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楼宇社区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2022-01-01 11:19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彭丽
区域治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楼宇商务共同体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彭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从城市地理空间的分布角度对楼宇的分布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同心圆”模式,由此得知,社会学界对商务楼宇揭开了研究序幕。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建设逐渐取得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楼宇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形塑了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楼宇社区的提出既是为解决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治理困境,又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必然。

学界将商务楼宇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称为楼宇社区模式。我国的商务楼宇社区具有中国特色,凸显出本土化的特征,前期学术界主要是以楼宇经济为研究方向。对于商务楼宇社区关注和研究才刚刚兴起。目前,学术界积累了一批关于楼宇社区的研究成果。至2021年,知网上共有关于“楼宇社区”“楼宇社会”的研究成果大约仅有122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术界目前对于商务楼宇社区的治理研究主要聚焦于楼宇社区的概念界定、楼宇社区的党建经验介绍、楼宇社区的发展模式探析、楼宇社区的治理路径等方面。

一、商务楼宇社区的概念

经济楼宇社区仅是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是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阵地。目前,国内学界内对于楼宇社区的概念主要围绕“共同体说”来进行展开。

李友梅(2005)在研究楼宇党建时,提出“楼宇是新型的社会空间”,并认为楼宇中的人们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平等的“弱政治强经济”关系,将其称为“楼宇社会”。随之,姚先国(2011)等率先提出“楼宇社区”“竖起来的社区”的概念。共同体的实现是社区营造永恒追求的目标。将“共同体”概念引入商务楼宇研究中的是于显洋和蔡斯敏(2013),他们认为商务楼宇社区共同体是一种群体联结机制,具体可以体现为“员工情感与精神上认同的有机体”等。通过梳理楼宇社区的演变,李明超(2017)认为楼宇经济社区是楼宇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经济社会共同体,并提出楼宇经济社区是通过以区域内的商务楼宇作为一种空间载体。在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社会力量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在楼宇中嵌入传统居民社区的建设理念和发展经验,并以此为商务楼宇中的群体提供多方面服务,例如党组织建设、民生保障、综合治理等等。在此基础上,汪鸿波(2019)根据“共同体”与“社区”的演进路径,对商务楼宇社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他认为商务楼宇社区实际上是一种功能性共同体,建立在商务楼宇内的职业群体情感的连接、归依与整合,集体意识和道德规范之上。另外,伍修雅(2018)采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的理论视角,其构建出楼宇社区场域的概念,即楼宇社区场域是指以楼宇社区为平台,由楼宇内进行经济性和社会性活动的主体组成的客观的关系网络。除此之外,商务楼宇社区的概念还有“职业共同体说”等。

总体分析,这些关于“楼宇社区”概念背后的理念都映射着经济性和社区性两个要素,商务楼宇社区的概念在不断完善,从强调地域要素、共同活动向强调人口要素、社会要素过渡。

二、商务楼宇社区的党建

“楼宇社区”党建是一种创新的党建形式,来源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社会转型变革。“楼宇社区”党建与目前传统的街道党建、社区建党等具有不同的市场特征、社会属性和价值理念等等。

基于杭州市下城区的研究认为,杭州是最早探索党建与楼宇社区关系的城市,其具体做法是推动楼宇社区治理实现从仅重经济向经济、人文并重,从政府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政府独家管理向党政、企业、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重大转变。上海是楼宇党建的创生地,“支部建在楼上”有将近20年的历史。在对于上海市黄浦区商务楼宇党建的经验分析之中,基于商务楼宇自身的封闭性,李锦峰(2019)提出,“楼宇社区”的党建不能只从专业引导和功能分化出发,而更应该推动楼宇由单一的“经济体”转变为综合的“社会体”。为实现这个治理构想,李锦峰主张必须抛弃原有的“供给”思路,更长远地注重党要立足全局,进行整体性“规划”考虑,并将楼宇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汪仲启(2019)提出以“整体性党建”模式来突破传统纵向控制—动员为特征的“单位党建”模式。基于此,周俊和徐久娟(2020)更进一步,主张利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楼宇党建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整合型”楼宇党建以解决“嵌入式”楼宇党建的“碎片化”。在对上海市某镇的实证分析中,周俊和徐久娟也证实了“整合型”党建的有效性。

此外,还有研究者在非公有企业中探索商务楼宇党建的规范化,并提出应由从企业方的态度、人才队伍的选强配优、组织的规范管理等方面来加强商务楼宇的党建建设。

三、商务楼宇社区治理的建设模式

而作为全国最早提出楼宇社区概念的城市,杭州市擅于将楼宇社区治理融入城市治理,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颜鹰(2012)探索了楼宇社区标准化建设。针对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认为应从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人员的培养、服务标准的基础研究等方面来加强楼宇社区工作的标准化。赵宣(2016)在此建设经验基础之上总结出“一大前提,一个核心和两个支持系统”的新型楼宇社区建设模式。在以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前提,以复合主体多元共治为核心,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两大支持系统的运转下,杭州市在楼宇社区的建设中已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区效益。根据杭州市楼宇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李明超(2017)在楼宇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认为楼宇社区大致存在5种类型,即CBD创新引领型、新城新区商务招商型、文教区强化提升型、智慧城区整合提升型、工业区改造提升型。通过对楼宇社区发展模式的总结,李明超“分类施策”,对不同类型的楼宇社区类型提出个性化的建设模式。汪鸿波和费梅苹(2019)致力于在楼宇社区的治理之中塑造商务楼宇社区共同体。从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分析,汪鸿波首先提出商务楼宇社区的基本治理框架,即“一个核心四大支撑”。在“一个核心四大支撑”的建设中,再形成共享空间、自治共治、参与合作、社会服务和情感连接的商务楼宇社区共同体,使得公共精神、公共价值、公共意识能够进一步解决治理中的现实困境。陈雯(2019)还通过实证研究了社会工作介入商务楼宇的治理模式。

四、结语

在社会治理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不但回应了社会变革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体现出社会对自治要求的提高,还在新时期中,政府、市场和社会这三者之间关系结构变化的反映。商务楼宇社区是伴随着商务楼宇经济而兴起的一种新的社区模式,是城市不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必须思考的新的治理现实。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过程中,商务楼宇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能力评估的重要篇章,在党和政府扩大和夯实社会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过程中,不可或缺。

思考如何进行商务楼宇社区的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城市治理中的重中之重。已有楼宇社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了解商务楼宇及思考如何探索商务楼宇社区治理带来了启迪。但纵观目前国内关于楼宇社区治理方面的文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提升研究数量的同时也注重研究质量的培养,更多地关注楼宇社区的治理主体在商务楼宇社区治理中能够发挥的主导作用,需重视如何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商务楼宇发展模式以及治理路径等,以此为不发达地区的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楼宇商务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顶层架构设计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