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2-01-06 12:58朱社宁赵晓蕊陈丽莲
全科护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妇产科硕士

朱社宁,赵晓蕊,陈丽莲,龙 云

随着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批准,我国开始招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专硕)[1],截至2019年,全国约有107所院校招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2]。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课程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学校及实习单位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个人的真实需求,重点考核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但是目前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通常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专业方向与就业意向共同讨论制定,其临床实践计划大都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未能充分体现不同研究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专业特色,对于临床培养的方案及课程设置尚处于探索阶段[4]。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质性访谈,探索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临床实践需求,基于此合理制订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临床实践轮转计划,从而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妇产科护理人才提供现实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南昌、广州3所高等院校的妇产科护理研究生。当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通过分析无新的资料主题出现作为样本停止接收的标准。纳入标准:①在读(2018年1月1日以后入学)或已经毕业的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②已经完成妇产科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计划;③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访谈。排除标准:①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不足;②有精神病史。本次研究共纳入访谈对象16人,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n=16)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法,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访谈提纲由研究团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目的而确定,研究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质性研究经历,并对两名受访者进行预访谈,对预访谈结果进行反复阅读,分析及整理,并对访谈问题进行修改。本研究访谈提纲包括:①您认为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在临床实践期间需要培养哪些能力?②您认为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期比较合适的轮转时间是多久?需要轮转哪些科室?③您认为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课程可以用哪些教学形式?④您对临床带教老师有哪些要求?⑤您认为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期间可以使用哪些方法进行教学评价?⑥作为一名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您还有什么其他需求?本研究由于现实距离参与对象不能够进行面对面访谈,因此采用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访谈,研究显示电话访谈与面对面访谈的效果相近。访谈前研究者向受访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过程和方法,向其阐述同步录音的必要性,取得受访者的准许进行录音,承诺以代码表示其真实姓名。访谈者采用手机自带通话录音功能进行通话录音,并做好记录。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不施加任何暗示和诱导,每次访谈时间持续30~60 min。

1.2.2 资料分析 研究者在数据收集的同时将进行数据分析,即每次访谈结束后,研究者会尽快进行信息转录,在转录时进行重要信息提取及记录。访谈者进行信息转录后,将由团队其他成员检查转录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采用Colaizzi 7步法对收集到的访谈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具体步骤为:①逐字查阅所有的访谈材料:②归纳整理符合主题的访谈材料:③对多次出现的论述进行标注:④将标注后的论述进行归纳:⑤整理出准确、完整的陈述;⑥识别出类似的陈述;⑦通过受访者进行明确。记录每个编码及主题信息,同时研究团队将定时与导师讨论编码及主题的合理性。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研究者会抛开自己的立场,减少个人价值观及主观想法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2 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共提炼出4个主题。

2.1 主题一:妇产科护理专业硕士能力需求

2.1.1 科研能力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科研能力是作为一名研究生最应培养的能力。学生2:“我觉得科研能力对于我们现在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是研究生,主要还是要以科研为主。”学生5:“我自己肯定还是需要在科研方面的能力有一定提升,在发现问题后我总是比较依赖老师,可能还是因为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吧,能够运用科研思维去思考问题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应该着重培养科研思维,这也是临床护士最欠缺的。”学生13:“现在都已经是研究生了,应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检索国内外文献,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熟悉科研思路,做好妇产科护理的临床研究。”

2.1.2 专业技能 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技能是一名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4:“其实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必要选择一些重点的科室去学习一些基本的临床技能、临床实践能力,主要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生8:“专业方面要更加优于临床护士,同时需要有一个扎实的专业基础,主要为临床方面的能力。”学生16:“我觉得专业技能还是比较重要的一项能力,其实也是每个护士应该具备的能力,研究生肯定要以这个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在临床发现问题”。

2.1.3 教学能力 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能力也是妇产科专业学位硕士应培养的能力之一。学生6:“我是打算毕业以后往教育那方面发展,所以我觉得教学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如果从事教学的话,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首先需要擅长临床教育。”学生11:“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吧,毕竟现在临床也有很多带教老师,就算是为了以后自己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教学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学生13:“我认为护理研究生需要具备临床教学能力,并且要能够协助带教老师完成本科生临床带教计划的制订。”

