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下水文之路

2022-01-01 05:27张玉香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林海音水文航拍

文|张玉香

和学生一起写作, 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在下水文的写作路上,我用心、真诚、坚定地行走。

一、下水文的起步——爱写作是下水文的起点

上中学时我非常喜爱文学,但大学读的却是政史系。然喜爱文学的初心一直未改,课余时间看文学书籍、写文章成了自己最大的嗜好。

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了小学,教的是语文课兼班主任。当时,我把学生的习作修改完后,会择优投稿到报刊。慢慢地,隔几天就会有我班学生的习作在不同的报刊发表,那个场景也成了其他班级最为羡慕的风景。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学生去看航拍展,学生的观看引起了一位记者的注意,记者跟我沟通可否提供几篇学生观后感,让我也写一篇航拍观后感。我写了第一篇下水文《推开一扇窗》,这算是我在媒体上正式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和学生的习作刊登在一个版面上,在当时对学生、对自己都起到了不小的鼓励、示范作用。

以下是我当时写的文章:推开一扇窗

以前只是感觉,兰州的街道没平原城市街道的笔直、宽阔,大厦没特区的高,经济没沿海城市的发达,空气污染严重,卫生又差,从没仔细端详过我们的兰州。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也没真情实感,导致学生写有关家乡、兰州的习作也比较平淡。

近来,我从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兰州航拍的照片,看着绿树成荫、平坦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青山环绕的白塔,飘带似的黄河,我完全被陶醉了。这哪是昔日我眼中的兰州啊?这完全是一个大都市气派的兰州!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照片,感受着兰州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从空中看是如此的美丽而兴奋、激动,也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城市而感到骄傲自豪,更为党的开放政策的英明鼓掌叫好,也为《兰州晚报》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鸟瞰全市、饱览市容的机会,从心底感到由衷的感谢。

又听说亚欧门前去办航拍摄影展,这不是向学生接受兰州、介绍家乡,让他们了解改革开放政策辉煌成就的绝好机会吗?我心头一动,怎能放过这次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兰州、认识兰州,以及体会改革开放给兰州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组织学生去观展。

看着展品上展示的少女般靓丽的兰州,学生也被兰州的美丽、繁荣而吸引,赞叹不已。他们说:“如果不是早知道这是兰州航拍展,真让人以为这是在香港、深圳呢!我们的兰州原来这么美,我们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把兰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在我的下水文引导下,学生的思想也被点拨,多个学生的习作被报纸刊登。

二、分享心路历程——共鸣是下水文的基础

由于我写的文章都是自己所经历的真实事情,对学生更有触动性,自己心路历程的分享为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很好的情感带动以及兴趣激发作用。

如我在进行“往事”习作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往事,大家在讲述中笑得前仰后合,但在笑声中我感到了一点遗憾:学生并没有完全敞开心扉,而是徘徊在真实情感的边缘。我缓缓地说:“同学们,人生既有欢笑,也有悲歌,有甜蜜,也有酸楚,有快乐,也有沉重。往事是一道闪亮的色彩,也是一抹浓重的阴影,有笑有泪的往事才是真实的记忆。”当时我在泪光盈盈中向学生介绍了读高中时,父亲在寒冬风雪中用自行车送我上学的事,当时所举的实例后来写成了一篇下水文《老车》。

以下是当时写的下水文《老车》中的一段:

八年前,我在县城上高中。平时一周回一次家,回家时将一周的干粮带齐,再由父亲用自行车赶在早班车发车前将我从家送到车站,期间要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我再坐车去学校赶第一节课。记得高三那年的冬天格外冷,可父亲依然风雪无阻地送我。

一天,下着大雪,远处的山峦重叠突兀,狂风如鬼魅嚎叫,发狂地扑来,路边的树木“刷啦刷啦”作响,刚挣扎着挺起腰杆,又被狂风压下头去。

父亲落了雪的头发更显花白,分不清哪是银发哪是雪花。他顶风冒雪,弓着腰拼命向前蹬车,粗重如牛的喘息声在寂冷的苍穹中更显清晰。积雪的“咯吱”声和自行车的“吱呀”声,随父亲对自行车的用力踩蹬变得清脆而悠缓,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老父亲送女儿上学堂的绝唱。“坐好,前面坡陡!”父亲转头叮嘱。白雪的映衬下,我发现父亲的唇上、眉梢上挂着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冰柱,气没从嘴里呼出,唇上又挂上了许多霜花,霎时我的喉咙被堵住了,无声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下来,和着风雪奔流,奔流……“爸,我下来走走吧。”“傻姑娘,爸不冷,我都出汗了,再迟就赶不上早自习了!”

