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增效策略研究

2022-01-01 21:51尹召婷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灌溉水利用率用水

尹召婷

(高台县六坝水管所,甘肃 高台 734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也逐渐提高,对于各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我国的农田发展来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现代各种新型科技的促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农田进行有效灌溉,还能够增产增效,有助于水资源节约,使我国的农田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分析探究高效的农业灌溉增效策略至关重要。

1 农业灌溉增效的必要性

农业灌溉增效对于农作物的产值以及生产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粮食安全的需要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几个方面[1]。

1.1 解决农业用水效率较低问题

从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系数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极低,表明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也体现出给农业灌溉增效的必要性。

1.2 实现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供给情况来看,其供给能力远远无法满足9亿亩农田灌溉面积的需求,因此农业灌溉节水方式的落实是十分有必要的。

1.3 改善生态环境

从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来看,我国生态环境仍然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因此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于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也应给予高度重视。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2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现状

水资源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支撑资源,在农业生产与灌溉中自然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使农业生产与灌溉也更加倾向于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来保证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灌溉用水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农业灌溉技术的创新性不强、农业自身生产结构的局限性等等[3]。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农业灌溉增效的进程。面对这一现状,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但是落实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的因素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因此,目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3 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因素

从农业灌溉用水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资源从引用到最终被农作物吸收要经历多个环节。一旦任何一个环节无法做到有效且严格的控制,都会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因此,明晰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因素至关重要。

3.1 灌溉区自身条件因素

灌溉区自身条件因素主要包括灌溉面积、输水距离、用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样会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产生不同的效果[4]。例如一些灌溉区本身的灌溉面积相对较小、输水距离相对较短、采用的灌溉管理方式也十分有效,这样一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较高的利用效率。相反,一旦灌溉面积较大、输水距离较远、用水管理不当势必会造成水资源损失较大的结果。

3.2 工程措施与灌溉技术因素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采用一些防渗、管道输水技术对农业灌溉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农业灌溉增效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使用塑料薄膜进行防渗能够有效减少80%的渗漏量,而如果采用黏土夯实技术则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渗透量仅能减少45%[5]。因此合理选择科学有效的工程措施与灌溉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3.3 农业种植结构因素与管理因素

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对于水的需求有所不同。如果全部采用一刀切的灌溉水方式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会使作物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不同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会直接导致灌溉水利用率发生变化。例如小麦、水稻等作物会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而导致灌溉水利用率直线下降,而玉米的灌溉水利用率反而会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而有所提升[6]。因此明晰每一种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其灌溉特点对于灌溉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农业灌溉区的各方面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农业灌溉增效的质量。如果灌溉区农业管理水平较高,那么势必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调度,从而确保用水的效率与质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反之也一定会给农业灌溉增效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4 经济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

经济政策等宏观环境对于农业灌溉增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水平对农业灌溉区建设的影响上。也就是说经济发达的灌溉区建设水平较高的话势必会对灌溉水利用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由于经济水平的影响也会导致水价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水价与灌溉水利用率呈现正向的比例关系[7]。

4 农业灌溉增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农业灌溉增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4.1 灌溉方式与管理机制无法满足要求

通常情况下,我国各地大部分农业灌区都采用分级管理的办法。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管理体制脱节、责任交叉的问题。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无法满足农业灌溉需求的同时导致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的现象。此外,一些灌溉渠道由于管理不到位、维修费用短缺等问题使得渗水现象极为严重。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灌溉效果。

4.2 灌溉设施缺乏专业指导,技术含量低

我国大部分农业灌区支渠以下的渠道都是土渠,且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缺乏专业指导的农民自行建造的。因此无论是在设计标准上还是工程质量上都缺乏一定的质量要求,长此以往也就会造成崩渠、断渠等现象的出现,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业灌溉增效效果不佳。

4.3 灌溉投入经费不足,与建设成本日益增加的趋势不符

随着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的逐年增加,国家财政每年分配的水利灌溉经费在逐层分级后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经费的需要。另外,一些贫困地区的财政紧张以及农田水利投资物价上涨使得建设成本大大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实际需求与财政资金之间的差距。还有就是灌溉区村民在思维观念上往往会更加侧重眼前的利益,而水利灌溉建设问题是一个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因此村民并不会给予充分的配合[8]。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灌溉投入资金处于不足的状态,农业灌溉增效也就无从谈起。

4.4 节水实施主体类型单一,施工难度大

要实现农业灌溉增效这一目的,始终要以节水项目为主要实施主体,并通过各级灌溉区部分申报立项、实施具体针对性方案以及招投标工作开展等一系列流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参与建设的数量相对较少,这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运行与管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协调工作多、施工难度大、运行管理困难以及项目区种植结构统一困难等等。

5 农业灌溉增效的策略

针对农业灌溉增效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实施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从目前农业灌溉的总体情况来看,农业灌溉增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

农田水利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以及新农村建设。具体而言,农田水利建设应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升水利设施灌排能力为中心。强调水利制度的革新与农田生产方式的转变,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能力的加强以及用水质量的提高,进而总体提升农业生产质量。

5.2 强化灌溉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灌溉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业灌溉增效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无论是灌溉区自身条件还是工程措施、灌溉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灌溉区基础设施需要强化。而真正意义上加强灌溉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各地政府要不断加强对于灌溉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根据各地灌溉区的实际情况为其匹配配套的基础设施,进而使灌溉区的整体灌溉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基础设施使用监督体系,使灌溉区基础设施的使用与利用都是安全有效并且不存在过度使用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能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是不断提升的,还能有效降低基础设施更换的频率[9]。

5.3 完善农业灌溉制度,优化种植结构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的提升所遇到的阻碍之一就是不规范的管理。因此,结合灌溉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溉制度、优化种植结构是目前势在必行的举措。从农业灌溉制度的完善这一方面来说,首先要对灌溉区的实际灌溉情况进行精准的剖析,这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灌溉方案的前提。其次要明确农业灌溉各方面工作的具体办法与农业用水使用标准,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农业用水利用率。最后要对农业灌溉制度效果给予定期记录,从而根据记录结构的反馈信息为农业灌溉制度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方向[10]。从优化灌溉区种植结构的角度来说,不同地区的农业灌溉区都应结合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分布、降水分布特点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在科学选择农作物种植类型的基础上合理搭配种植品种,这样一来才能在提升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增产的目的。

5.4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工作

在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大背景下,农业灌溉增效问题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农业领域节水灌溉措施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各地要想实现农业灌溉增效的目的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工作。而具体的落实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当地成立节水灌溉推广小组,使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与特点都能为村民所知,并且能提高对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重视程度。二是要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例如可以通过板报、条幅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与推广,进而扩大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范围。三是要定期开展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分享交流会,让使用过的村民能及时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以及经验,从而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被更多的人以及地区应用[11]。

6 结束语

农业灌溉增效问题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增效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农业灌溉增效过程中灌溉方式与管理机制无法满足要求;灌溉设施缺乏专业指导与技术含量低;灌溉投入经费不足,与建设成本日益增加的趋势不符;节水实施主体类型单一施工难度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农业灌溉的效果。因此对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农业灌溉增效的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强化灌溉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灌溉制度,优化种植结构以及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工作几个方面。

猜你喜欢
灌溉水利用率用水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浅谈新时期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策略
灌溉水与空气环境健康评价
连云港东辛农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鄂西南烟区空气和灌溉水质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