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2022-01-03 13:26陈花兰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成本绿色指标

陈花兰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60)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达成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共赢成为国际呼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各国纳入强制减排的行列,节能减排已成为一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衡量标准。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球化石燃料能耗占总量的80.9%,碳排放量已经超出了环境容量,对全球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破坏,已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势必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作为契约综合体,获利是其主要目标之一。成本关乎企业的竞争力,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与企业责权利业绩考核密切相关,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低碳经济将长期游离于企业成本核算之外的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成本核算范围之内,企业应在产品存续的整个周期内,贯穿再循环、减量化、低排放,甚至零污染原则,本着源头控制的思想,生产过程本着清洁生产,综合国内外力量,做好低碳经济下成本管理工作,加强成本考核,强化成本风险控制,充分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成本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低碳经济产生背景

(一)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归因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报告,如果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改变,那么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0年至2030年期间,将会增加25%至90%二氧化碳当量(见图1)。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唯一途径。

图1 (a)1970年至2004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b)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的不同温室气体占2004年总排放的份额;(c)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的不同行业排放量占2004年总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份额。

(二)应对资源耗竭的内在要求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及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人类的过度开采使资源几乎耗尽。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资源将消耗殆尽。根据石油储量综合估算,全球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煤、铀等的储存量已不多,大概只能维持几十年。因此人类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开发可再生性能源,并开发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以便很好地应对资源危机的到来。

(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布,一系列的国际大会不断召开,将低碳经济提升到了一个国际高度。各国纷纷争先抢购碳排放权,开展清洁生产,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抢先注册低碳产品商标,制定绿色产品标准,制造绿色壁垒、碳壁垒,提高国际贸易标准。这些行为必然促使企业要想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必须发展低碳产品,塑造企业绿色环保形象,消除经济贸易壁垒,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者,以便于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成本管理影响

(一)成本管理的优势

低碳经济是为了应对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类健康而提出来的。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积极改变当前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能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带来的事后成本节约方面的优势。国家积极加大新能源开发及技术创新能力,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新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巨大机遇,企业可以借助国家的力量,利用新能源带来的环境治理成本的节约,通过购入的环保设备生产清洁绿色产品,提高市场份额,降低单位产品成本。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节能减排技术,争取技术专利申请,获得成本降低的优势。

碳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减排成本,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优化环境质量。国家为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履行节能减排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金融部门推出的绿色金融信贷政策,企业推过引进环保设备及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可获得金融部门信贷支持,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可以利用绿色金融信贷等政策,抓住机会,找准节能环保方面的项目,获得绿色信贷支持,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降低其设备维修成本、材料成本、环境成本、形象维护成本、产品推广等成本。利用碳交易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抢先申请低碳技术及产品专利,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产品售后维护投诉成本及环保部门处罚成本。

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巨大机遇,成本优势体现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通过清洁设计,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达到环保部门要求,得到环保部门奖励。积极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开发绿色产品,获得税收减免。利用绿色通道降低物流成本。利用排污权交易市场,出售额外的排污额,抵补环境治理成本。

(二)成本管理的劣势

低碳经济带给企业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企业抓住机遇将带来成本的降低,反之则带来成本的提高。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召开多次会议,采取强制的手段,要求各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我国资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煤炭、石油,电站70%都为火电,极易发生碳锁定。所谓“锁定效应”,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其使用年限都在15年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可能轻易废弃,即技术与投资都会被“锁定”。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路径一旦被选择,将很难改变,未来不管多大困难,都必须坚持下去。我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工业模式,因此未来我国节能减排成本高昂。

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健康生存。随着国际组织对环保的重视,国际贸易标准越来越高,各国设置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提升其产品绿色竞争力。我国环保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以期我国能在绿色贸易战中争取到更多话语权。环保部门对企业设置了严格的污染运营资质条件,只有达到排污标准的企业才能继续运营,证监会要求企业披露绿色信息,企业为迎合公众需要,必须加大对此类信息的披露,这也是一项成本开支。开发绿色产品,增加市场推广成本。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免遭环保部门处罚,会产生寻找碳足迹的成本、碳中和支出、碳汇支出、废弃物回收利用成本等。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管理途径和方法

(一)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资源量和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因此,单纯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将很难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国家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运动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发展。针对能源结构,国际积极开发新的清洁可再生性能源,对使用新能源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对于末端治理,国家有望开征碳税,这会加重企业负担。但国家也给予企业许多税收优惠,让企业重视资源开采、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慢慢过渡到低碳环境中,长期来看企业将避免环境税,降低成本。低碳经济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和利用技术,将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但这些技术目前还不成熟,要在企业中推广,还存在着许多技术障碍、成本障碍和其他障碍,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从政策层面鼓励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发展清洁生产,有效利用碳交易市场

