定期对土壤监测,在施肥前期公司对沼液各项指标化验检测,根据不同作物确定施肥量。以南阳市内乡县为例,内乡县以黄褐土和黄棕壤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和玉米,沼液肥氮元素是关键指标,经检测,厌氧发酵与密封储存后的沼液,含氮量大约在每升1 000 mg,核算出在内乡县,每亩地每年的沼液施肥量大约75 m3。经过小麦底肥、追肥和玉米底肥、追肥四个时期,精准还田,每亩施肥量分别为20 m3、15 m3、25 m3、15 m3。施肥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根据作物生长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均匀施肥。

3.2.1.7 农技服务,保障增收 一方面邀请专家合作,建立试验田、示范田,打通作物种植的技术路径;另一方面对沼液施肥的农户建档立卡,提供全程的农技服务,服务的内容包括:种植建议、品种选择、长势追踪、施肥管理、虫病防护、田间管理、收割建议等,确保农户增产增收。

3.2.1.8 持续监测,杜绝隐患 持续监测,杜绝隐患,对施肥土壤和周边地表水、地下水、作物的品质进行持续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营养物质变化不明显,地下水及周边地表水水质也无变化。

3.2.2 固粪处理利用

采用固液分离、集中收集、发酵处理、专用加工、品牌销售的模式,可根据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客户需求生产各类专用有机肥。

3.2.3 臭气治理

一是建立牧原臭气6级标准,组建7人闻臭小组,识别臭源;二是通过采用源头控制、添加活菌、科学选址、喷淋水洗、空气过滤、封闭运行、密闭储存、绿化防护等措施,治理臭气,现已能做到不扰民。

牧原资源化利用模式将粪尿作为资源精准融入农业,既解决了养殖业粪尿利用的难题,又维护了良好的农村环境,惠及了农民,营造了和谐的村企关系,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

4 成果成效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养殖场做到了人员与物资等风险防控,防止病毒进入引发疾病,可以达到最大程度防控猪瘟;粪污变废为宝,经过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供场区做饭、供户、发电等,沼渣可作为有机肥原料,让养殖废弃物成为资源,高效利用。在利用模式上,按照“就地消纳、种养结合、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原则,把生猪养殖和果、蔬、粮等农作物种植有机衔接,通过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已形成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区域内资源循环、生态平衡,有效节约了种养业成本,解决了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在生产上,通过出入口人员、物资、车辆、饲料等方面的控制,防止场区内外之间、场区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栋与栋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交叉感染,从起点到终点全方位防控非瘟,引领了防控模式;粪污模式将粪污变废为宝,产生的沼液暂存于沼液储存池,在施肥季节农田利用。产生的沼气场区做饭、供户、发电等,沼渣作为有机肥原料,让养殖废弃物成为资源,值得被借鉴推广,也为社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场区沼液入口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探究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区优化设计
794例急诊患者超声结果分析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标准化奶牛场的场区规划与建设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沼液喂猪有讲究
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