一阵酸楚袭来,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不忍再看,狠心回头,眼前两条交错的车辙印,映在无人踩踏的雪地上,直伸向远方。

听完下水文,静默了片刻,学生打开了心扉:“其实我过去一点儿都不快乐。我的记忆中只有爸爸疯狂的拳头、妈妈悲伤的吼叫,争吵时他们的眼中没有我的存在,没有我的恐惧,没有我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就这样,我还是成了一个单亲学生。我的快乐在哪里?我的美好又在哪里啊……”说着说着已经泣不成声,全班有好多学生开始偷偷抹眼泪。

最后学生的习作有些让我失笑,有些又让我喉头哽咽,这次的习作,让我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思考记录———思想是下水文的灵魂

习作就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思考的过程,有了思考就要坚持写。在聊天中、在提问中……在一次思考的过程中,我随时将所思所想变成下水文。

《迟到》一文记述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因为偷懒挨了父亲的打,从此再也没有迟到的事情。读完这篇文章,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父亲不应该打作者,他打作者的行为给作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烙印,如果经常遭父亲的打,她的心灵可能会受到伤害,这对她将来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这就是现在的学生,多么自私的想法!心中短暂的悲哀消散过后,我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学生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没有站在父亲的角度去想。当时我写了篇下水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是啊!长期的粗暴容易导致怨恨,但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能正确面对,及时改正,家长还会再打吗?林海音的父亲因为她改正了错误,从此再也没打过她。我想如果我们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我们也不会再受到皮肉之苦。一个父亲的心里是怎样又爱又痛啊!挨打是因为没想到,没想到挨打是因为父亲一向非常疼爱自己,正因为疼爱,才难以预料。父亲的心情是如此矛盾,因为爱,才动手打了一向视若珍宝的女儿,也因为爱,才不想让女儿变成一个懒惰的人,不想让女儿成为在困难面前畏缩的人。父亲希望女儿坚强,希望女儿成人成事,因此认为必须让女儿从疼痛中明白道理。浓浓的爱,切切的情融入了父亲的巴掌中,真正痛的其实是父亲那颗慈爱无奈的心。

被我的想法影响,学生也有所触动。有个学生说道:“我爸打我,就是因为我同样的错犯了再犯。”另外一个学生写道:“挨打的事情永远刻在了林海音的脑海里,她也改掉了赖床的坏习惯,而且最终还成为了一个著名作家。如果没有她父亲的严格要求,未来的林海音不知会成为什么样。”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学生基本上理解了父亲打女儿无奈又痛苦的心。

后来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一直恨爸爸,平时,很少问我的学习,但考得不好就打我,我一度觉得有个这样的爸爸是我的不幸。现在,我觉得爸爸其实很可怜,我从来没有试图去了解爸爸,或许爸爸心中有我所不知的痛,爸爸的凶狠大概是他脆弱的表现。”“每当面对妈妈声泪俱下的喋喋不休,我知道,妈妈是深爱我的,此时我为自己的愚昧、麻木惭愧,妈妈的泪水中包含的期盼、疼爱谁能理解啊?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真的错了!’”“父母的粗暴让我一度有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我想用折磨自己来惩罚他们,报复他们,让他们伤心,让他们后悔。现在,我的头脑清醒了,我会停止残忍自私的做法。”

就这样,因为下水文的正确导向,学生将狭隘、自私、仇恨这些邪火已经从心底深处灭掉了,我很欣慰。

在我写下水文的示范下,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写文,思想认识、情感行为都得到了改变和提升。教师和学生在习作的路上全面提升,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林海音水文航拍
秋的气味
发展水文经济 增强水文活力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航拍巴彦呼硕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难忘的航拍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陕西画报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