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视角下的康养型特色小镇规划探析
——以塘湾镇为例

2022-01-07 05:05朱景霞李小云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安徽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康养小镇养老

朱景霞,李小云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0 引言

目前,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2005年,在阳光计划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十八届老年病学和老年医学IAGG世界开放会议上,首次提出“老年友好城市”的概念,并设计了一套关于老年人居住、生活等各方面的一整套行动指南,指南中提出要对老年人给予政策、服务、场所以及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使得老年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至2019年底,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左右。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意味着我国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有着更高质量的需求,因此伴随着老龄化、亚健康与生态环境备受重视,社会康养需求与社会消费需求的急剧膨胀以及“健康中国”与“美好生活的建设”的提出,集养老养生、医疗健康、休闲服务等多元性功能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成为备受国家关注的新型特色产业,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养生旅游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基于此背景,如何对康养型特色小镇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康养特色小镇进行相关研究,如谢晓红从地理区域、气候特征、资源状况以及特色产业四个方面对不同区域的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何莽则需求角度下对康养小镇的规划建设作出研究,其指出康养旅游者们相对于医疗、娱乐等设施要求,更关注目的地的气温、空气、植被等自然条件。吴黎围等以问题为导向,指出当前康养休闲小镇的同质化问题,并对其提出破解方案。丁文珺等也从积极老年化视角下,研究康养产业的理论内涵、供需困境。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康养小镇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多地停留在单一角度或者仅从自身理论出发,对在老年友好背景下,如何对康养小镇进行规划建设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老龄化背景下,论述当前康养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江西省贵溪市塘湾镇为例,从老年友好角度探讨类似康养小镇的发展及规划策略。

1 康养型特色小镇及发展模式

康养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类型之一,出现时间较短,目前学者们对其还未有统一的定义,但多数学者认为,康养小镇主要是以康养产业为发展核心,将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民风民俗、休闲娱乐等行业相关联的综合特色小镇。由于中央及各地政府对康养小镇的政策支持,自2014年杭州的云栖小镇第一次被提及,全国各地便开启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总体来看,我国康养小镇的开发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如图1),即服务驱动型、资源驱动型以及文化驱动型。其中服务驱动型主要以长寿养生、温泉养生、养老小镇以及医养结合为主要经营模式,旨在通过为人群提供医养及怡养方面的服务,来满足身体及身心上的健康需求,主要面向的人群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资源驱动型主要依靠当地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如浙江绍兴平水养生小镇,以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以生态资源为驱动力,发展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康养小镇。文化驱动型主要依托我国佛教及道教等宗教文化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武当太极小镇。

图1 我国康养小镇发展模式

2 塘湾镇概况及现状分析

2.1 塘湾镇概况

塘湾镇位于贵溪市南部,距贵溪市25km,距鹰潭市45km,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龟峰分别为65km和48km,地理位置优越;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南部多山,北部丘陵,温度适宜,全年无霜期约256d,降雨量充沛,且具有丰富的农林业资源、水资源等,全镇耕地面积约 0.24 万 hm,山林面积约 1.3hm,森林覆盖率约62%,空气中负氧离子高。根据有关研究,森林康养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代谢以及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等。

同时,小镇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如宗祠文化、民居文化、谷酒文化等;其中,众多传统民居建筑代表了塘湾的地域文化,“元宝篮”工艺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设专门展示馆,向游客展示其制作工艺及流程。数据显示,江西省至2019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512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约10.98%,其中南昌市及鹰潭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市内人口比重分别为11.15%、10.97%,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2017年8月,塘湾镇凭借自身优势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塘湾镇除了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外,周边的客源市场前景也较好,有利于康养小镇的发展。

2.2 旅游资源丰富,但面向老年群体的可达性不足

总体来看,塘湾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资源、以老街古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资源以及以“元宝篮”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等,古镇的老街至今仍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依山就势,布局灵活,醉霞村及闽坑村具有保存较完整的民居合院,合院建筑出檐,转角塑造十分巧妙。不过,各旅游点之间布局分散,距离较远,未统一规划,且塘湾镇域现状对外交通仅一条203县道与贵溪市相连,暂无快速路与龙虎山等国家级景区相接,旅游资源可达性不足。同时,镇域内部缺乏慢行系统的建设,片区内部道路建设缓慢,存在部分断头路,公共交通系统也欠发达,这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服务群体来说,大大加剧了其旅游的不便利性。

2.3 资源特色优势明显,但康养特色凸显不足

塘湾镇至今存有江西较为完整的古商业街,自明代建镇以来,便保留了大量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木雕、工艺作坊等民间传统艺术,其中塘湾谷酒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谷酒是地方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健康、经济以及社会价值较高的特色资源,但在镇区建设以及公共空间构建方面并未体现“谷酒”元素,也未开发面向老年群体的特色产品。塘湾位于贵溪市南部,境内上清镇,雄石镇、文坊镇均为明清时期古镇,塘湾镇在产业发展定位上更加偏向于利用其古商业街吸引人群,并未利用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资源、谷酒资源特色以及健康绿色的食品等优势,发展康养特色旅游,延伸产业链,吸引老年群体。

2.4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相对健全,但康养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

