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服务器平台用无卤甚低损耗覆铜板的研制

2022-01-04 02:32何烈相吴彦兵
印制电路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插入损耗铜箔铜板

何烈相 刘 洋 吴彦兵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808)

全球正在经历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加快,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数据流量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情况下,如果数据传输效率不提升,则会造成拥堵。国际一线大厂如Google、Facebook、Amazon以及国内的互联网服务商(ISP),如百度、阿里、腾讯、新浪等都在积极的建设数据中心,应对未来持续成长的庞大云端服务需求。因此需要大量基础设施的支撑,服务器就是其中重要的核心设备之一。

随着以Intel芯片为主导的服务器产品成为发展趋势,服务器平台升级将带动整个服务器行业进入上行周期,而印制电路板(PCB)以及其关键原材料覆铜板(CCL)作为承载服务器内各种走线的关键基材,除了服务器周期带来的量增逻辑,同时还存在服务器平台升级带来的价增逻辑。

新一代服务器平台以Eagle Stream服务器平台为例,届时主要端口的传输速率将会由现在Whitley平台的16 Gbps上升到32 Gbps,Intel也提出了对应的基材电路传输的插入损耗(IL:Insertion Loss)要求(见表1所示),IL<-0.96 dB/in@16 GHz。

表1 Eagle Stream服务器平台对插入损耗要求表

为了满足Eagle Stream服务器平台甚低插入损耗的要求,覆铜板业界的主流是选择聚苯醚(PPO)树脂作为技术路线,但PPO成本高,供应来源单一,而另外一条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路线存在PCB加工过程钻刀磨损大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一款特殊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搭配第三代反转箔(RTF)铜箔而开发的甚低(Very low loss)级别高速领域的覆铜板(Synamic6GX),介绍其关键性能、电性能、可靠性等,该板材可以满足下一代Eagle Stream服务器产品的应用需求。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材料

特殊环氧树脂、改性树脂、固化剂、填料、阻燃剂、溶剂、玻纤布、铜箔等。

2.2 覆铜板的制作

根据设计好的实验配方,称取一定量环氧树脂、改性树脂、固化剂、阻燃剂和溶剂共混搅拌制得均匀胶液;调整好上胶机夹轴间隙、转速,使用E-玻纤布作为增强材料,浸以配好的胶液,均匀上胶。将浸过胶液的玻纤布放入设定好烘烤条件的烘箱,烘成半固化黏结片。然后将制得的黏结片根据不同板材厚度的要求叠加,两面覆以铜箔,置于真空压机中压制成覆铜板。

2.3 覆铜板性能测试

参照IPC标准及生益科技企业标准的检测方法,对由上述制成的覆铜板进行性能测试,主要测试项目及仪器如下。

(1)玻璃化转变温度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升温速率20 ℃/min,氮气保护;

(2)热分解温度Td:热重分析法(TGA);

(3)Z-CTE及热分层时间T300:热机械分析法(TMA);

(4)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因子:带状线法(10 GHz)、平板电容法(1 GHz);

(5)层间结合力:剥离强度测试仪;

(6)热导率:热阻仪,按ASTM D5470标准;

(7)铜箔剥离强度:剥离强度测试仪,按IPC-TM-650方法;

(8)燃烧性:燃烧试验箱(UL94)。

2.4 PCB性能测试

(1)带状线损耗:Delta-L测试方法(网络分析仪);

(2)多层板耐热性:切片分析(光学显微镜);

(3)CAF(耐离子迁移)性能:温度85 ℃,湿度85%,电压50 V(绝缘电阻在线测试系统)。

3 结果与讨论

3.1 覆铜板基本性能

研制的高耐热性、低传输损耗的覆铜板(Synamic6GX)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覆铜板(Synamic6 GX)基本性能表

3.2 覆铜板耐热性分析

如图1所示,开发品具有Tg(DSC)为174.5 ℃,可满足PCB的无卤高Tg要求。

图1 覆铜板Tg测试曲线图

如图2所示,开发品具有Td(5%loss)高达400.5 ℃,可满足PCB的无铅焊接要求。

图2 覆铜板Td(5% loss)测试曲线图

如图3所示,开发品具有较长的热分层时间,T300大于60 min,说明板材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可满足PCB加工中抗树脂分层。