企业要想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环保政策规定,必须采取源头控制。源头控制从污染排放的起点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可避免企业生产后续相关环境成本的发生。生产起点控制最有效的手段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本着可持续化发展原则,促使企业充分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枯竭,保持环境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由于环境的公共属性,人们在享受环境带来的美好同时容易忽略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环境内化为企业日常运营成本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效约束企业行为的手段。市场发展规则是制约企业最好的手段。通过市场交易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日常运营中,可约束企业只追逐眼前利益,却牺牲社会公众长远利益。碳交易市场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碳交易市场,企业可以获得大量收益,抵补成本。碳交易是为了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种市场机制。碳交易是一种交易双方互利的机制,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减排额,从而将获得的减排额用于减少温室气体,完成减排目标。碳交易有三种机制,分别是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排放权交易。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从发展中国家购得减排额,用于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量。排放权交易使温室气体成为一种商品可以用于交易,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减排目标。这两种机制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蕴藏了许多投资机会。企业可以利用发达国家提供的资金技术,开发环保产品,申请专利,提升国际竞争力,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开发碳金融产品,吸引投资者。我国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在全球二氧化碳减排供应市场中,中国已占到1/3。企业应发展清洁生产,积极利用碳交易市场,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

(三)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信息披露

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提出要构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而高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公开透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大局意识,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将环保贯穿始终。低碳经济环境下,环保部制定各类政策法律法规,证监会对会计信息披露也提出了绿色思路。因此,企业应该从道德伦理方面出发,提升资源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资源,从源头控制污染。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贯穿绿色理念,产品生产阶段更是充分考虑环境成本、碳成本,从材料到产品、包装都以清洁为主,避免堆积大量残料,保护消费者健康,赢得消费者青睐。要达到碳中和,实现清洁生产,政策支持,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环保理念很重要,只有人人都有绿色环保理念,才能监督企业执行环保规定,强化成本管理,将绿色信息披露给社会公众,企业也将获得消费者青睐,吸引投资者。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管理考核

企业制定一项计划,通过实施得到一个结果,该结果效果如何,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定论。低碳经济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经济环境蕴藏着新的风险。成本关乎一个企业的发展,成本目标完成的好坏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作出评价,制定下一个目标。绩效考核是一种对成果的测评,通过制定标准和指标,对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级员工完成指定的任务取得的实绩及产生的效果作出价值判断,以便实现企业经营目的。绩效考核起着监督和激励的作用,能够对员工过去的成果作出评价,监督他们严格按照企业制定标准做事,对指标完成好的员工给予激励,同时对员工未来完成指标作出规定。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如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目标提升等。

考核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指标。定性指标是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一个主观印象,如经过对员工的评价,把员工定性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几个等级。该指标无法通过具体的数字衡量,有时会出现偏差对被考核者不公,但是一些定性指标却能够对企业起到警示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定量指标是指能够通过准确数字衡量,可以制定数量指标的指标。该指标客观公正。通过具体指标明朗化,员工能够明确目标、制定目标,积极努力实现目标。低碳环境下成本管理考核的定性指标,应关注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及企业在各项法规约束下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低碳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证监会也要求企业披露绿色信息,企业定性指标可设置产品是否严格按照清洁生产来设计?对消费者健康影响严重、不严重、无影响等,产品废弃对社会公众和环境影响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是否受到了公众好评、国家奖励?企业员工低碳意识强还是弱?投资者较开展低碳经济前是多了还是少了?各级环保部门对企业环保核查是否通过?由此带来的影响如何?

定量指标主要是基于低碳考虑来设计,通过一些数字指标的计算,事先规定一个标准,看企业是否达标,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国家环保部规定的硬性标准。国家环保部发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标准名录,在这些标准名录里有各种污染的计算方法,国家规定一个标准,企业根据计算出的数字,看是否在法规所要求的范围内。二是设计低碳指标。通过专家对这些指标进行鉴定,规定一个合理的范围,企业运营严格按照这些指标范围进行。

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到来,对企业成本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成本核算范围扩大化,不仅要核算发生在企业内部的成本,还要将长期游离于企业成本核算之外的环境成本,以及为应对国家环保部要求企业按照低碳经济模式组织生产、销售及产品废弃所发生的处理成本,纳入成本核算之内。低碳经济环境企业成本主要产生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对国家环境法规所发生的成本。世界气候组织强制要求各国逐渐加入到强制减排行列,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企业在一系列环境法规的约束下,会发生诸如寻找清洁可再生能源成本、引进节能减排技术成本、资源回收利用成本、碳税成本、环境治理及恢复成本等。二是提升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理念逐渐兴起。消费者对企业绿色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旺,企业可能会产生绿色产品开发、生产、包装、流通、绿色信息披露等成本,国外企业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提升自己国家的竞争力,会设置产品绿色壁垒,企业还可能会产生应对绿色壁垒的成本。清洁生产是应对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企业应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场降低环境成本。成本降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应纳入战略长期规划中。充分利用低碳经济下成本优势,抵补低碳经济下成本劣势。通过制定定量和定性双重成本考核指标,加强成本管理,达到成本降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成本绿色指标
绿色低碳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