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2-01-01 09:11齐立辉陈诗慧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师生院校

齐立辉,陈诗慧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83)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的一项教育实践。2007 年某校毕业生黄先生诉讼“2010 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抄袭他已发表过的作品[1],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此之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关注不多,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知识产权对高职院校几乎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最后,这个案件由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设计者胜诉[2]。教育界进而开始关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问题,对师生作品办理知识产权备案,开始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一、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意义

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是一个法律层面的概念,与其相关的法律有《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对师生学习生活最直接相关的就是《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知识产权的核心特征是原创性和独特性。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将智力成果固化和外显化,并以备案的方法将智力成果存储起来。这种智力成果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转化成社会物质财富。高职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就是在师生中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进行宣传、普及、解读,并通过师生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成果进行专利申请等活动过程,让师生形成创新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并非专业性的教育,而是作为一种提升现代公民素质的法律教育。在学生项目作业、暑期社会实践和创业竞赛等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学术规则的培训,使其增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学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从而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关于知识产权教育,有两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是专业性的知识产权教育。法学教授李玉璧认为:“知识产权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国家、社会和企业急需懂业务、会管理、熟悉法律和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复合型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3]他认为,知识产权教育是一种跨学科与多领域的专业教育,需要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来培养专门人才。另一种是广义的知识产权教育,知识产权教育不仅包括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专业教育,还有更多知识产权职业化和普及化的教育形态。胡神松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广义的知识产权教育概念:“知识产权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还应包括知识产权文化的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他进而指出:“知识产权教育的类型主要体现为专业化教育、职业化教育、普及化教育三个层次。”他认为知识产权普及化教育应该在高校、中小学甚至全社会推动,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文化[4]。本文所探讨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并非专业性的知识产权教育,而是通识类的知识产权意识、学术规范性和学生创新能力教育。与胡神松的知识产权教育类型中普及化观点比较类似,主要特点在于以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为切入点,促进师生养成原创精神、创造独立知识产权成果和提高创新创意能力,并能够促进学生做出一些新发明、新工艺,为企业培养有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员工。

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对高职院校来说,其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很多委员和代表提出了各种观点。这些观点都是尝试从外部环境和政策方面改善职业院校的生存环境问题。胡卫建议将教育经费的增量倾向性地投入到职业教育中[5]。章义和建议要整合资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范招生流程,扩大自主招生。庞丽娟建议全社会应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及认识,在制度上打开职校生的上升通道。李斌建议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这些建议对改善高职院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很有益处。但是,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讲,关键点还是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必须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师。推进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就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不仅要培养目前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还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技能和创造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需求

高职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核心要义是传递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形成个性化、独特性的思维风格和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潜能的独特个体。对这些天赋不同和兴趣迥异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最感兴趣和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感的学习活动,并搭建相关的平台。要让师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学习成果的特殊价值,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专属的作业和产品。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活动的宗旨就是激发创新和保护创新。所有的创新和创意活动都是在学习、思考和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时要让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学习,让学生喜欢课堂学习和课外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独特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需求。

(三)满足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面向地方企业的,其培养的人才也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富有创新精神的基层从业人员是稀缺的,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拥有人文精神和创新创意智慧的员工。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不仅是技术和技能的升级,更是社会文明和文化的升级,需要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服务。

二、高职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中的主体

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需要人的推动。在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过程中,谁是主体?仅依靠行政职能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尽管学校相关部门会制定院校发展的规划、科研奖励制度和学术道德规范准则等配套制度,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开展科技创新、艺术创作与社会科学调查报告撰写等具体活动,并将成果固化表现出来,比如参加各种竞赛并申请专利。

教师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不容质疑,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少人可能会持有怀疑态度。高职学生能否作为创新的主力和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主体?实际上,尽管并不是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产出创新创意作品,但是每个高职学生都能够完成自己独特性的作业和产品。有人从小的参观报告和课堂作业开始,有人从心理情境剧的导演、编剧和表演开始,有人从摄像机的镜头开始,有人从播音主持做起,从这些小事情做起,高职学生也是富有创新创意和艺术表现力的人。

