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破”与“立”

2022-01-01 05:38饶旭鹏
关键词:普世共同体命运

饶旭鹏,陈 栋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继承“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中,要正确处理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以“立”为主,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光芒,又敢于批判,破除阻碍发展的糟粕思想,敢于向违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念、价值进行斗争。哲学中,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矛盾和斗争是永恒存在的。作为人类的认识过程,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是认识真理的过程,更是全面深刻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真谛过程。毛泽东主席指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如果不指出、批判错误的思想,那么错误的思想就会影响和削弱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因此,只强调“立”不重视“破”,不能达到“立”的目标,要有“破”和“立”的哲学智慧。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要正确处理好构建性与批判性的关系,在批判性加深理解,在破除错误思想过程中,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光芒和理论价值。

一、破传统守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以霸权主义为核心的、虚幻共同体的和逃避担当利己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运用辩证思维、共同体理念和担当国际精神形成的现代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破传统守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西方国家固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个人主义和以邻为壑的世界观,主要表现在反对辩证思维、共同体思想和国际担当精神的价值导向。

1.以反对辩证思维形成的霸权主义

它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凭借经济、科技、军事等形成的强权优势,让从属者自觉、自愿维护霸权主义维系的世界秩序和规则。霸权观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形式,不会像政治教育那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遭到民众强烈反对,但实际上它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力。在传统观念中,霸权思维具有弱化、消灭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先进思想、合理制度的内在动力,形成世界文明冲突乃至战争的重要因素,不利于人类文明的持久发展,也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除了进行自我积极抵制霸权世界观的渗透外,别无他途,他本身具有虚伪性、压制性,这也是要对霸权世界观的缺陷进行批判的根源,揭示其不足之处,对其进行积极合理地批判。

2.以反对“真正共同体”的“虚幻共同体”思想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使“自然共同体”受到严重挑战,这种共同体思想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生,西方追求个人本位、金钱理念、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与共同体倡导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便形成以追求物质财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虚幻共同体”,最终演化成为带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共同体,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形成的,其中蕴含民主、自由、平等、公正都充分展现了虚幻共同体给人民造成的错觉,它仅仅是维护少数统治阶级的武器,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广大受压迫受剥削民众很难获得真正利益,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需要打破虚幻共同体的牢笼。

3.以逃避国际担当的利己主义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破环等人类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坚守利己主义、个人本位的价值理念,将污染物转嫁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这种行为不是积极担当责任,做好该履行义务的表现。在这次抗击疫情中表现的特别突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抢夺其他国家的抗疫物资,仅仅考虑本国的利益,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在国际上逃避抗击疫情的责任担当。特别是美国提出,研制出疫苗后,将会优先供应国内,其他国家需要有偿使用。这种做法充分表现了西方国家具有强烈利己主义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与共建共享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相背的。因此,要建立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就要破除逃避国际担当的利己主义。

(二)立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的科学思维,主要从辩证思维、共同体和国际担当三个视角分析和理解,同时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1.运用辩证思维观察世界发展大势

对充满不确定、复杂的、多重矛盾困扰的世界分析,要在对立中把握事物的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充分把握事物产生内在根源和本质特征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全球化确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2]经济全球化既有利,也有弊。每当世界经济面临复杂多变、不稳定、下行压力大时,如金融危机、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等,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突出问题,世界人民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就会日益高涨,这反映了全球化本身的缺陷。辩证思维要求在处理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避免走极端。

2.以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和信任赤字等突出矛盾,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也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即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的科学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3]这一思想的重要精神实质就在于在思想层面上积极寻找世界各国间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交集,即充分彰显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共同追求和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以使命担当精神解决世界发展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4]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为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国人民应众志成城、团结合作,以担当精神积极抗击疫情,而不是一味的“甩锅”和埋怨他国家抗击疫情不给力,以本国利益为由不承担国际责任。因此,这个时代的国家领导人要有担当精神:要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让全球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积极释放出来,实现全球经济在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平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顺应国际大势、把握国情,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提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发展规划了一个共同奋斗目标,也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方向”。[5]弘扬国际担当精神,应主动面对问题、矛盾和挑战,积极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共赢、共享、开放的方向发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精髓,也是人类走向“真正共同体”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破守旧狭隘的文明观,立开放包容的文明观

