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数字消费券的政策效应实证研究

2022-01-01 12:32刘开升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31期
关键词:山西效应居民

刘开升

(中国银联山西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一、引言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通过消费券助力消费回补、提振消费信心,已成为各地惠及民生的通行做法,政府消费券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工具被广泛应用,涉及资金规模大,惠及行业领域宽,覆盖区域范围广,参与商家和消费者多,对消费券政策效应进行评估,有着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2022年3月11日,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时指出,消费券是宏观支持政策的三项选择之一,发放消费券,可能会直接刺激消费①。2020年5月8日,商务部统计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份、170多个地市累计发放消费券达190多亿元②。中国银联是政府消费券主要发放平台之一,2021年9月18日披露云闪付App已在全国240余城助发超过1亿张消费券③。

为框定研究范畴,本文认为当前研究背景下的数字消费券,是具有核券支付一体化功能并附带限定使用条件(如核销所需最低消费订单金额、使用时间期限和核销行业范围等)的一种数字化支付凭证[1]。

2020年以来,山西在政府消费券方面举措频频。2020年4月,省会太原投入财政资金6000万元率先启动“活力太原·乐购晋阳”消费暖心活动。2020年7月,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加快促进服务业恢复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20〕45号),在激发消费活动措施中明确部署发放5亿元电子消费券。2020年9月山西“全省电子消费券发放新闻发布会”,宣布发放“晋情来消费”政府消费券,首开山西省级统筹政府消费券的先河。

2021年3月,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21〕1号),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措施中,明确提出通过支付平台发放4亿元数字消费券。2021年7月,山西省商务厅正式启动“礼享生活•晋情消费”省级消费券活动。较2020年省级统筹、市级发放的“晋情来消费”消费券不同,2021年山西省级消费券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统筹机构和发放主体均上收至省级政府部门,是真正意义上的省级政府消费券,与本文定义的政府数字消费券完全相符,对研究政府消费券的政策效应更具有典型意义,因此本文选取2021年山西省级消费券的第一阶段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二、2021年山西省级消费券项目概述

2021年山西省级数字消费券的第一阶段项目的起止时间为2021年7月至9月,消费券投放对象为山西省常住人口及在晋工作学习、观光旅游人员。发放券种为家电消费券和加油消费券,其中,家电消费券投入3000万元,惠及家电零售领域。加油消费券投入3000万元,惠及成品油零售领域④。

三、消费券的政策效应分析

1.消费券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

消费券政策效应E是消费券发放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相互抵消后的结果,如下所示:

其中:消费券的积极效应Epositive,主要包括乘数效应、提振信心效应、民生保障效应等因素;消费券的消极效应Enegetive,主要包括替代效应、紊乱市场效应、分配不公效应等因素。

2.消费券乘数效应实证分析

(1)消费乘数理论概述

(2)定量分析的基础数据

本文研究对象为2021年山西省级消费券,因此定量分析数据相应地选取山西全省数据进行研究,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相关性,本分析的时间序列选定季度为时间频率。2021年山西省级数字消费券第一阶段投放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即集中于2021年第三季度,因此将2021年第三季度(2021Q3)视为2021年山西省级消费券发放期,以2021Q3为分水岭将研究的周期(2020Q1-2022Q1)分两阶段,即2021Q3-2022Q1为山西省级数字消费券发放后,2020Q1-2021Q2为山西省级数字消费券发放前。

表1中,山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公布的截至各季度的当年累计值为基础逐季倒挤得出。山西季度CPI,基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公布的月度CPI数据,以2020年1月为基期,将每季度末月CPI值换算取得的环比值。

表1 山西省的相关统计数据

为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样本数据中的山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除以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剔除通货膨胀影响的样本数据见表2。

表2 剔除通货膨胀影响的样本数据

(3)引入虚拟变量构建模型

作为数字化支付凭证的政府数字消费券,尽管有一定的兑付限制(如核销所需最低消费订单金额、使用时间期限和核销行业范围等),但对山西当地的消费者而言达成这些条件并无实际困难,因此山西省级数字消费券可认为是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积极变量。按照本文在“消费乘数理论概述”中的相关理论,消费是总支出视角下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与收入呈现线性关系,从宏观维度审视政府数字消费券的政策效应,可着重测量政府数字消费券发放后能否促进消费,据此构建模型。引入虚拟变量Gt,建立虚拟变量的对数线性模型如下:

其中,β1、β2、β3为待估参数,ut为误差项。RCt为t时期的山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RYt为t时期的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消弭潜在的异方差问题,本分析采用了对数线性模型。样本数据取2020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9组数据,采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数据(即表2),RCt取“经CPI调整的山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列的数据,RYt取“经CPI调整的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的数据。

