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思路

2022-01-03 13:26呼延高娃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国有企业改革

呼延高娃

(呼和浩特供电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企业管理的关系

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企业管理,两者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与未来。企业管理是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可以有序进行,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分配,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改革则是通过建立新的、调整旧的或是转变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或者推广、设计出新的、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来适配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要。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两者有着诸多互相对应的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改革探索期(1978-1993)、市场化改革时期(1994-2001)和深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时期(2002年至今)。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历程也有三个阶段:体制内市场化取向管理创新期(1981-1991)、市场化管理创新期(1992-2001)和管理创新深化期(2002年至今)。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公司制度和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国企要想实现深度发展,就必须继续寻找适应社会发展体系的转型模式,以加大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的力度。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企业管理相互促进

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显示出时间上的同步性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结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改革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基本条件。与此同时,管理创新巩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确保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时间轴的梳理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的前两个阶段的开始时间和跨度基本相同,只是周期略有不同。这种差异反映了改革和管理创新的前两个阶段,国有企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中,改革的进行和管理上的创新几乎在同一时期,且逐渐趋于同步。同时,自身对利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在改革之前的局面。第三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完全同步。这是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以有效的管理模式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变革,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中,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相互促进,表现在企业改革促进管理,企业管理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

首先,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企业制度改革是企业的根本变革,改革的措施使国有企业由内而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立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转变经营机制,是对传统国企制度的重大改革。而这必将引起国有企业在法律形式上、内部治理结构上和组织制度上的重大变化,从而达到了由改革促管理的作用。

其次,由于国企改革涉及众多,随着改革的进行,企业制度、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也迎来了重大变革,因此,企业改革必须配合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同时,公司的管理本身也体现着改革的丰富内涵,已经成为公司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公司管理是公司改革的延续和成果。管理不仅巩固了改革的结果,而且使改革措施得以实施。

企业的改革与企业的重组、改制以及企业的管理息息相关。通过对企业制度的深入改革,企业可以实现权责分明的科学化管理,合理规划企业的重组和改造。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探索和更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生产体系,以管理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在持续改革和管理创新体系下,多样化的经济形势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其他经济成分的增长和发展都为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鲜血液。

(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企业管理相互制约

企业的发展着眼于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当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被员工所认可时,同样也不能被广大人民所认可。这样发展的国有企业将面临制约,也将不再具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公司将面临全面的改革和重大调整。

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制约改革步伐的重要因素,同时,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必须主动加强内部管理控制,进行变革,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足,并且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不相适应。因此,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环境、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新管理体制。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没有制度就没有约束,对于国有企业建设和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国有企业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从而使得企业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部分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规范。虽然一些国有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并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治理规范开展工作,内部组织机构也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企业人员难以发挥作用

技术人员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只有拥有充足的技术人才保障,才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但是目前国有企业人员难以发挥作用,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导致国有企业人员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首先,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很多都在50岁以上,这些技术人员的工作观念保守,知识结构更新难度大,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难以接受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其次,部分毕业生将国有企业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跳板,并没有全身心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中,从而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最后,国有企业在企业人员培训上投入的经费较少,没有意识到人才培训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国有企业产品竞争力在下降

国有企业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国有企业以其绝对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影响着国际社会和中国市场。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非国有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条件,非国有企业在生产规模上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世界舞台上的知名度也明显地提升,这在无形中挤占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不注重改革和创新,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社会负担也在加重,使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

(四)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

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政治体制也应该紧随经济体制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促进企业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国有企业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脚步,从而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政府等管理部门太多太细,各个部门都想加大自己对企业的管理范围和权力,却没有针对国有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亏损进行管理和负责。其次,各个部门之间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往往会出台一系列关于企业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但是不同部门之间出台的内容相互交叉,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而根据这些矛盾的制度和规定开展经营活动,往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的创新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国有企业“三会一层”的建设