2.1.4 沟通能力 学生认为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13:“应该培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和病人沟通的能力,毕竟沟通好了,病人才能信任你,才能利于自己护理工作的开展。当然了,团队合作的执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15:“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就是要求护理研究生要学会与病人、家属沟通,尊重、关心、爱护每位病人。”

2.1.5 护理管理能力 有学生认为护理管理能力也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该培养的能力之一。学生4:“研究生阶段的话,我觉得其实管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硕士毕业的话,说实话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从事管理岗位的,所以这个是应该现在就要开始培养的。”学生14:“管理能力也应该作为现在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重点,除了现在说的要培养全面型人才外,其实管理能力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研究生,应该是要具备这种思维的。”

2.2 主题二:对轮转科室及时间的需求 所有学生认为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临床实践时间至少应在半年到1年左右,轮转科室应安排妇产专科相关性较大的科室。除了妇产科的轮转,对于一些相关性较大的科室,如新生儿科和手术室也是有必要轮转的。部分同学表示临床实践时间可以安排到1年左右的时间。学生7:“目前我是在产科,其实我想轮转一下新生儿科,但是我的轮转计划里是没有的,我觉得轮转时间应该为10个月左右吧,轮转1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太久了,没必要这么久。”学生10:“我目前是在手术室轮转,现在给我安排的轮转计划我觉得还是不太合理的,一些不相关的内科科室我也有轮转,挺浪费时间的,总体时间我希望8~12个月就可以了,没必要时间太长。”学生16:“轮转应在6~12个月,太长了就有些浪费时间了,因为其实12个月就能差不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了,科室的话我觉得产房是必须要去的,再有新生儿、急诊、手术室这些科室我觉得也是有必要轮转的”。

2.3 主题三: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及教学形式的需求 学生认为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临床实践的带教老师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要求。学生1:“临床实践应该以跟班学习为主,就是跟着一个比较高职称的老师,老师要有一些带教经验和科研经验更好,最好能将实践和科研相结合。”学生5:“临床工作中研究生在一线工作的较少,所以对于带教老师应当至少是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以上的层级,要求临床经验丰富,或本身负责临床带教的老师,教学管理的人带教。”学生8:“跟班学习、理论授课及操作示范我觉得是最基本的吧,形式比如可以采用一些PPT授课,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及教学查房这样的,授课老师资历应老一些,工作5年以上,这样的护理工作者才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学生10:“带教老师可以是主管护师以上,本科以上的学历,最好是专科护士去带教。因为我自己现在临床,如果说加上科研能力的话,临床中可以带教的老师就很少了”。

2.4 主题四:对科研时间的需求 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可供自己进行科研的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临床实践中。学生3:“我觉得我目前最大的需求就是多点时间,让我可以去做自己的课题,现在感觉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临床上,其实感觉也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反倒连科研时间也没了。”学生10:“其实我觉得在上完学校的课程以后其实在临床的科研课题上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并且平时的实践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通常用来做科研的时间比较少,或者就只能是堆到周末才能完成,所以希望能有多点时间去搞自己的科研吧。”学生13:“最大的问题还是临床无法保证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的内容,我们会耗费较多的时间会在平时的纷繁复杂的工作中,自己进行科研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样自己的课题就很难进行下去。”

3 讨论

3.1 加强妇产科专业学位硕士生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内外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护理专业起步较早,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国家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5]。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系,但是在孙烯辉等[6]的研究中提到:临床实践、理论知识、领导管理、专业发展、科研、循证实践、人际沟通是我国目前多数学者较为认同的核心能力维度。凌晨[7]的研究中提到,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际沟通及心理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也普遍认同7个核心能力指标。本研究的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综合能力应包括科研能力、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沟通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这5项核心能力。此研究结果也与孙烯辉等[6]提到的核心能力维度基本一致。因此,在对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时应注意加强这几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加强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式及内容方面应以培养临床实践型人才为目标,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护理学位设置方案为指引,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科研思维及决策能力等核心能力的提高,根据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最终确定相关课程[8]。