(4)单位根检验

为确保量化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对lnRCt和lnRYt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ADF方法验证序列的平稳性。对lnRCt和lnRYt的检验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lnRCt和lnRYt的ADF检验结果

从表3的结果分析可知,山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取对数后lnRCt与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对数后lnRYt的序列均是平稳的,可开展后续的计量回归。

(5)模型估计及分析

在因变量lnRCt和自变量lnRYt都已通过单位根检验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借助EViews得到回归结果在表4中呈现。

表4 回归结果表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山西城乡居民的储蓄倾向显著较强,山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但结余购买力中的人均居民储蓄存款却大于全国,2012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33705.6元,比全国高3276.6元,山西为全国的110.8%,高储蓄影响消费能量的释放⑤。因此,尽管山西发放省级消费券对当地边际消费倾向的改变量不大,但对居民储蓄意愿经常处于较低水平的山西而言,已经是令人欣喜的重要改变。朱克力的研究表明,平台经济下的数字消费券,不仅对当下促进消费回补和带动经济复苏产生即期显性效应,更发挥着引导新基建、聚合新要素、厚植新生态、培育新消费、助力新主体、协同新治理等远期隐性效应[2]。

3.消费券其他效应因素

消费券的积极效应因素中,除乘数效应外,还有提振信心效应、民生保障效应等。消费券的消极效应因素中,主要包括替代效应、紊乱市场效应、分配不公效应等。此类因素较难通过定量方式分析,可借助社会调查方法收集典型情况,统计分析其主要规律。2022年3月,“银联山西”公众号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放《关于政府数字消费券的调查问卷》并收回有效问卷1801份。山西11个地市中,收回问卷的地市分布不均衡,问卷收回数量与该地市消费券活动规模呈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回收问卷较多的地市为太原市、长治市、吕梁市等都为消费券资金规模大、发放周期长的地市,显示出消费券政策实施与否,当地居民感受明显不同。参与问卷调查人士中,女性占66%,男性34%,女性是关注和参与政府消费券主要群体。参与问卷调查人士的年龄呈橄榄形,18岁~25岁的人士占2%,50岁以上人士占5%,处于样本分布橄榄形的两端;样本分布橄榄形的中部,占比最高的是30岁~40岁人士(47%),其次为40岁~50岁人士(28%),由此可以判断消费券活动人群年龄主要分布在30岁~50岁人士,这部分人士与社会主流消费人群吻合度较高。

(1)提振信心效应

社会调查显示,用过政府消费券的占比88%,显示出政府消费券有较强的社会覆盖能力,社会积极参与度较高。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士评价消费券发放效果的意见明确且集中,认为效果很好的占比为74%,认为效果一般的为19%,认为效果较差的为5%。认为消费券发放可以促进消费的占比为95%,其中,选择“一定会”选项的占比为58%,选择“很大程度上促进”选项的占比为28%,选择“一般促进”选项的占比为9%。

(2)民生保障效应

社会调查显示,每月可支配资金低于6000元的,占比为89%,其中1000元~3000元的占比为67%, 3000元~6000元的占比为22%,中低收入人群是消费券的主要受益群体,且政策红利在每月可支配资金3000元以下群体集中释放,彰显较强的民生保障效应。在使用消费券后,认为“确实优惠、感觉很好”的占比为87%,领取和使用消费券是居民民心所向。

(3)替代效应

有学者认为发放消费券仅是财政补贴资金替代了居民自有资金,未实现消费流通领域资金净增长,此类观点是从微观层面考量分析的,但实际存在的可能性极低。以2021年山西省级消费券项目为例,能领到任何一张消费券的居民已经非常幸运,占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占比很低,不会改变居民的支出计划,替代效应就无从谈起。李爱梅等(2007) 将收入账户划分为“工作相关收入”和“额外收入”,其中“额外收入” 账户指的是灵活的非常规收入,居民得到消费券后,可能会将其视为意外之财,从而将其归入“额外收入”账户。居民无法将其直接储蓄,因此为了享受优惠政策可能会进行消费,从而可能会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3]。

(4)紊乱市场效应

有学者认为发放消费券会打破消费流通领域的固有韵律,产生政策性的紊乱市场现象,在局部市场造成供需失衡。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成立,在细分消费市场可能也存在,例如满4000元减500元家电消费券在核销使用中,局部形成对部分高端手机的较强需求,加之个别手机品牌同期采用“饥饿营销”策略,致使短暂出现部分手机品牌个别特定型号或色款的短期内短缺。由于该现象偶发且市场上替代性产品充盈,对整体市场秩序影响甚微,在商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时代,消费券紊乱市场的负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5)分配不公效应

