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院校传承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路径研究

2022-01-01 19:57常雪娇
华东纸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实训

常雪娇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1 综合提炼,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有老师认为工匠精神是将劳动过程视为将自己的生命过程展现为劳动过程的内在动力和将劳动产品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外在表现的结合体;有老师认为它是攻坚克难的职业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道技合一的天地境界;也有老师认为工匠精神是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

我们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包括敬业的职业道德、专注的职业能力、精艺的职业品质和不断创新的职业追求,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时代同向同行,与国家一脉相连。

2 提高站位,挖掘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2.1 锤炼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和一些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齐而不精的情况,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综观世界上的制造强国,我们发现,中国要想占领制造业高地,不能将重任寄托在进城的农民工身上,必须对制造业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工人。

2.2 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对标行业企业,助力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课堂走向车间,实现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变的重要举措。在这过程中,必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和职业追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企业和社会在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考察、检验,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推动学校深化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3 传承工匠精神是学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压力日趋加大。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的高职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以尚真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谨的职业规范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结合,将自己的职业追求转化为一件件精雕细琢的产品,在创新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 问题导向,剖析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了社会的浮躁,高职院校在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有待改善

纵观笔者所在高校以及同类双高院校,发现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了解渠道五花八门,了解内容浅尝辄止。深入分析,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大部分来自网络、电视。学校的物质文化景观中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渲染,各类社团文化节和科技竞赛与工匠精神的关联度不高,师生欠缺从活动中提炼工匠精神的能力。通过学校了解工匠精神的人群中,在院校报纸、网站宣传中了解的较多,而学生触手可及、触目可观、触耳可听的橱窗、广播、官微中涉及到工匠精神的内容少之又少。校园文化环境中没有包含浓厚的工匠精神宣传氛围。

3.2 缺乏一支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进入学校,理论研究的较多,实践操作的较少,对工匠精神理解度较浅、认知度偏低。加之,老师进入工作岗位后,要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来深入企业、走进车间进行工匠精神的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教师的职业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个体中反映出来的群体问题就是缺乏一支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3.3 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融合度不高

理论课教学在学生了解传承工匠精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可以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企业的反馈中希望提高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就暴露了学校教育中对这些内容的空缺。

另外,高职院校实训课具有滞后性,很多实训设备跟不上现代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在硬件条件相对缺失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实训课程和理论学习未能很好地衔接在一起。

除了实训课程,工匠精神也需要在校企深度合作得到提升。只有在产学研一体的真实场景中,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和行业标准,进而明确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3.4 专业认同度与职业认同度有待提高

缺乏工匠精神熏陶的校园文化,教师自身工匠精神素养的缺乏,课堂教学和实训课程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力不够等带来的直观效果就是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和职业认同度较低。很多同学在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的培训后,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在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开始频繁地跳槽,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更谈不上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总之,学校缺乏宣传工匠精神的氛围,教师缺乏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课程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渗透等导致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度低,使得工匠精神的内涵得不到发挥,外延得不到展现。这些问题倒逼高职院校深入反思,积极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4 精准施策,探索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4.1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

以校园文化环境为主轴,全方位营造工匠精神氛围。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运动场所、人文景观等物质文化探索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规范的规章制度、丰富的社团文化、优良的校风、积极的学风、优秀的教风等精神文化使工匠精神得到浸润。也可以将弘扬工匠精神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形式,也升华了第二课堂的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延伸工匠精神的价值。

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别忘了占据网络主阵地宣传工匠精神。开设工专栏,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国家提倡的重点,及时更新内内容,打通工匠精神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4.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对新进教师进行通识培训时,也要注意对教师分门别类进行继续教育,突出培养实用内容。引导教师走进企业、走进车间了解企业就业需求和企业生产服务的技术水平,为企业进行理论指导的同时学习企业的技术,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

将企业名师和民间能工巧匠请进课堂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他们具备的高超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独特的培养方法,在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实践环节,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3 完善课程体系,夯实工匠精神培育基础

构建全方位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到思政课程中,从大政方针、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实训教学是夯实工匠精神基础的重要抓手,良好的职业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4.4 增设真实情境,强化学生专业和职业的认同度

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就需要一份对工作的热忱和执着。这份热忱和热情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形成,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了真实的教学和实训情境,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了解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的技能和素养,掌握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明白学习的意义,产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了解将来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构建起学习和工作之间的联系,建立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认同感,为培养工匠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高职院校探索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可以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融合课程体系、增设真实情景等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真正让工匠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实训中来,成为学生的职业追求。

5 结语

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究需要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要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到自身在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中存在的短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其成为助力民族复兴、国家兴旺、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实训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匠赞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