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为例

2022-01-01 21:34乐山师范学院徐丽姗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政府部门经营者居民

乐山师范学院 徐丽姗

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一)乡村旅游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性

2016年,峨边彝族自治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16%,较前提升了7.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18%。从第三产业发展的具体数据来看,2016年旅游总收入为83605万元,同比增长了19.66%,同期接待旅游人数143.34万人次,增长了8.15%。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近些年来,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较为迅速,当地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为社区治理中主要关注事项之一。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意识与积极性

随着乡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居民自愿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升。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走访调研,我们不难发现乡村居民“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主动为社区治理创新与延续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加之,当地政府部门对社区自主治理、乡村风貌建设、爱护环境等相关内容进行宣讲,多数居民表示听完有关知识培训宣讲后,在生活中更加自觉地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和社区治理工作,更加自律地遵守相关约定,努力提升自己的乡风文明意识。

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进程中社区治理存在的难题

(一)乡村文化传承与建设的问题

在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民族乡村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内容。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的城市,少数民族中以彝族为主,彝族文化正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孰轻孰重的困境,如何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建设中“度”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好乡村文化传承与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另外,由于受到乡村旅游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外来思潮的影响,居民在对待乡村文化传承与建设问题上的意见不尽相同,也增加了这一工作的难度系数。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民族乡村文化的发展,更主要是关乎民族地区稳定的问题,这给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进程中社区治理带来了新问题与新要求[4]。

(二)乡村环境治理的问题

乡村环境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诱惑下,很多居民开始片面追求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区环境治理问题,甚至以牺牲乡村环境为代价,先挣得“盆满钵满”后再去思考环境治理问题,这一思想严重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严重阻碍了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另外,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乡村走访时发现,村子里仍存在乱丢垃圾、垃圾桶数量偏少、公用厕所太少、爱护环境的标识语较少等情况,这些因素无不制约着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

(三)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在乡村旅游利益分配上主要有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社区居民等参与[2]。由于各个乡村推行的社区管理机制和模式不同,导致其各利益成员的分配机制和方式不同。有的乡村是以乡村旅游经营者为主,小部分利益分成给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有的是以公益性质为主,将大部分乡村旅游收益用于社区治理与建设中。因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不均衡,反哺于当地社区的治理经费差异也较大,从而导致各个乡村间的发展不平衡,潜藏着一些社会矛盾。

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进程中社区治理困难的内在成因

(一)当地政府管理体制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居民参与不深入

因为历史遗留等多种因素,民族地区的政府往往管得多、管得严,政府、居民间的权责不清,政府承担了原本该由当地居民履行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极不利于乡村旅游进程中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如当地政府在对乡村旅游规划时,一般会事前先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但因政府组织问题、部分居民意识不到位或参与不到位等各种原因,大部分居民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发展规划的相关意见。另外,很多居民有参与乡村旅游各项经营活动,但他们较少参与到活动的管理、策划与培训提升之中,他们仍处于初级参与阶段,对整个乡村旅游未来的规划一无所知。因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体制不顺畅,当地居民无法参与或参与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他们难以科学高效地开展社区治理。

(二)乡村社区居民价值认同感不高

据记载,峨边县人民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2016年幼儿园的人数为5563人,2019年在全县推进“一村一幼”相关教育普及政策后,全县在园人数为5861人。2019年全县学前一年教育入学率为98.58%,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为96.51%。2019年普通在校高中学生人数为1022人,职高在校学生人数为416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较以前有所提升,大约在11年左右,全县的义务教育巩固率在95%以上。从前后数据对比来看,2019年较之前到校读书的人数有所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入学受教育的人数仍偏低。受教育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的意识以及对乡村发展的价值认同感,他们在认知上依然觉得城市比乡村好,城市比乡村更有优越性,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理解不够深刻。

(三)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社区居民之间利益的不相容[3]

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再是单独一家个体经营户就可以垄断的行业,为满足游客的高标准,高需求,需要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建设发展。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4],乡村旅游经营者是具体的乡村旅游盈利实施者,社区居民是以社区治理为主的乡村旅游中的一分子。从他们的不同分工来看,其所代表的利益群体是不同的。政府部门主要是为乡村的发展做好基础服务型工作,乡村旅游经营者主要是以盈利为目标,而社区居民更多的是关注社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是“重服务轻盈利”,乡村旅游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会“重盈利轻治理”,社区居民则是“重治理轻盈利”,三者之间的利益有相互交叉的环节,但也有不相容冲突的地方,从而导致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进程中社区治理难度系数有所增加。

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治理创新发展新路径

(一)坚持和完善地方党委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工作都应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推进,地方党委是解决工作推进中难点问题的“领头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在各社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专为当地社区居民解决疑难杂症、急难愁盼问题,搭建起地方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枢纽和交流平台,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乡村文化传承与建设的问题、环境治理问题以及各群体间利益分配机制等问题。同时,地方党委应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指导政府部门做好基础服务工作,协调好乡村旅游经营者与社区居民,以社区治理为己任,勇于啃“硬骨头”,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在乡村旅游进程中的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工作。

(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切实提升居民的乡村发展价值认同感

乡村社区居民对乡村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价值认同感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受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受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的局限。结合民族地区乡村能歌善舞的地方特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采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帮助居民切实提升其价值认同感。在乡村社区发展方面,主抓基础教育工作,提高普惠性教育的覆盖面,清查适龄儿童未就学或中途辍学的情况,及时引导适龄儿童重回学校接受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受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的问题,为后期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治理工作培养人才。在文化价值认同感方面,帮助居民提高文化传承意识,鼓励他们要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广泛宣传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政策,认清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引导他们走出“小农”意识自卑的阴影。

(三)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培养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与社区居民各角色的共同体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组织等五方面的振兴。当今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培养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各角色之间的共同体意识,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和要求,统一认识,并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以大局意识来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和社区治理工作。政府部门不仅要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还需要积极为乡村旅游发展和社区治理工作出谋划策,做好“引路人”。乡村旅游经营者应转变经营思维,在盈利的同时反哺乡村保护与发展,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社区居民在做好社区治理的同时,要放眼于未来社区发展方向,做好乡村旅游发展和社区治理的“服务兵”和“助推人”。

猜你喜欢
政府部门经营者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经营者》征稿启事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计算营业额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压机——精明采石场经营者的不二选择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