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2022-01-01 09:05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镜源
区域治理 2021年46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精神

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镜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曾多次走访革命老区,用双脚丈量红色热土,亲自挖掘各类红色资源,解读红色基因密码,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是百年党史的历史遗存和生动体现,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红色资源蕴含的历史、教育、文化等功能日益受到关注,一大批学者开始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红色资源的内涵一直也是学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红色资源的内涵讨论集中在其主体、时间跨度、内容形式、分类标准等方面展开。如肖发生认为“红色资源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2]张丹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年代和国家建设时期,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文化遗存,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政治作用以及历史价值,是民族发展的精神财富和宝贵资源。”[3]学者李霞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对红色资源的内涵进行界定,她将红色资源定义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的,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利用的,以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4]

基于此,本文认为红色资源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主体,形成于百年奋斗征程中,承载了革命历史、先进文化、奋斗精神、优良传统、宝贵品质等具有教育和纪念意义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兼具历史性、革命性、先进性、创新性等特征。一方面,红色资源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革命文化中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实现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历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红色资源涵盖的内容丰富,表现的形式多样,蕴含的意义深远,将红色资源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的红色底色,能够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是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载体、环境的重要途径。由于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源,价值同一,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价值引导、价值激励及价值规范的关键作用,做好二者的融合工作,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现实要求,也是红色资源实现育人功能的应有之义。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其找到人生正确发展方向。红色资源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资源,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浴血奋斗谋求民族独立和幸福生活的百年历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家国情怀和优良作风,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树立了典范,也让身在和平年代、成长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握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接续奋斗中续写时代新篇。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教育资源质量。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学主渠道强化理论自信,通过实践环节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论内化。而红色资源内涵丰富,不仅蕴含思想理论、红色精神、红色故事、先进事迹、红色艺术等非物质形式,还包括一些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名人故居、纪念场馆等物质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详实而生动的教学素材。一方面,将红色资源中的历史事件、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作风传统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更饱满、更生动、也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各类红色遗迹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日常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依托,通过积极开发红色资源的物质形式场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穿越时空的力量,更能够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将理论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为日常行为。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精神力量,红色资源是这些强大精神力量的历史见证和现实载体。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一起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汇聚而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举国同心,接续奋斗的时代精神。精神无形,却蕴含巨大能量,能够激励人为梦想而努力前行。将这些强大的精神力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激励鼓舞新时代的青年努力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实现自我完善,积极继承和发扬这些伟大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我国在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其中均有内容强调了红色资源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策指导。

在此背景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积极的尝试,但从目前的融入现状和经验来看,还存在对红色资源内涵界定不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的融入过程中也存在对红色资源的提炼度不够、融入主体的融入能力不足、红色文化对于受众的影响有限等现实问题,融入体系也存在缺乏顶层设计指导,红色资源相关的项目、平台、载体的质与量待提升等问题,具体融入细节中也存在课堂教学融入方式僵硬,红色资源内容融入不充分,部分高校红色资源的相关教育活动存在边缘化、空心化、娱乐化倾向等困境。因此,提升红色资源融入的有效性,以此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需要从问题出发,以全面和精准为原则,找准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融入策略。

四、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复杂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基于红色资源的自身特点、价值以及融入的现状困境去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策略。不是高校某一部门、某一个体之力就可以实现,需要立足整个学校的大思政体系去构建融入的方案,应分别从顶层设计、教学主渠道、实践主阵地、网络新场域、校地结合等层面进行发力,提高融入的实效性。

在顶层设计上强调协同发力。加强制度设计和责任划分,立足“大思政”格局去加强红色资源的融入力度,强调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校外实践、网络思政等领域创设红色资源的情境,在高校的各个阵地形成红色资源融入的合力。与此同时,“打通教育主体的‘供给’与教育对象的‘需求’之间的‘中梗阻’,使红色资源的融入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供给’。”[5]这就要求在红色资源融入时,高校首先应在体制机制上给予保障和引导,对红色资源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方案和要求,使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合法性和指导性,能够引起高校各领域、各部门的充分重视和积极落实。

在教学主渠道上强调深化融入。在教材选取、融入内容、融入技巧、融入评价、话语体系建构等方面多维度深化红色资源的课堂融入效果,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影响外,加强对红色教育受众的接受规律研究,从纵向深入分析不同学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考虑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品德形成、心理特征等因素,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接受规律的融入方案。与此同时,在横向上做好同一学段学生对红色教育需求的征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红色教育的个性化方案,以对接受众需求来提升融入实效。这也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融入的具体细节,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的案例库,日常教学中充分融入革命精神、红色故事、先进事迹、红色艺术等,让红色资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支撑和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要将红色资源作为创新课堂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特性,通过实物展示、现场模拟、情景还原、主题翻转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主阵地上强调打通壁垒。目前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资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进行设计融入,另一种是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向,但这两种主要渠道均呈现各自为战的现象,对于红色资源在实践层面上的挖掘和利用缺乏系统性和组织性,致使实践活动呈现分散、重叠、吸引力不强等现象,亟需打通壁垒,对红色资源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形成育人合力。尤其在育人主体上应实现合作融合,通过加强联系沟通,构建集体备课制度等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广大学生干部的沟通交流,集思广益,能力互补,一方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红色历史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广大学生干部指导实践活动的红色理论水平,通过育人主体的合作融合,补齐在实践领域的融入短板,实现实践环节整体融入水平的提升。

在网络新场域上强调净化创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红色资源进行多元融入是大势所趋。开辟红色资源网络育人新阵地是创新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也满足了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方式的新期待。但在融入过程中须注意到,“云端”不同于现实的教育阵地,网络信息具有丰富性、共享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对于红色资源的融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通过网络构建红色资源融入新场域,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制作成网课、影视宣传片、红色游戏等虚拟或仿真的教学体系进行融入,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准入门槛低、话语相对自由、虚拟性强、使用广泛、不易监管,在融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谨慎对待。

在教育资源上强调校地结合。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高校所在地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实现校地结合,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实践活动等形式实现将本地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形成校地共育人的和谐画面。我国的红色资源蕴含广泛而分散,各高校所在地都蕴含着一定的红色资源,需要各高校积极开发加以利用,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教学现场。例如,笔者所在的天津地区红色历史资源丰富,存在各类纪念场馆、红色遗址、主题展览等,高校应积极让教学实践队伍走出校园,走近红色遗迹,感受红色文化穿越时空的力量,让学生切实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初心,续写红色历史。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