“三会一层”指的是企业应有的治理核心,“三会”包括党委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一层”则是指经理层。2018年8月,国务院领导小组公布了《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严格规范履行“三会一层”的职责。这一政策表明,完善国有企业“三会一层”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对于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体系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三会一层”的权责分工体系,如下表格1所示。在“三会一层”中,管理主体具有不同的决策目标、决策事项、决策原则和产生方式。每个主体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根据权责的分工,制定具有平等权责、协调运作、相互制衡的一套从决策到实施再到监督的机制。

表1 国有企业“三会一层”各主体权责分工

近年来,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权责不明等问题。股东股权过于集中,股东大会的决策程序流于形式;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专业能力不足,权力的实现受限;决策机制不完善,党委会与董事会分工和权责界面不清晰。针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这些普遍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确保党的领导在执行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提高每个治理主体的专业能力,并明确每个治理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改善决策机制。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归根结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都取决于人才的创新。取消资历等级的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逐步形成朝气蓬勃的用人机制。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既有深化改革的任务,也有加强管理的任务。因此,如果企业改革中管理人员管理不力,无法调动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工作积极性,那么改革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改革才能成功。

(三)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教育培训

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更应该重视人才的作用。通过公开招聘或其他方式,建立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完善现有人才结构,加大公司内部人员的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积极开展各项创新性管理研究项目,虚心借鉴其他先进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体制;企业要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各种专业培训讲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实现每个员工熟练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四)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作用,全面化解过剩产能

国有企业与其他非国有企业相比较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首先它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制度上有保障。其次,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以及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作用,全面化解过剩产能,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在供给侧改革中要求国有企业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作为生产经营的发展目标,还要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化,用技术改造和创新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方式,从而避免产能过剩的现象出现。产能过剩是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才能够推动国有企业的飞速发展。

四、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设

(一)强化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

在纪检监察方面,如果纪检监察干部自身不能达到廉洁自律,又如何监督他人呢?因此,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确保队伍的思想符合现代化进程,是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重点。树立正面的榜样,加强对党史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并与时俱进,以取得实际成果。纪检监察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诚信底线,敬畏、尊重权力,尊重党纪和法律,养成遵守纪律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正当程序,捍卫自己的政治生活,保持抵制腐败和永不动摇的政治品质。此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杜绝“灯下黑”,在日常管理中进行严格要求,建立严格的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办案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向外透露信息、谋取私利的人严厉打击,坚决杜绝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

(二)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营造高效的团队合作氛围

建立交流和轮换机制。在与纪检监察组织成员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促进内部轮换工作的计划。通过不同岗位和不同性质的角色,熟悉和完善不同岗位的业务,丰富工作经验,相互学习,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全面提高纪检监察水平。组织人员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能为监督纪律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纪检监察小组自身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加强信念教育必须结合基层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模式,将信念教育与廉政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观看警示教育视频和进行日常教育讲座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督导队伍内部的信念教育,自律廉洁的榜样作用并以身作则,从根本上提高纪检监察小组的整体素质。

(三)探索纪检监察与监事会协同发展

公司建立了纪检监察室,配备了专门的审计和纪检人员,并建立了一支由高水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监事会。监事会在执行特殊监督任务时,应当组织各部门协调,共同推进工作。在国有企业纪律委员会的领导下,每月召开一次监督会议,审计监督办公室和所有监督员均参加。会议主要研究有关文件,总结上一个月度的工作完成情况,并提前安排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在日常工作中,公司应建立实时的监督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促进监事会、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奖惩的有机结合,把监督工作延伸到国有企业的各个角落,实现全方位监督,不落下任何一个死角,并不断提高监督效率,把握住每一个细节。以监督检查结果为纪检监察委员会问责制的重点和监事会绩效监督评估的依据,加强监督问责机制,达到保护公司的目的。

结束语:

在国企发展历史上,改革和管理都是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的,国企改革和国企管理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两者共同发展才促成了今天的发展现状。所以在当前国企改革的背景下,管理的创新也少不了改革的影子,同时也少不了纪检监察为国企改革和管理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纪检监察工作也要“高质量”——安康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5年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改革之路
中石化佛山石油兼职纪检监察员配备工作的实效探讨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