(一)破守旧狭隘的文明观

当今世界,西方文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掌握世界文明的话语权。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形成了以美国学者亨廷顿为代表的文明冲突论,以及欧洲国家盛行的白人优越论等。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都将西方文明置于人类文明的核心,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这样会造成世界不同文明间面临矛盾与冲突。作为强势文化的西方标榜自己代表了“进步”和“文明”,而给对方贴上“落后”和“愚昧”的标签。[6]西方文明受宗教教义和战争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人类文明,表现出近代文明具有强烈的西方思维和价值观念。文明观作为一种对人类文明的高度抽象,它经常深受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影响,也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罗素曾说:“我们西方的繁荣昌盛,以及我们西方人竭力为自己谋取的大多数东西,是用压迫和剥削其他孱弱民族的手段获取的”。[7]因此,在欧洲传统思维中,以文明优越自居,认为其他文明没有真正价值和借鉴意义,都是落后的文明。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行,与其他文明相比,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就越发膨胀,为了捍卫西方文明的霸权地位,对其他落后国家的干涉成为西方国家的常态思维。鉴于西方文明观的这些特点,就要破除西方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固有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构建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文明观,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永久性发展。

(二)立开放包容的文明观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价值引领,建立“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明观。任何一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发扬光张,充分彰显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持久生命力。

树立对待人类文明的包容胸怀,不应该歧视任何人类文明。人类在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任何文明都集中体现着各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做出的重大贡献,任何一种文明都存在自身的优点与缺陷,任何文明都不是完美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互鉴的最大障碍。”[8]必须要树立平等、客观、公平的态度看待人类一切文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和存在方式,人类文明的显著特征就是多样性和包容性,文明本身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因此,开放包容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包容胸怀,就不能充分地看清自己和他人,即使是最先进的文明,也需要在开放包容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和取长补短,增强本国文明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充分彰显人类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突破西方传统意识形态只针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原则,也超越了苏联国家当时忽视的国家民族利益导致国家解体的困境,超越了因生产力水平不同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承认各国间存在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坚守“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开放包容的世界,强调使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携手共同发展,为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发展贡献力量,共同创造一个开放包容、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大发展大繁荣。”[9]世界是由不同种族、肤色、制度、文化等内容构成,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核心是坚守不同文明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推动人类文明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

三、破西方普世价值观,立人类普惠价值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的外交战略、外交原则和和平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最核心的内容,发挥着统领性、战略性作用,它是一种远超传统西方中心论的外交战略和人类发展路径。二者在出发点上有根本区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是实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即普惠价值,西方中心论的哲学基础是旧观念的普世价值。

(一)破西方“普世价值”理念

西方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是西方中心主义论,即普世价值,这种思维方式也是造成世界发展面临矛盾、危机和挑战的根本原因。西方中论强调一元论、主客有别的哲学思维,强调西方国家是“主”,其他非西方国家是“客”的价值观念,强调西方国家是“上族”,其他非西方国家是“异族”。西方国家是“老师”,非西方国家是“学生”。他们标榜西方价值的普适性和唯一性,表明普世价值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普世”一词意味着标准化、统一性。美国等西方国家用“普世价值”的“一”来代表世界文明的“多”,强调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把西方真理作为世界的普遍真理,西方标准作为世界的通用标准,一切非西方的东西向西方看齐。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某些西方大国大肆宣传“西式思维”、“普世价值”、凭武力优势采取革命活动,干涉他国内政的霸道行为,以普世价值为幌子名正言顺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固有的价值理念,从历史发展维度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社会发展扫清了思想和制度障碍,为确立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寻找理论依据,推动了西方的思想解放,打破传统神学的思想禁锢。一些学者以理性思维展开批判并宣扬各自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从抽象的人出发,把自由、民主、平等看作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种进步思想在西方国家进行不断探索,并结合本国的思想观念、文化价值、政治制度、发展阶段进行有效包装、合理解释。某种意义上把西方国家遗留的文化理念、价值追求、民族信仰融入到“普世价值”中。但是自由、民主实现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国家在发展状况、文明程度、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存在差异,不可能接受“统一化”的“普世模式”。否则带来全世界的普遍贫困、加剧动乱、矛盾尖锐和战争冲突的结果,以上这些也就是要破西方普世价值理念的出发点。

