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速清糖浆用于外感发热治疗的价值及对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指标的影响

2022-01-07 08:52陶兴平字体燕徐明才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
关键词:流涕外感糖浆

陶兴平,字体燕,徐明才

(开远市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红河 661699)

发热是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外感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患儿外感发热后,除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之外,往往还伴有鼻塞、咽喉肿痛、流涕、喷嚏、头痛等症状,对患儿健康影响很大[1]。患儿年龄小,身体各项机能发育尚未成熟,出现外感发热后,需要选择刺激性更小,更为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传统化学药品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治疗效果理想,但此药物容易引发患儿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患儿健康与安全。中成药是我国外高发热患儿常用药物,这类药物安全,不易引起不良反应,还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热速清糖浆一种中药制剂,研究其在患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对于确保疗效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以88 例患儿为研究观察对象,以通过小儿热速清糖浆有效改善小儿外感发热病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就诊于我院88 例外感发热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热速清糖浆组,每组44 例。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22 例,年龄2 ~11 岁,平均年龄(7.28±1.23)岁,病程2 ~18 h,平均病程(10.34±1.57)h;热速清糖浆组男性21 例,女性23 例,年龄2 ~11 岁,平均年龄(7.31±1.25)岁,病程2 ~18 h,平均病程(10.40±1.6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7.5 ℃以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外感发热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均有发热、鼻塞、咽喉肿痛、流涕、喷嚏、头痛等症状;③年龄1 ~12 岁;④热程24 h 及以内;⑤所有患儿家长同意入组,已经入组同意书上签名。排除标准:①呼吸道传染病;②精神病患儿;③高热惊厥病史、癫痫病史患儿;④合并其他心血管、造血系统等全身性疾病患儿;⑤重度营养不良患儿;⑥药物过敏史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儿清热宁颗粒进行治疗,所用药物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提供(国药准字:Z11020578,规格:4 g×10 袋),按照1 ~2 岁每次1袋,2 次/d;3 ~5 岁每次1袋,3 次/d;6 ~12 岁每次2袋,2 ~3 次/d。持续治疗5 d。

热速清糖浆组:患儿采用热速清糖浆进行治疗,所用药物为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20153067,规格:10 mL×6 支)1 ~3 岁每次5 ~10 mL,3 ~4 次/d;3 ~7 岁每次10 ~15 mL,3 ~4 次/d;7 ~12 岁15 ~20 mL,3 ~4 次/d。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1)退热情况:使用温度计(水银)测量患儿体温,统计患儿体温连续3 次体温测量均在37.5 ℃以下的所需时间。(2)中医症候单项症状消失情况:统计患儿鼻塞、咽喉肿痛、流涕、喷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3)PCT、hsCRP:于患儿治疗前及治疗5 d 后,取患儿静脉血2.0 mL,按照相关规范,采用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hsCRP 水平,使用Elecsys 免疫分析仪测定PCT 水平。(4)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PCT、hsCRP 水平比较

治疗前,热速清糖浆组、对照组PCT、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 后,两组PCT、hsCRP 水平均下降,且热速清糖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PCT、hsCRP 水平比较( ± s)

表1 两组患儿PCT、hsCRP 水平比较( ± s)

hsCRP/(mg·L-1)治疗前治疗5 d 后治疗前治疗5 d 后热速清糖浆组 44 0.32±0.03 0.08±0.01 11.53±0.11 1.86±0.12对照组 44 0.30±0.07 0.10±0.02 11.55±0.15 2.01±0.20 t 1.7425.9330.7134.266 P 0.085<0.0010.478<0.001组别 例数PCT/(ng·mL-1)

2.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中医症候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后,热速清糖浆组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喉肿痛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喷嚏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中医症候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s, d)

表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中医症候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s, d)

组别例数退热时间鼻塞咽喉肿痛热速清糖浆组442.52±0.12 3.21±0.42 3.08±0.60对照组443.12±0.33 3.68±0.37 4.38±0.43 t 11.3345.57011.682 P<0.001<0.001<0.001组别例数流涕喷嚏头痛热速清糖浆组443.62±0.39 3.57±0.47 3.49±0.34对照组444.27±0.51 4.18±0.29 4.42±0.25 t 6.7167.32714.618 P<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5 d 后,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讨论

外感发热是一种多发的儿科疾病,属于上呼吸道感染范畴,临床上此病以流涕等症状为主,现代医学中认为患儿出现此病原因90%以上由病毒引发。外感发热是一种任何年龄均可患病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容易引起患儿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高热惊厥、颈部淋巴结炎等,甚至可能诱发患儿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临床上,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上,外感发热80%~90%是病毒引起,西医没有较好的抗病毒产品。抗生素只针对10%~20%细菌感染的患者,且抗生素长期使用容易引发患儿反复发作。中医在外感发热治疗上经验丰富,可用药物多。中医认为患儿出现外感发热的原因为六淫之邪,即寒、风、湿、暑、火、燥客于肺卫,肺气失宣,卫阳被遏,继而易入里化热,表邪未解,里热己盛,形成表寒里热之证[2-3]。小儿清热宁颗粒是治疗外高发热患儿常用中成药,此药物由牛黄、黄芩、板蓝根、金银花等药物组成,方中在牛黄、金银花等药物可以起到内泻里热,外散表热,清热解毒之效,综合诸药达到有效改善患儿发热、鼻塞等症状。但清热宁颗粒药物在治疗上效果依旧有限,在清热解毒方面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热速清糖浆也是重要制剂的一种,此药物组方为葛根、柴胡、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板蓝根、大黄等,此方中黄芩、柴胡合用,起到调和表里、解表退热之效;连翘、金银花、葛根板蓝根可以配合大黄、水牛角等药物,达到泻下通腑、外散表热,内泻里热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泻火利咽、清热解毒之功,在有效改善患儿出现的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儿PCT、hsCRP 水平,促进患儿尽快恢复正常,确保治疗效果[4-5]。另外,热速清糖浆属于重要配方,不会对患儿产生其他伤害,在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观察外感发热患儿88 例,结果显示采用热速清糖浆治疗的热速清糖浆组、采用小儿清热宁颗粒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治疗5 d 后前者退热情况、中医症候单项症状消失情况、PCT、hsCRP 更优(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可以将小儿热速清糖浆应用在外感发热治疗中,以使得患儿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缓解小儿出现的头痛、流涕等症状,缩短患儿退热时间,确保患儿安全,可应用。

猜你喜欢
流涕外感糖浆
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的改善效果
糖槭树——流糖浆的树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枇杷糖浆
学习煮糖浆
顺山倒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肺脾气虚致流涕怎样调治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