3.2 临床实践安排体现个性化 本访谈结果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安排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科室进行实践,对于相应的实践时间及考核方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对于临床自主性的需求,并且不同学校对于临床实践的安排也不同[9]。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中规定3年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时间为18~24个月,其中本专业领域科室轮转9~12个月,该专科相关领域的轮转科室不少于3个月[10-11]。曾兢[12]提到:北京大学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临床实践的轮转计划为产科病房、门诊4个月;妇科病房、门诊4个月,并建议在转产房、计划生育科、生殖中心、重症监护室、心理咨询门诊、手术室、化疗门诊中选择2个或3个相关科室轮转4个月。对于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来说,最基本的操作例如产科的胎心监护、听胎心、数胎动等都应在临床实践中掌握[7]。左菲菲等[13]在其研究中提到,建议临床科室能够从临床实践目标、内容、时间及评价等出发,设置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规范。由于妇产科护理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前,每位学生的工作背景及学习经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 在不违反其培养方案的情况下,应个性化制订其临床实践计划。医院和学校应逐步重视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其进入临床前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与导师及学校进行充分沟通,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将妇产科病房、门诊作为必须轮转的科室,最终制定合理的、具有妇产专科特色的临床实践安排,确保学生在整个临床实践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专业技能及临床思维。

3.3 强化带教老师队伍建设,开展多样化临床教学形式 大部分访谈者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学历及临床工作时间提出了要求,要求其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且认为临床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临床教学形式和本科实习时差异不大。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因此,临床中带教师资较为匮乏。这也与本研究中访谈者的反馈相一致。美国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习指导老师一般是专科护士或开业护士,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4]。Ovric[15]的研究表明,临床带教老师应是专业的,具有高水平和高教育学历的临床护理人员。左菲菲等[13]的研究提到:医院在进行带教老师的选择时,除了考虑工作年限职称外,对其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也要进行考核与评定。医院应设置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标准,并加强对其临床综合能力、教学、科研等能力的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满足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实际需求[16]。妇产科操作专业性较强,并且会面临一些高危情况,带教老师需要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妇产科带教老师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进行临床实践的效果,因此医院应重视临床老师的培训和筛选,定期开展相应的护理教育讲座,从根本上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对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护理工作人员,可以优先给其临床带教机会,设立合理的奖励制度,增加外出学习和研修机会,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进行临床实践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朱弘焱等[17]的研究表明,应注意在培养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以及临床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护理程序的流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朱立娟等[18]在其研究中提到,对于妇产科专业的学生,应对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增强医疗与护理的相互渗透性,由医生和护理带教老师共同带教,可以让医生带领学生进行查房,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理论方面的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深刻地了解妇产科的疾病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握病人的病情,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带教老师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授课形式,如翻转课堂、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基于团队的学习法(TBL)、基于案例的学习法(CBL)教学方法等,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做出调整,提高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自学能力[19]。

3.4 确保相对充足的科研时间 本研究部分访谈者提出,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科研训练,只能利用碎片时间及周末进行学习。而科研写作是一项连续性比较强的工作,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论文质量相对较差,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研究表明,医院应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时间进行宽松管理,给其充分时间进行文献查阅及科研实践,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20]。科室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应每天有大概3 h时间进行文献查阅及科研相关的学习[21]。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单位应注意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科研时间,不仅要提高其临床能力,对其科研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视。科研能力是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就读期间应该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部分学生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虽然能够完成科研任务,但是其质量的高低参差不齐。且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其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利于临床实践的顺利开展以及妇产科专业学位硕士护理人才的培养。相关临床单位在安排临床实践时,应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结合其专业培养方案,对于临床实践总时间过长的学生,可适当调整其临床轮转时间,减少不必要科室的轮转。临床科室应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科研需求,可每天提供4~5 h的科研时间,或者每周提供学生2 d左右自由安排时间,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其次,医院应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学术会议、讲座等科研活动,拓宽学生科研知识面,培养临床科研思维。

4 小结

妇产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妇产科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能够满足为育龄期妇女提供连续性(孕前、孕期、分娩期及产后)、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女性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暴露出的一系列妇科问题日益增加,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使孕产妇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更多高学历妇产专业人才的支持。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实践培养并没有统一完善的规范和体系。本研究通过对16名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需求,发现了现阶段临床实践过程存在的不足。建议临床实践单位在下一步的临床实践培养中,要基于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特点及需求的实践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开展新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模式,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职业认同感及个人成就感,提高社会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新模式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妇产科硕士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