(二)立现代“普惠价值”理念

普惠价值是以共同价值为哲学基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是普惠价值,其本质与 “普世价值”有着根本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价值观不同,立论基础不同,哲学思维不同,实现方式不同。普惠价值是共同价值的实质与核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强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又强调世界文明的统一性,完全超越西方的“普世价值”理念,为成功解决人类发展难题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每个国家因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特殊国情等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各国在发展中既具有统一性,即共性,这是凝聚各国团结合作的动力,是各国共同追求的美好心愿。其中统一是以世界多样性为前提的统一,多样是统一中的多样,统一是多样中的统一,在对世界的认识中不能只强调统一而忽视多样,也不能只强调多样而忽视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又尊重世界的统一性,从而克服西方的普世价值、历史终结和强调统一忽视多样性弊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包容与平等,超越西方的主体与个体、老师与学生的哲学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蕴含着丰富的平等包容思想,能够把世界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加以黏合的强大力量,具有“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基因和独特优势,成为推进全球治理的有效资源,克服西方之治的弊端。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蕴含的平等价值,强调包容开放、主权平等而不是主体制约与统治客体;主张和而不同、平等包容,而不是居高临下以强权打压弱国、耀武扬威、武力威胁等,平等包容强调国不分大小、强弱都应平等相待,以和平合作、共赢理念,尊重各国独立选择发展道路,创造和谐世界。这些思想超越西方中心主义论,充分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坚持共建共进,摒弃唯我独尊、你输我赢。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彰显共同价值,实现共同发展,需要各国参与共建,付诸行动,中国发展走出了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新路。“作为我们时代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对时代发展变化的真知灼见,反映了对时代境况和发展取向的准确把握,”[10]把普惠价值作为建设持久和平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质和核心。

由此可知,“普惠价值”与“普世价值”只有一字之差,但普惠价值是要立的,普世价值是要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普惠价值为前提和基础,在尊重人类文明的差异性和平等性的基础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作为价值追求,要以为世界人民谋利益为主线,以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普惠价值的时代光芒。

四、破传统不可持续的发展观,立现代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西方发展过程中,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在人类反思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问题上的主要思想。

(一)破传统不可持续的发展观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并逐渐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造成了人与生态文明严重对立。“文明的阴沟( 就这个词的本义而言) ……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11]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这种不和谐的矛盾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在自然领域的一种表现。马克思强调:“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2]西方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用剥削、压榨、侵略等非法手段积累财富,揭示了以资本逻辑支撑的资本主义本来面目。同时福斯特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关于人类自由的形而上学主义,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公认自由的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观导致社会发展“已陷入人类自由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机械论圈套,这与生态规律直接形成冲突”。[13]他深入研究后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以虚构的资本逻辑为前提,在资本的实际运作中,个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疯狂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这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以牺牲他人和自然的利益为代价的,打破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造成了人与人的异化和自然破坏。

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显。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带血的发展”。较早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反思的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她在1964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细腻而严肃的笔触描绘了西方世界因滥用化学药品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灾难的事实。环境危机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但究其实质是人与人的矛盾恶化的转嫁结果——环境危机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危机。[15]总之,这些必然加剧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以牺牲和破坏自然不可持续地发展,不是人类最终想要的结果。

(二)立现代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标志。解决人类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因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创新发展、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永续发展。

转变方式,依靠创新推动发展。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上强调,当前国际经济发展面临根本性问题就是增长动力不足。因此,需要摆脱旧的发展理念束缚,要抓住生产力深刻变革来推动发展,运用创新思维推动各领域的创新,用创新去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要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到底,不仅要推动发展模式的创新,也要推动制度、结构、体系的创新,实现与时俱进。坚守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运用创新思维打破发展困境,在发展中深化创新,运用“创新”这把金钥匙让经济充满生机活力,让各国人民对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转变理念,构建协调共进的发展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以及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与挑战,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以1%的人口占剩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使世界发展面临分配不均、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运用协同、共享、开放的思想,使每个国家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获益者,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秉持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利 、互利共赢、互惠互利。”

改变格局,推动开放共享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开放已成为发展的时代潮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断优化经济开放的结构,从而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为实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使每个国家在积极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时,也需要形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人民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思想,让世界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让共享成为当代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出的,它把人类凝聚成一个休戚与共的 “命运共同体”。2020年初爆发 “新冠肺炎疫情”,传染速度快、毒性强,使每个国家、民族、地区的人民都遭受病毒的困扰,对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抗击疫情中,整个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紧连在一起,抗击疫情成为当前各国共同的责任,不亚于一场“战争”,是整个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的“战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极具问题意识,以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三大世界问题为导向,自觉承担全球治理的责任和使命。[16]各国唯有立足整个人类命运的高度,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及早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才有望赢得胜利。为破解当前世界发展困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方案,创造性地找到一条超越传统西方国家对抗、霸权的旧观念,开启了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径,超越了“普世价值”的形而上学思维,打破了“文明冲突论”的历史结论,从理论层面为人类实现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崇高理想、达到“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愿望,提供了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普世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普世价值论
命运
普世价值论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