当代大学生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个性张扬有主见,有着“我们要定义这个时代”的愿望。对于他们的教育是不能以“束缚和驯化”为核心的,而是要以“尊重和自治”为中心,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主要有几点思路:第一,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应有创新的空间,将作业与“产品”之间的距离缩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二,提倡原创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充分让学生意识到在团队、小组中学习与汇报的重要性;第四,扶持和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天使基金”和创业导师;第五,丰富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因为他们的创新及编导能力非常强;第六,组织与专业实习结合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职业的意义,并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第七,为学生素质提升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

三、高职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规划与制度建设同时进行

第一,在学校发展的规划中将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科技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第二,将管理权力下放并实行二级学院管理。要进一步激活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教师的动力,将二级学院的发展规划和考核权力下放至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自主执行完成。第三,规划以具体项目为核心。根据规划内容发展具体项目,从项目立项申请到专家评审再到验收,依照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标准对每个学院重点征集和扶植,使学校不同的院系和专业均衡发展。第四,优先保障规划项目资金。在学院的资金安排上加大扶植力度,促使二级学院从发展规划出发,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院系和专业的改革创新,避免专业发展的盲目性和项目设置的随意性。

(二)重视学院原有的知识资本并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要与学院专业教育相结合,并在继承原有知识资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第一,在专业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方面,从“专业建设”转向“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升级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建设重点专业群。第二,在科研制度管理改革方面,从“纵向项目与教改项目”转向“科技与社会服务项目”。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比较薄弱,很多时候更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鼓励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项目的应用价值。第三,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从“教师管理改革”转向“教师发展改革”。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为提高教师技术技能,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将教师发展作为重要的方向,组织实施各种校内外的师资培训项目。第四,在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期间,很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今后应从“规范化保障”转向“智慧化保障”,不断提高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引导教学与管理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推广,促进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体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体现对人的价值和创造精神的尊重。第二,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互相服务”为内核塑造教师的文化精神,信任是制度维系的关键,要建立相互信任和自我管理的教师文化,在管理服务中重视人的发展和价值追求。第三,学生管理以激励性和人本化为主,减少学生管理的“非人格化”因素,将学生作为成年人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天赋,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职业、自立自强、服务贡献社会的意识,以熏陶渐染等方式促进学生成长。第四,以文化人、以人创文,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通过校园文化的塑造影响学生的个性、天赋和创造力。

四、对高职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反思

第一,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必须将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不是一种形势或者法律普及宣讲活动,而是以其创新性核心精神为引导,对人的智慧劳动的尊重。这种教育活动必须让师生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并且通过创新作业的方式将师生的智慧成果固化并保护起来。这项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认识到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并将这种具有个性特征的智力成果表现出来。人的发展本身比知识资本积累重要。人只有实现自我发展,才能够创造出对社会有贡献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第二,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必须有师生的内源性动力。开展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是法律的普及教育,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但更重要的是师生自主选择、自愿接受,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而是一种激发人们创新发展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在一开始的活动过程中,只有少数师生能够结合专业学习形成作品与成果,其他人看到这些丰富的成果后,跟随学习并发掘自我潜力。通过师生的主动自觉活动,逐渐扩大生产知识产品的数量,提升知识产品的质量。

第三,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是务实行动的教育,而非“发展口号式教育”。知识资本成果的出现是一种真实的行动结果,不是师生单纯的空想,而是应做出真实独特的物品比如工具说明书或者艺术作品。在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中应鼓励师生申报专利,因为经过这个过程能够剔除一些虚假的内容,将真正富有创新的思想通过创新活动过程进而形成感官能够触觉到的作品。这种务实的行动教育非常重要,师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创作才能学会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能够更清楚认识到自我的想法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如何发展自我。

第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有利于培育学校的创新文化。师生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训和积累智慧,将各种创新尝试过程都记录下来,失败的教训对师生同样有价值,而且创新过程中所经历的失败、挫折可能比取得的成果更重要。在知识资本的产生和积累过程中,师生必须客观面对这些问题,才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学校文化精神。这种对创新发展的态度和积极改善的行动,使师生在自我提升与发展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精神生活方式和务实肯干的工作习惯。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师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