由于消费券数量有限,抢券方式只能实现先到先得,却无法保障人人有份。即便政府摒弃抢券方式,变为报名抽券、消费赠券等其他任何方式,仍无法解决消费券供不应求的僧多粥少窘境。2021年山西省级消费券的第一阶段活动中,家电消费券投入3000万元,加油消费券投入3000万元,共计0.6亿元,仅占2021年山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7.3亿元的0.008%,比例不足万分之一。因此,发放省级消费券不会干扰社会分配原则和方式,在整体大局上未造成分配不公问题。

4.消费券政策效应结果

消费券政策效应是积极效应因素和消极效应因素相互抵消后的结果,乘数效应明显存在且定量可测、提振信心效应和民生保障效应在社会调查中呈现令人鼓舞的积极景象。在积极效应明显,同时替代效应、紊乱市场效应以及分配不公效应可控的情况下,消费券政策效应可判定为正向的和积极的,符合政策出台初衷和施政目标,是政府政策导向“信号弹”和促进消费“催化剂”。李天一指出,消费券从需求端补助居民,提高其支付意愿,从而带动生产端的复活,并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来进而发挥消费券刺激的乘数效应,实现从“补居民”到“补企业”再到“补居民”的循环带动,力争实现国内大循环[3]。

四、管理策略政策建议

1.结合政府目标完善项目评价体系

代表数字消费券相关方利益的三个核心指标撬动倍数、优惠折扣、覆盖人数,共同构成了消费券方案的“不可能三角”,即在既定资金条件约束下,这三个指标不可能同时最大化。消费券方案制定者应着力优化消费者方案实现总体最优[1]。政府数字消费券的绩效评价方法应以评价目标符合政策导向要求为牵引,以评价立场具有多元包容特征为出发点,以绩效跟踪与后续评价并重为导向,以评价机制严谨有序且保持可比性为保障,将评价指标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作为重点,以评价数据的客观性和可获得性为支撑,以评价结果应具备运用价值为主要目的[4]。

2.结合施政目标优化消费券方案

在不降低资金带动倍数的前提下,努力丰富消费券使用渠道、场所和种类,积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3月《关于政府数字消费券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受调查人士认为消费券需要改进位居前三甲的方面包括:增加线上发放量(占比53%)、扩大消费券的使用场所和消费种类(占比25%)和增加线下发放量(13%)。

3.结合惠民需要丰富完善发放方式

为倾斜支持特定群体,政府可设置专用消费券,采用定向发放方式,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如杭州市“留杭消费券”。留杭消费券是杭州市为感谢外来务工人员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鼓励留杭就地过年,对非浙江户籍务工人员发放的电子消费券。

4.结合行业特点加大覆盖消费所需

为提升政策实施量化效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关键指标尽快提高,各地政府消费券的常规做法是选择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如汽车、家电等)进行优惠补贴,并将核销商户局限于限额以上纳统企业范围。尽管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核销消费券带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对较低,但此类商品往往是民生相关的刚需消费,居民需求更为旺盛。因此有必要在消费券方案中酌情予以统筹考虑,安排一定的资金预算用于非限额以上纳统企业,服务民生所需。

5.结合公平原则强化套利监管约束

全国多地开展消费券活动后,商家先提价后核券侵吞消费者权益、黄牛人员勾结商户套利、采用违规程序不正当获取消费券等媒体报道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不当获利人员违法违规成本过低。张梦霞等认为应完善政府监管和信用机制,对短期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实过程启动征信系统进行信用考评,将征信系统植入到消费券的发放与使用全过程中[5]。建议政府的市场监督部门、公安部门、征信管理部门形成联动防控机制,强化套利监管约束,确保消费券政策红利能公开、公平、公正地惠及政策目标对象。

注释:

①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premier/2022-03/11/content_5678618.htm#allContent)。

②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05/13/content_5511134.htm)。

③信息来源:中国银联网站(https://cn.unionpay.com/upowhtml/cn/templates/newInfo-nosub/7885004da382485e8bde5a0ba000f dd3/20210918105516.html)。

④信息来源:山西省商务厅网站(http://swt.shanxi.gov.cn/zxzx/gzdt_69837/202107/t20210707_2361198.shtml)。

⑤信息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shanxi.gov.cn/sj/tjtb/201312/t20131206_126067.shtml)。

猜你喜欢
山西效应居民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石器时代的居民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懒马效应
山西叹五更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