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43号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2022-01-06 07:52164423黑龙江省逊克农场谭业杰
农家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黑河悬浮剂行距

164423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 谭业杰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豆在黑龙江逊克农场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大豆生产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2020年大豆生长阶段遇连续阴雨、低温寡照天气,农场大豆普遍产量较低,农场种植的其他大豆品种产量最高的3000千克/公顷;而种植黑河43号的地块,采用配套大垄密植技术措施,使大豆产量达到了3321千克/公顷,增产效果明显。技术应用上,大垄密植栽培使植株群体分布更合理,缩小行距以保证植株分布均匀,使株行距尽量保持相等;增大绿色覆盖面积,“大垄密”植株个体发育好,叶面积指数上升快。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逊克农场已经大面积推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提炼总结,以期对大豆生产提供参考。能力强;株高75厘米,紫花,长叶,灰色茸毛;粒大、圆黄、有光泽,商品性极佳。蛋白质含量41.84%,脂肪含量18.98%,总量为60.82%,利于加工。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适应性广。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50℃左右。

一、黑河43号品种特性

黑河43号是运用遗传学基本原理,通过有性杂交、基因重组、累加、互补创造的大豆品种新类型。前期生长快,抑制杂草

二、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优点

1.大豆大垄密植栽培与传统的大豆栽培方式相比较,缩小了行距,增加了株距,也就是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适当缩小了,行内植株与植株之间的距离加大了,田间植株分布更加均匀,更接近于“大豆获得高产的理想种植方式——合理的相等株行距”。

2.增加了光合面积,光分布合理。由于大垄密使植株分布得更均匀,克服了垄三栽培大行距、小株距的植株分布不匀的不足,增加了绿色面积,而且单株受光更均匀,为冠层接受最大辐射光能和提高冠层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件。高产的田间分布是能够吸收更多的光能,提高了群体光合作用效率。

3.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群体的干物质重量也随之增加。

4.由于增加了种植密度,因此增加了单位面积根瘤与根瘤质量,根瘤固氮量得到增加,为大豆生长提供更多的氮素营养。

三、大垄密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1.整地。选择具有深松基础的麦茬、玉米茬等非豆科的正茬地种植,禁止重迎茬。推广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整地方法,做到土壤细碎平整。创造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增强蓄水量,提高保墒和防旱抗涝的能力。整地一定要连续作业,注意保墒。深松达到35厘米,耕层内土壤达到细碎、地表平整、耕层内无明暗坷垃,同时整地要到头到边不留死角。

2.适期播种。当5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大于8℃以上时即可播种,四季温带一般适宜播期为5月1-15日。黑河43号的种植密度为36万~40万株/公顷,低平地、肥力高、条件好、雨水大的年份,高秆品种应降低播量,密度不超过38万株/公顷;岗坡地、肥力低、干旱年份,密度为42万株/公顷。

3.施肥。根据不同茬口以及土壤肥力情况,一般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千克、尿素30~40千克、钾肥30千克,分层深施,并且要坚持种肥深施与叶面肥相结合。

4.中耕管理。在大豆生育期内进行3~4遍中耕,第一遍在大豆显垄时深松,深度20~30厘米第二遍中耕在大豆2片复叶时进行,深度以8~12厘米为宜。第三遍中耕时,中耕机要带培土铲进行培土,封闭苗带杂草。第四遍中耕以防旱保墒,减少水分蒸发为主,同时配带上培土铲,对大豆及时进行培土封垄。

5.化学除草与调控。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只能作为补救措施。“大垄密植”栽培由于群体密度加大,大豆植株生长旺盛,会导致徒长,造成落花落荚、倒伏,甚至严重减产。在大豆开花初期选用化控剂控制株高,可保花保荚,防止倒伏,增产效果显著。

6.虫害防治。

①地下害虫。大豆田常发生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可以采用种子包衣或者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进行防治。

②苜蓿夜蛾。采用10%吡虫啉、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等喷雾防治。

③大豆食心虫。在成虫始盛期进行药剂熏蒸,80%敌敌畏乳油1.5~2.25千克/公顷,用450根高粱或者玉米秸秆蘸敌敌畏药液,均匀插于垄台上进行田间熏蒸。在产卵盛期可以用2.5%溴氰菊酯或者20%杀灭菊酯乳剂进行田间喷雾防治。

7.大豆病害防治。

①大豆灰斑病。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或者500克/升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水喷雾。

②大豆菌核病。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杂豆、麻类进行轮作和邻作,应与禾本科作物如麦类、谷子、玉米等采取3年以上轮作,以回避菌源。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者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7~10天后再喷一次。

8.收获。当前大豆收获都是采取机械联合收获,当大豆叶片全都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保证收获质量,割茬要低、不留底荚,割茬高度一般为5~6厘米,收获损失率要小于3%,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清洁率达95%以上。

猜你喜欢
黑河悬浮剂行距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