近年来,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塘湾镇旅游业态逐渐完善。但塘湾镇康养旅游现仍处于初级阶段,康养服务供给不健全。虽然镇域内建设了部分公园、广场、小型绿地等设施,也会举办夜间休闲活动,来丰富居民生活,但总体来看,其规划建设考虑的角度仍然以年轻群体为主,并未针对老年人特殊群众建设老年健身广场、游憩广场、游览观光等配套设施。根据镇域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可知其主要游客目标人群为省内旅游群体。再者,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老年人口比重较高,客源市场较好,对康养旅游的需求较大,但塘湾镇的康养设施建设与当前市场需求不匹配,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3 实现老年友好的康养小镇规划策略

3.1 构建养生养老产业化体系,走高质量差异化发展道路

康养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覆盖面广、辐射力强、产业链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有效带动众多上下游产业发展,蕴含着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康养产业成为我国许多省市着力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塘湾镇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客源市场前景较好,故应以养生养老为核心,利用其自身特有的生态优势、自然优势、农业优势与人文资源,打造养老民宿村、谷酒村等养老项目,提高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创造养生休养空间,构建完善的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如图2)。

图2 产业发展示意图

康养旅游不仅带给游客身体机能上的健康,更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状态。因此,坚持旅游、养生相结合,依托当地的文化产业,如建筑文化、理学文化、宗祠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将其植入养老服务体系中,并且依托当地良好的田园环境、山林环境以及滨湖环境等,为老年人旅游营造良好的养生环境。同时,应加强健康管理、配置健康的食疗套餐、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为其提供完善的养生服务。利用当地民居建筑,为老年人打造身心愉快的养生居所,由此构建完善的养生养老产业体系。

3.2 完善慢行系统,营造友好的交通环境

良好的交通环境是影响老年出行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老年人在身体、生理等各方面的欠缺,对交通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安全的要求较高,所以确保交通的可达性及安全性是建设康养小镇的重要指标。例如足够的停车场、可达的公交站台、足够的座椅以及完善的公共交通线路,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对于镇区的内部交通系统,需以村庄道路为基础,辅以各片区的生态慢行道,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以满足老年人在休闲、锻炼、娱乐等慢生活、慢运动方面的需求,且要求具有可识别性、安全性、无障碍性等适老化特征。

塘湾镇的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含步行系统以及非机动车系统两大类(如图3)。步行系统主要结合康养小镇核心区内的历史文化及山水环境,设置滨水慢行道、生活慢行道以及生态慢行道三类步行主空间。非机动车系统主要满足老年人在健身、休闲以及交通方面的需求,结合塘湾镇的水系及绿带景观,设置供老年人健身、休闲游的非机动车路线,同时配置适宜老年人休憩、健身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其不同方面的需求。

图3 慢行系统规划

3.3 完善老年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国内多数康养型特色小镇的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不完善,由于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身体和身心上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其舒适出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康养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需考虑老年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服务设施需求,这不仅要求满足其基本的医疗救助需求,同时还应结合当地的农家乐、文艺广场、老年大学等设施节点,使得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使得其自身在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积极地面对生活。

塘湾镇构建了当地旅游特色与宜居养老生活相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其体系主要为一核心三节点:一核心即以镇区与北部地块为核心,三节点即以塘湾镇重要村庄与重要景区为节点,形成了塘湾公共服务节点、唐甸公共节点以及芦甸公共节点(如图4)。为完善核心区内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置旅游接待中心、多功能停车场、古戏台、民俗馆等设施,提升镇区旅游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在酒店、餐饮旅游购物以及娱乐休闲等多层次业态的需求。塘湾公共服务节点坚持以集镇资源为基础,加强建设老年大学、老年公寓、敬老院、医院等设施,鼓励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吸引旅居养老人群。唐甸公共服务节点以唐甸村为基础,结合古酿基地、酒祭广场等设施,鼓励周边村民自发经营烧烤、采摘等休闲农业活动,形成核心区北部旅游服务配套节点。芦甸公共服务节点依托当地的书画芦甸基地、文艺广场等设施,吸引老年人体验农家乐趣。

图4 老年设施规划

3.4 加强建筑适老化改造,构建老年宜居生活环境

康养小镇老年宜居生活环境的构建应以“健康、安全舒适”为主题展开,不断加强居住建筑的适老化改造,营造真正适宜老年人居住与生活的空间环境。首先,应完善建筑内部功能与布局,考虑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等各功能空间对老年人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如卫生间的设置需考虑老年人特殊的身体机能,地面需做防滑处理,在淋浴间增加安全扶手及座椅。厨房空间的改造,除考虑其基本功能外,还应增加交流沟通功能,可使得老年人与家庭人员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感,在厨房入口处,设置滑轨门,以保证老年人进出的便利性。总之,老年宜居生活环境的构建需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空间及功能因地制宜进行适老化改造。

4 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养老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健康产业与特色小镇形成的康养小镇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大举措。通过塘湾镇的案例分析可知,当前康养小镇建设存在产业发展单一化、老年服务设施不完善以及旅游资源可达性不足等问题。因此,需通过规划建设深度挖掘当地康养产业特色,延伸上下产业链,针对不同的老年群体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康养产品。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并从老年人使用的角度,对现有的居住、公共建筑进行适老化改善,为老年人营造宜居宜养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猜你喜欢
康养小镇养老
安安静静小镇
养老生活
“CK小镇”的美好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