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渊源与演进过程研究

2022-01-01 19:57时海霞
华东纸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

时海霞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青年群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重要群体之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群体、关怀着青年,多次通过座谈会、回信、演讲等形式寄语青年、勉励青年,对青年成才提出了具体的希冀和要求,围绕“青年使命、青年地位和青年的培养”等重要问题不断建构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形成新时代青年观。

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过程相对漫长,具备深厚的理论渊源。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更是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深入地与我国基本国情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 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渊源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岁月的打磨,更是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努力追求、努力探索。理论的形成需要以继承前人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不同时代背景进行创新发展。

1.1 根本之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关乎青年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无产阶级领导者引导青年健康成长、青年工作指引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理论逻辑性与规律性特点显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青年的解读,最深刻的特点是不单从西方文化与学术传统片面地来认识青年,而是基于历史发展、注重实践的观点去审视青年群体。

1.2 思想之源: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青年观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出于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对青年做明确地论述,著作中所提及的“青年”,既是指儿童、少年,也指的是学生及年轻的工人。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关注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还对青年的发展、成才给予了关注,肯定了青年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育、成长、工作等方面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中之重,真正实现从理论层面研究青年向把青年置于现实生活、历史发展中进行实践研究的转变,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青年研究的突破性研究。

1.3 历史之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历来特别重视青年、关心青年。毛泽东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曾赞扬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除了认识到青年在中国革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外,还对青年的特征、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号召广大青年树立好坚定的政治理想,注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增强,提高青年的政治觉悟,真正贯彻“三个好要求”---身体好、学习好和工作好,才能真正把青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邓小平对青年更为重视,始终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他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青年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青年、青年工作的新情况与新问题,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的青年观。结合当时社会发展实际,他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的理念。

江泽民同志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关心、关注和帮助青年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青年观。他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还特别强调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近代史及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四个统一”要求。

胡锦涛同志坚持把对青年的培养置于关键性位置,从青年的教育、培养及选拔任用、发展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观点鲜明、富有特色的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认为青年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青年群体的科学与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等相结合的三个成长原则,在发展中青年不断突破自我。

1.4 文化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观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深厚博大的五千年文化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丰富的青年思想及理论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彰显出时代的特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又需要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将思想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光大。新时代青年观厚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习近平对青年的认识。

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富有志气的黄金时期,学习与立志是这个阶段青年的人生主题。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青年学习和立志的思想。《礼记》中所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还有诸葛亮在《诫子书》一文中所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唐代李白在诗《上李邕》中所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陆游《谢留丞相启》诗中说:“亮青年立志,自首奋身。”近代梁启超则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古代先贤们对于青年求学立志的思想非常丰富,对习近平关于青年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古人十分重视青年的修为,认为青年时期要以道德修养来约束自己。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作为青年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青年做人的基本准绳。习近平曾引用过“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旨在告诫青年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思想正是继承了梅贻琦关于青年的教育思想。

新时代青年观中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奠定了新时代青年观的重要文化积淀。

习总书记认为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青年需要在此阶段立志、求学,正如诸葛亮先生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习得知识方能笃行致远、有所成就。传统文化中关乎青年群体立志求学的思想颇为丰富,为新时代青年观中的青年成长成才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习总书记强调青年需要担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责任,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扬。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打造孔子提出的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目标不懈追求。

习总书记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立德修身的思想影响,对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和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认为青年要用较高的道德修养要求自己,重视青年的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引用句子“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告诫青年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青年更是需要葆有“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精神作为动力,始终保持生活的激情。与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基本道德准则不谋而合。

2 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演进路径

新时代青年观是经过较长时间发展的成果,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结合党的十八大之前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要义,结合当下的国情、党情、社会现实形成发展而成的科学性的理论。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青年的重要论述,从知青岁月中的理论萌芽到在地方担任领导干部期间的理论初步形成,再到担任中央领导干部期间的理论成熟发展,最终形成具备鲜明时代特征的青年观。

2.1 萌芽阶段

习近平青年时代,受当时国家政策的影响,响应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16岁时到陕西省梁家河村插队,七年的知青生活为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中,习近平与当地群众共同生活、一同劳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践行者。

与基层人民一起劳动,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在这段岁月中生根发芽。面对无忧无虑的学生身份到下乡知青农民劳作的身份转变,习近平没有意志消沉,而是自强不息、敢于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坚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得以塑造。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既研读书本获取知识,还树立了带动身边的青年一起读书学习的意识,尝试带领人民群众办夜校,挤出时间为青年学生上课,习近平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尤为重视。

2.2 形成与发展阶段

习近平曾在中央办公厅、河北省、福建省、浙江省以及上海市担任过领导干部,始终做到勤劳务实、脚踏实地,努力做到改革创新,亲近青年群体,关注青年工作,在基层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成了习近平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针对青年的教育问题、青年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以及共青团工作发展等方面都做了重要的论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习近平就青年的教育与培养制定了系列的规定和制度,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体系正在不断地完善。他提出要实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需要青年一代肩负起责任与担当。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新时代青年观由一个笼统的想法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其丰富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

习近平在福建长达17年的从政中,随着青年干部体系逐渐形成,习近平对共青团的机构组成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共青团的工作应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党,这些理念逐渐发展成为习近平青年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浙江省担任领导干部时,习近平提倡应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建议未成年人阅读经典著作,树立远大志向,把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外,习近平要求青年干部注重积累基层实践经验,树立好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务实能干的青年人。

2.3 青年观的成熟期

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丰富和完善阶段是习近平担任中央领导工作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青年观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出席青年代表座谈会,给青年朋友们回信,多次走访高校,从多重方面关心着青年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方面的成长。

习总书记认为青年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击队,青年是能够真正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习近平还强调应对青年群体开展以实现中国梦为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中对青年学生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勉励青年树立理想信念,并能求真务实。

新时代青年观的既符合社会实际,也不落后于时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臻成熟、完善,成为新时代引导青年的思想理论新航标。新时代青年思想对我党开展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间价值,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诸多路径启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