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环境下共享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2-01-01 18:54张晶晶刘贵山王志强刘敬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资源教学模式

张晶晶* 刘贵山 杨 婉 王志强 刘敬肖

(1.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4;2.大连工业大学教务处 辽宁·大连 116034)

互联网时代即资源共享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不仅可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还可为教师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和与学生互动的平台[1]。为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以慕课为背景的共享课程,具有规模大、不受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能重复学习等特点。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体现了翻转课堂这一概念[2]。翻转课堂是把传统的课堂翻转过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师讲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形式相反,需要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其他材料,完成进阶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师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课堂上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面对面的师生、生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课堂内进行知识与思维的深化。共享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正是翻转课堂这一概念的深化和进一步实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 共享课程建设现状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课程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改变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优质的教育资源能被更多的惠及,扩大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途径,提高了资源的共享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3]。共享课程与以往的精品课程不同,首先强调资源必须是精品,如将最新虚拟技术与课程建设相整合,打造立体化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精品课程资源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其次强调的是共享性,不仅对校内共享,还要对校外共享;不仅在课堂上共享,还要在网络中共享;不仅能在电脑中共享,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只要通过APP进入课程,就能在线学习、远程实验、提交报告、浏览课本、讨论交流等,颠覆了传统课程的时空观念。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推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范围和深度,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但由于共享课程的建设涉及网页设计、动画制作、虚拟现实、图像处理、网络安全等诸多专业技术。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因此,共享课程的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以学生为本。

课程内容设置要丰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模式和内容。切忌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指令,不能用大量视频播放代替课堂讲解,不能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界面替代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能一味强调线上课程学习的优势而忽略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共享课程资源和平台,建立混合式教学机制,既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又可通过面授课解决师生、生生深入互动的问题。

(2)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统一。

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统一决定了共享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资源建设主要考虑如何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建设主要考虑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表达,改善传统教学手段和理念。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载体,课程建设是资源建设的表达,两者的统一性决定了共享课程建设的质量和综合效果。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整合各种媒体素材、建立题库和案例库、引用并丰富教材版本等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具有管理权限和开发的空间,可以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在利用共享课程资源的同时彰显本专业特色,充分完善课程建设。

(3)建立健全共享课程管理机制。

共享课程建设不仅要保证各类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还要及时监控课程在各个阶段的建设情况和进度,如内容修改和资源更新等,形成“建设—应用—反馈—建设”的循环机制,从而保障资源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不同学校的同一课程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在共享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差异合理分工,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彼此互惠共生,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共建共享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另外,在共享课程建设中既要保护好教师的知识产权和利益,又要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共享机制。共享课程的建设理念即开放共享,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普惠性和战略性特征,与之相一致的做法就是授予访问者一定的许可权,允许在非商业条件下使用、重用、修改和传播的权限,达到版权保护和资源共享两个目的。当然,对资源的使用,有健全的管理机制进行控制固然重要,更主要的是需要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版权意识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品质。

2 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条件

在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过程中,充分利用共享课程并结合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即融合面授课和线上教学的优势,既利用面授课交流的方便、直接、快速反馈,同时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料和深度的反思讨论。在共享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2.1 教师提升综合素质

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教师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实行翻转课堂,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视知识的传承。而新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自我探索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构筑更偏向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应该把教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学生建构式;把教师传授的方式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主题讨论、案例等活动。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启发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全面提高个人能力,全局把握课程进程,合理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既能够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能使学生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完成知识点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润物细无声。

2.2 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于专业知识相关的信息很少主动去了解,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习惯于从老师那得到知识,而不是自己探索知识。知识没有变成智慧,缺乏创造力。在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尤为重要,需要从以前的被动接受、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共享课程的线上授课部分相当于远程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拥有网络条件即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毅力,能够主动完成学习并对课程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借助互联网资源广泛搜集资料,多阅读;课堂上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后复习,并做相应的练习等等。根据课程中教师设置的讨论环节、案例环节等相关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和课程要求,个人或组成团队完成相应课题的讨论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并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结语

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规划、统筹兼顾,以共建共享为理念,以合理的共享方式为依托,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才能保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作。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均需对传统的理念和习惯进行调整,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保留线下面授课的优势,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资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