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究

2022-01-01 19:57金君敏
华东纸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仰育人政治

叶 源 金君敏

(1.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0 引言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需要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正处于人格逐渐成熟、意志发展迅速的青年期的大学生,情绪、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这一群体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因素影响而产生思想偏差[2]。本文旨在掌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把握矛盾规律,结合大数据、人工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的育人体系的新路径。

1 实证调研: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心理韧性是指心理功能未受到曾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严重压力和逆境损伤性影响,甚至愈挫弥坚的心理发展现象[3]。精神信仰是个体对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尊崇与敬奉[4],其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核心价值原则[5],对人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6]。精神信仰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7],较高的精神信仰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心理韧性的发展[8]。

精神信仰的塑造程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试金石。本次研究在2021年9月至10月,笔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对于福建多所本科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参考宋兴川等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9]及胡月琴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编制[10]。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23份,有效回收991份,有效回收率96.87%。调查对象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知晓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并且同意参与此次调查。

1.1 物质追求仍需改善

研究结果显示,在精神信仰方面,大学生社会信仰得分最高,其次是实用信仰,最后是超自然信仰[11]。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家国意识,较排斥自然力,整体信仰精神状况良好,但是学生对金钱与物质的推崇度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实用信仰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目前社会对于男生的社会角色定位要求男性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社会也将经济作为丈量男性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主要标准,这使得男生对于物质追求的更加强烈。

在心理韧性方面,心理韧性总体上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学生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高年级的学生目标专注显著低于低年级的学生;男生在积极认知层面显著高于女生。

综上,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意识,但是仍需要注重学生过度的物质追求。

1.2 社会信仰亟需提升

通过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分别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超自然信仰对情绪控制、人际协助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具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社会信仰四年未得到足够提升,还需多加给予关注与指导。

以往的研究结论可知,超自然信仰水平越高的大学生,会更加严格地使用教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事会更加小心翼翼,担心因违法教义而收到惩罚,这也使其更容易处于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的状态中[6]。而社会信仰越良好的大学生,其会更加热爱国家、民族和政治,热爱祖国和民族自尊心会驱使学生更加勇敢自信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2 学理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的目标要求与教育者不全面的能力素养之间的矛盾

当前思政教育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转变,但是思政教育方式尚未因信息化技术实现根本性的革新,教育者的能力素养还有所欠缺。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得获取信息,这也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从业人员即使有参与相关培训,甚至取得了相关从业证书,但是大多数从业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仍然会遇到一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常使用的理论说教的方式往往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这样必然无法保证学生思想政水平发展得到良好的保障。从业者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2.2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结果要求与不客观不充分的评价反馈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时,常会发现实施的教学活动往往无法达成最初预计的效果,其本质还蕴含着教育对象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矛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很难从受教育者反馈的情况评估真正实现的与“外化效果”一致的“内化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评估检查是十分重视的,这就使得评估体系的形式化、功利化的情况是很难避免的。通过开展评估检查能够有效促进工作的落实和整改,但是如果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实际需求,并且现在还无法实现完全量化的评估心理健康工作失效的标准和办法,这就使得一些工作开展缺乏引领,进而导致无法很好的落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2.3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需情况与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

未满足高校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之不断地革新,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衡问题愈发凸显,这对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革新造成阻碍。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需体系还不够完善,获取从业者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需求的途径还不够完善,这就使得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出现供需错位的情况[12]。其次,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共享意识不足,实质的共享率过低,出现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这样进一步限制了资源的供给;最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治理还不够,尚未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对于教育资源的供需进行更加及时、科学的评估[13]。

3 实践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革新的实施建议

3.1 理论融合实践、提升社会信仰

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特点结合起来,切实让学生掌握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丰富有趣的理论学习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入脑、入心”的要求,进而能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社会信仰水平。另外,组织生动活泼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提供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信仰,正确分析研判各类社会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积极应对低级的思潮和文化侵蚀,树立正确的三观。

3.2 革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深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业者因个人教学能力水平有限的原因,导致理论知识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无法得到良好的传达,更难以做到教育引导潜移默化的程度。所以必须利用好信息好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尽可能的走近学生们的生活,多积累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以此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教学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师生更多的互动,有针对性地融入最新的时事政治并开展探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理论的内涵。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更加全面地了解、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干部或宿舍长应关注班级同学,对于有情况的同学及时反馈,通过朋辈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帮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3.3 突出关键导向、优化课程育人

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举措。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着最为主导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4]因此,需要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切实做好“金课”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规范性、科学性,将优课模式进行推广,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性作用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高校需要结合新时代育人目标,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紧紧围绕“两性一度”的要求,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时代新人。将课程建成聚理论性和实践性、思想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的示范性课程,建成既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又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在新时代,高校需要坚定不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革新,切实提高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理想信仰坚定、专业素养过硬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信仰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论信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