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2-01-01 14:24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思政教研部冯妍妍
区域治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思政教研部 冯妍妍

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攀升,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垄断着国际话语权,致使许多国家对我国产生了误解,如何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崭新面貌的重要方式。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传递中国真实的声音,就要讲好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主义、人民、中国梦的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讲好中国故事责无旁贷,更肩负的历史使命。

高校思政课要想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德育要求,明确选题方向

高校思政课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干道。思政课是涵盖知识范围广、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独立学科体系。我国高校现有思政课包括五大科目,各课程分工不同,都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育人体系课程,根据自身科目特点发挥育人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科性质,选择适合学科特点的中国故事。课程侧重点不同,有的着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的教育;有的着重对学生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的教育;有的着重对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有的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有的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问题。课程内容基本都与讲好中国故事密切相关,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讲好中国故事应当注意三点:一是讲好历史故事,加强民族认同感。二是讲好发展故事,避免文化渗透。三是讲好身边故事,提高道德境界。

思政课可以讲传统文化、中国人勇于立梦追梦、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法治建设等故事;思政课可以讲革命伟人和民族命运发展、党的成立建设发展、改革开放、新时代国家建设等故事;思政课可以讲爱国历史人物、革命者、人民奋斗、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故事;思政课可以讲人生哲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等故事。思政课可以讲国际国内出现的新闻热搜等故事。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细研读,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现实问题,把握好故事与教材内容的相关度。

二、根据学科性质,确立选材标准

(一)以影像记忆,讲好历史故事

思政课跟历史是分不开的,更离不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述,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以影像记忆,讲好历史故事。比如在思政课中,有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必然要求对毛泽东有深刻的了解,只有对其个人成长背景和领导的革命斗争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加三维地认识这位历史伟人,展现其个人魅力,从而认同他的理论。讲到道德篇章时,常会提及国家的道德模范,只有介绍好其事迹,才能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国家认可的道德楷模,什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照自身找差距,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以新闻评论,讲好热点故事

新时代的大学生接触资讯发达,喜欢讨论社会热点事件,许多时事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将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与思政课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待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是讲好热点故事的关键,是增强课堂教学理论说服力的关键。讲依法治国,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结合佘祥林案件,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可结合大数据、一带一路、工匠精神来构建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讲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可结合雾霾天气、垃圾分类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讲全面从严治党,可结合反腐倡廉来强调党建的必要性。

(三)以自媒讨论,讲好身边故事

近几年,自媒体盛行,大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愿意通过自媒体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自己身边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如果观点有所偏颇,不但影响学生自身“三观”的形成,更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思政课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将身边故事经过分析思考、合理编排后,用自媒体方式进行演绎,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阐述,更能对社会产生积极正能量,形成友善的社会风尚,进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例如,讲爱国爱家乡,可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拍摄宣传片,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美食、人文,学生在通过选材时,必然要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入的了解,当发现自己家乡独特的面貌和优势时,自然而然会为家乡自豪,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2]

新时代,中国进入国际视野,必然要求具备民族自信,民族自信不等同于盲目自大,这就要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自身,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这个大舞台和历史发展中展示中国的优势,展现民族魅力,提高民族自信,增强思政课的理论说服力。讲政党制度,可将我国的政党制度与美国总统大选相对比,揭示我们为什么选择目前的政党制度,西方的政党制度为什么不适合我国,他们有什么弊端。通过现实的分析,使学生不难发现差异,从而坚定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把关注点放在文化产业的迈出国门,可以讲孔子学院的建立及覆盖面;可以讲我国文化产品的输出,如介绍中国的武侠片、春晚、电视剧、纪录片在国际上受欢迎的程度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三、根据课程内容,拓宽选材渠道

思政课的教材语言为高度凝练的理论概论,缺少趣味性,学起来自然会觉得沉闷,这就需要通过思政课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活的人和事,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认同。思政课可以通过中国故事有效传达,结合故事讲理论,使理论生动形象,引发共鸣。

讲思政课时,为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可播放视频来展示我国探索国家发展中的挫折与艰辛。纪录片《圆明园》展示世界万园之园的毁灭过程,能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悲惨局面;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描述我国建国、建党的曲折历程,能认识到今天的安定生活是前人不断探索和努力的结果;《钱学森》展示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发展的历程及经过奋斗取得的成果。借助视频,不仅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加能坚定学生对于中国道路的坚定和自信。除影视题材,还可选择专题节目。如新闻频道、法治节目、情感节目;通过国家视角,看待中国发生的各种问题,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深刻思考,从而解决自身的理论问题。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视觉效果佳的纪录片、宣传片也是不错的资源。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通史》《河西走廊》等。更可以利用好鲜活的人物资源和实物资源,如抗战的老红军、老战士、创业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各地的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实践基地等。内化课程内涵,外化于行,真正实现思政课理论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只要思政课教师能够加强学习,加大挖掘、研究、整合的力度,把鲜活丰富的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引入课堂,思政课一定会成为生动有趣、理论深刻、回味无穷的受欢迎的课程。

四、根据个人特点,提高教师素养

(一)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思政课教师是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思政课教师不但要认真精读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更要加深个人思考,仔细体会,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跟实践相对应,思索其中的联系,才能保证自身思想正确的政治性,在思政课教学中具备充足的政治底气。

(二)拓宽知识广度、丰富视野宽度

思政课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跟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多学科紧密相联系的学科,作为主要传道者的思政课教师,必然要具备与之匹配的知识广度和视野宽度。思政课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要有所涉猎,更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要想把思政课讲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间断的自我进修,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把理论同实践相联系,把理论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挖掘到“接地气”的中国故事,取得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三)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3]

思政课是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的课程,必然要求与时代同步。随着互联网科技越来越发达,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授课方式要求随之提高,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可在教学中综合应用网络、微博、微信、微课、慕课、抖音、哔哩哔哩、线上学习平台,公众号等技术手段,为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活动增添色彩和活力,赋予其时代感和吸引力。只有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需求,不断完善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思政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