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西北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

2022-01-01 18:03青海大学杨宝花姜刚
区域治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北畜牧业数字化

青海大学 杨宝花,姜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类文明演进的宏阔视野,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的高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及思想,为我国农业农村特别是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首次归纳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五大体系,特别指出要“用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依靠技术手段开创绿色生态新模式,力促形成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命共同体。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数字乡村”的战略路径,强调数字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强调,当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西北是欠发达地区,技术落后,生态畜牧业发展需做到因地制宜,以数字化手段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也是推进西北产业振兴及生态保护的有效举措。

一、西北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北牧区的管理者在“生态立省”和建立生态文明先行区要求指引下,强化生态畜牧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实施了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试点物联网试验和遥感技术应用,探索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努力应用大数据科学指导生产、对接市场、促进营销,初步创建起了数字技术与生态畜牧业融合发展格局。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结合互联网科学技术手段创新发展模式,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方法。西北各牧区围绕藏羊、牦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生态畜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草场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打造优质安全畜产品供应链,推动全省生态畜牧业生产开启数字化进程。

二、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

尽管近年来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看到了我们与世界畜牧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和不足,比如荷兰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在技术和法律制度层面都是比较先进和完善的,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科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西北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要做到产业振兴、实现绿色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

数字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当前,西北牧区受交通条件、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制约,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很多地区还未覆盖4G信号和宽带网络,难以支撑畜牧业数字化发展。在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网络未能普及和用电等问题造成选址困难,导致项目试点进度缓慢,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的创新,难以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薄弱的现状。而且,西北生态畜牧业仍然依靠传统放牧方式,草场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合作社和牧民无法全面、便捷地掌握牧草生长、气象灾害、动物疫情等数据信息。主要原因在于西北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进展不快,尚不能解决畜牧业规模效应弱、科技含量低等导致的生产成本过高问题。

数字化建设的资金匮乏,投入不足。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畜牧业效益整体较低、以合作社分散经营为主的条件下,很多数字化设备因价格偏高而难以大面积推广。根据调查发现,在合作社经营成本中人员工资、管理费用、股东分红等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饲草成本投入较少,总之,合作社收入基本无留存收益。这反映出社员股东的眼界局限在劳务工资和当期分红,合作社面临盈利不足、资金匮乏、技术设备落后、专业化程度不够的困难局面,无力承担数字化技术创新之高昂成本。主要原因还在于西北生态畜牧业经营主体本身资金匮乏,且重分配轻积累,无力形成良性资金循环。

数字化主体的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合作社是西北生态畜牧业发展主体,在转变生产模式、增加牧民收入、降低养殖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西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自成立之初就面临先天性不足:地处偏远牧区,远离城市科技中心,难以汇集大量资本、人才、技术;合作社成员多由牧民构成,创新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成本难以支撑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发展,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推动畜牧产业数字化。主要原因就在于西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社员股东思维守旧、知识匮乏、理念单一,数字化创新的能力羸弱,项目投资的吸引力不足,创新发展理念还未深入人心。

分散建设和数据共享问题亟待解决。长期以来,西北畜牧行业主管机构设置小、人员配置少、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市州和县区层面无法聚集起有效的监督管理力量。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部门之间的合作性和协调性不强,有关草场资源数据不能充分共享,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畜牧业的产出效益。目前西北一些牧区仍然沿用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的数据基础,这些数据在划分饲草种植、设计放牧路线、制定防疫预案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无法快速推广数字化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草原环境监管整治工作也存在“一刀切”的倾向,与草原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不相匹配。主要原因在于西北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各部门未能协同形成合力,相互之间数据共享还存在明显差距。

三、推进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路

综合来看,推进西北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科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推广,实现“机器替代牧民”“电脑替代人脑”的重大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加大数字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培养绿色科技人才,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生态文明与法治体系有着内在的契合性,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两者都具有文明的形态,是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关系。”[1]

科学把握西北畜牧业发展和草场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生态畜牧业生产效率、效能、效益,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打造西北模式。

以创新思维为先导,制定生态畜牧数字化战略。科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数字科学已成为科技革命核心技术,为生态畜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首先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符合西北地区生态畜牧业数字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地区布局和战略重点,充分收集生态畜牧业有关资源的数据,进行更新和整合,确保数字化战略“一盘棋”整体推进,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其次要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进人才和储备干部,引导动员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努力营造合力推动数字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最后统筹各类政府资源,实施一批数字化畜牧业重大项目,使互联网应用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数字化便捷、有效的功能,加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总结建立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夯实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基础。牧区振兴的美好愿景,需要数字化技术保驾护航。首先要有意识地以现代畜牧业市场为主体,推进牧区经济“放管服”改革,优化管理服务流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吸引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数字化建设。其次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思路,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充分到位,推动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实现数字化。最后要加快数字化技术基础领域的研究投入,夯实生态畜牧业创新基础;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包括软件、设备和无线基站的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数字技术应用主体给予财政补贴,“通过财政奖补机制的导向、杠杆作用,重点支持和创建企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实体经济。[2]”破解畜牧数字化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

打造数字服务平台,丰富生态畜牧数字化场景。数字化都是当前发展大势之所趋,最关键是要形成以数字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应用场景,使数字化发展对西北生态畜牧业的产出效益得到提升。首先要全面提升生态畜牧业监管数字化水平,更新技术设备,重点在于建立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监督检查、信息服务、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畜牧业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水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向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研判和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等科学研究方面拓展。[3]”其次要以生产服务和环境监管为目标,积极搭建国家级服务平台和畜牧业大数据中心,通过基础数据的采集和业务功能的开发,实现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最后要推进线上和线下服务管理一体化,使数字化成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式,推进“互联网+生态畜牧业”战略的实施,为推进畜牧产业现代化和牧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模式样板、提供基础支撑。

制定畜牧行业标准,抢占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先机。西北生态畜牧业数字化正在起步阶段,相关数据分散乱杂、孤岛林立,亟须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抢占生态畜牧数字化先机。首先要加强畜牧产业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对相对重要的数据进行核对、检查,与各部门加强合作,并在一定范围内开放相关数据集,提供数据接口,建立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其次组织专家从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度,对生态畜牧业标准进行顶层设计,快速建立包括数据标准、产品标准、市场准入等标准体系,使西北生态畜牧业标准更加完善。最后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建立食品溯源系统和技术规范标准,引导合作社向数字化转型,快速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绿色、智能、健康”成为西北畜产品新的“金字招牌”。育才引智整合功能,提升数字化创新发展能力。聚焦新时代,科技仍然是第一生产力,是西北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要想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则应整合各方资源,政府的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数字化领域,从事畜牧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示范等。加大教育宣传和引智力度,以人为本,让牧民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其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凝聚科技发展与创新力量,聚集、发掘和培育一批数字化生态畜牧方面的优秀人才。“着力攻关智慧生态畜牧业、春油菜制繁种、牦牛藏羊遗传育种与繁殖、牦牛藏羊优质高效养殖、设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方向的科研课题,以观测站(点)建设为重点,构建特色学科群体系。[4]”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人才,最后有意识地在省内高校开设数字畜牧业专门课程,通过教育来培养专业人才,在农学与数据科学交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建设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专家队伍,也可以采取激励机制,调动生态畜牧业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助力打造西北生态畜牧升级版。

综上所述,西北牧区具有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定优势,数字化科学技术对其有着创新引领作用,西北牧区需根据自身存在的条件、不足和差距,利用政策扶持优势整合资源,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模式,根据提供的思路,促进生态畜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推进“互联网+生态畜牧业”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西北畜牧业数字化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映像畜牧业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