图3 覆铜板T300(带铜)测试曲线图

如图4所示,开发品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其中α1(50~130 ℃ CTE):31.3×10-6/℃,α2(200~260 ℃ CTE):202.7×10-6/℃,50~260 ℃的膨胀百分比:2.34%。板材具有较高的尺寸稳定性,有利于其在PCB加工过程中的顺利定位。

图4 覆铜板Z-CTE测试曲线图

3.3 PCB应用研究

3.3.1 信号完整性(SI)性能

为实现较低Dk,最主要的手段是降低基材的Df性能,本配方体系经过实验优化,在10 GHz最低的Df可以达到0.0050,基本已经是环氧树脂体系Df极限值。

与此同时,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大,高速信号在传输线的铜箔表面产生的“趋肤效应”越来越显著[1],从而使导体损耗增加。按照传统服务器搭配的普通RTF铜箔,带状线插入损耗无法满足Eagle Stream服务器平台的要求。故本文采用不同等级铜箔与板材搭配研究,以寻求成本较低,同时满足SI电性能要求的方案。

铜箔影响材料电性能的因素有:粗糙度、比表面积、铜瘤颗粒大小、镀层金属元素等,其中粗糙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图5为我们从铜箔粗糙度维度对铜箔进行分级。

图5 按粗糙度对铜箔分级

由表3可知,随着铜箔粗糙度降低,材料的损耗越低,通过研究表明,Synamic6GX板材的0.10 mm芯板(core)和0.125 mm PP搭配RTF3等级铜箔,在16 GHz频率下插入损耗为-0.89 dB/in,可以满足Eagle Stream平台的损耗要求,且其电性能表现与HVLP2基本相当,但RTF3铜箔成本优势明显。

表3 使用不同粗糙度铜箔的损耗性能表

本文发现RTF3的粗糙度相对RTF2只下降了0.2 μm,但损耗下降了5%。在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截面形貌,发现RTF3铜箔采用了块状晶体结构(如图6所示),这与常规采用柱状结晶结构的RTF2铜箔(如图7所示)是不同的。

图6 块状结晶RTF3铜箔图

图7 柱状结晶RTF2铜箔图

电信号在铜箔内传输时,会被晶界折射和反射而发生电信号损失,从这方面讲块状结晶相比传统的枝状结晶优势明显。针对Synamic6GX搭配不同的晶体结构RTF3铜箔进行损耗研究,表4的结果表明,RTF3铜箔使用块状结晶铜箔相对于柱状结晶损耗降低1.5%。

表4 铜箔不同晶体结构对损耗影响

3.3.2 多层板耐热性

高多层PCB的耐热可靠性除了与原材料覆铜板的耐热性相关外,与PCB的加工也有较大关系。在同等条件下,PCB层数越高,厚度越大,内层铜厚度越厚,节距越小,对基材耐热性要求更高[2]。本文采用新开发的覆铜板制作成26层3.8 mm厚度的高多层PCB,内层含有4层70 μm(2 oz)厚铜,最小节距(pitch)0.6 mm BGA做5次无铅回流处理。制作切片,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板材内部形貌进行观察,结果无分层、爆板或裂纹等缺陷出现,表现出良好的耐热可靠性,见图8所示。

图8 26 L板5次无铅回流处理后的切片图

3.3.3 耐离子迁移性能

耐离子迁移性能以CAF为代表,图9为CAF性能测试图。模型为26 L多层板,内含4层70 μm铜箔,测试条件为温度85 ℃,湿度85%,电压为50 V,从图9可以看出,在经过1000 h的测试后,最小0.6 mm节距的通道其电阻均在108 Ω以上,表明CAF性能良好。

图9 26 L PCB的Anti-CAF测试

4 结论

本文研究开发了一款甚低损耗级别的覆铜板(Synamic6GX)及黏结片材料,该材料具有较高Tg、较高的耐热性和耐CAF性,甚低的介质损耗和插入损耗,可满足新一代服务器平台Eagle Stream服务器平台对应高多层PCB的耐热性和信号完整性的需求。

猜你喜欢
插入损耗铜箔铜板
连接器射频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试验分析
印制板用电解铜箔时效研究
某500 kV变电站隔离开关软连接失效的原因
刚挠结合板介质材料的插入损耗研究
中国恩菲成功研发超薄电解铜箔
三波长一体化插回损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十个铜板
十个铜板
波谱法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研究中的应用
电阻率对硅衬底微波传输特性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