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降压操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2-01-07 08:52胡红艳林晓洁通讯作者黄汉超周盛杰陈映梅陈礼梅梁兆凤陈伟银杨楚微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平肝阳上亢高血压病

胡红艳,林晓洁(通讯作者),黄汉超,周盛杰,陈映梅,陈礼梅,梁兆凤,陈伟银,文 燕,杨楚微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95)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分症治疗是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肝阳上亢则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和主导证型[3]。临床研究发现,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很多都会出现心脏肥大、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以及心功能评级下降等情况[4-5]。治疗上应该注重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供,而且改善心功能后高血压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也会有效提高[6]。本文应用平肝降压操,拟探讨其协同降压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干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3 月就诊的181 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1 例)和对照组(90 例)。观察组男性61 例,女性30 例,平均年龄(64.6±5.8)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32 例,BMI 24 ~28 kg/m240 例,BMI >28 kg/m219 例;合并其他慢性病58 例;对照组男性60 例,女性30 例,平均年龄(65.1±6.0)岁,BMI <24 kg/m231 例,BMI 24 ~28 kg/m239 例,BMI >28 kg/m220 例;合并其他慢性病5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已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②诊断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③年龄>18 周岁;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高血压妇女;②精神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难以配合的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1.2.1 基线调查 入组前查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入组后每周电话随访1 次;每3 个月定期现场了解血压和评估生存质量量表和中医证型积分改善情况;半年后结束,同时复查心电图、动态血压。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药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常规中西药干预方案基础上,实施为期3 个月的平肝降压操干预训练,主要包括:(1)干梳头;(2)叩顶摸颈;(3)摸颈入盆;(4)捶胸翻掌;(5)曲臂下蹲;(6)左右逢源;(7)如释重负;(8)结束式。全部动作均做36 次。

1.3 评价指标

按照2002 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中药新药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积分量化评估[7]。另外结合SF-36 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共有8 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比较

两组干预前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 s, mmHg)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 s, mmHg)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P舒张压观察组9195.51±7.4980.71±7.11 13.671 <0.001对照组9095.42±7.9789.30±6.115.781 <0.001 t 0.0788.693 P 0.938<0.001

表1(续)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 91 65.87±6.92 78.87±4.2115.310<0.001对照组 90 66.31±6.55 70.25±4.664.650<0.001 t 0.43913.094 P 0.661<0.001

3.讨论

目前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是肝阳上亢,主要的病理产物是痰浊、血瘀、气滞,三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现时临床选方用药也主要围绕这一核心病机和病理产物进行,常用的方剂有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临床及多个基础研究也证实该类方剂对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外治法的选穴以太冲、百会、曲池等穴位为主。本文中的平肝降压操的也是基于上述的这些研究进行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高血压肝阳上亢的患者患病时间一久,出现心脏肥大、心肌缺血以及心功能分级下降等情况,与一些观察结果相符[9]。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其原因与心肌纤维化有关,治疗上应该注重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供[10]。而且改善了心功能后高血压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应当心肝同治,在梳理肝气、调畅情志的同时要注意改善心肌血供,所以在编制此操的时候,注意选取有关心经、心包经的穴位,例如内关、少海、大陵等,同时还配合呼吸运动、脏腑情志特点进行操作。

本文对符合入组条件的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为期3 个月的平肝降压操干预后,患者SF-36 评分提高,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降低。平肝降压操在平肝潜阳的基础上,注重调畅心气、改善心脉灌注,是心肝同治的原则体现,有利于深入探索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主导治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现场指导、电话随访、创立微信公众平台,把平肝降压操的视频和操作要点放在平台上微信宣教,同时还会定期在社区、企业等地方进行多次反复的教学,以让患者尽快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

综上所述,平肝降压操能够有效提高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SF-36 评分,控制患者血压,可以在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

猜你喜欢
平肝阳上亢高血压病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何华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浅析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