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奥马哈系统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07 08:22赵君桑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奥马哈脑炎病毒性

赵君 桑艳

徐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二科 221006

病毒性脑膜炎系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炎症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炎〔1〕。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脑实质刺激征〔2〕。根据病毒侵犯的范围及部位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表现形式亦各不相同〔3〕。其中重症病毒性脑炎是需特别关注的一类。有研究显示,即使疾病治愈,约有半数的患儿会遗留后遗症,且残疾率高达20%,若不及时救治会导致患儿智力发育落后、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等难以挽回的后果〔4〕。目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院内,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患儿无法住院至完全康复,恢复期往往在院外进行〔5〕。有研究认为,患儿出院后前3个月的恢复情况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疾病预后质量,因此需重视这阶段的干预〔6〕。而常规延续性干预措施显然已无法满足患儿的需求。奥马哈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化语言体系,近年逐渐在各领域应用开来,目前已广泛涉及临床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行业〔7〕。我国关于奥马哈系统的报道多集中于慢性疾病研究,儿科领域则涉及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84例,采用常规干预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干预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年龄重症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存在发热、昏迷、惊厥及进行性加重神经症状);②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增高,细胞增多(10~500)×106/L;③病毒学检查确认存在病毒;④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显示阳性;⑤年龄4~15岁;⑥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②伴有严重慢性进行性疾病者,③研究期间失访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家属不予配合者。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13岁,平均(8.58±3.65)岁;病程5~18 d,平均(12.65±4.37)d。居住地区:城镇29例、农村13例;家庭月收入:<3 000元9例、3 000~9 000元21例、>9 000元1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15岁,平均(8.75±3.59)岁;病程为5~18 d,平均病程为(12.65±4.37)d。居住地区:城镇28例、农村14例;家庭月收入:<3 000元10例、3 000~9 000元22例、>9 000元10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患儿出院后采用常规延续性干预,第1个月内以每周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其身体恢复状况、饮食等,并给予相应指导。1个月后每个月进行家庭访视2次,以面对面的形式指导家属管理患儿。干预时间为3个月。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马哈系统进行干预。科室成立奥马哈干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其余成员分别由主任医师1名、临床护师2名、康复治疗师1名及心理医生1名组成,均具备8年及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干预前小组接受奥马哈系统专业培训,所有成员均熟悉其内涵、意义及运用方法。具体如下。

1.2.2.1确立干预方向 ①发现问题: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包含生理、心理、环境、健康行为4个领域,患儿出院前3 d开始第1次评估,根据患儿个体情况选用儿科专科评估工具。②确立问题:若患儿同时并存多种问题,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马斯洛基本需求层级理论,判断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遵循重要问题优先解决的原则。③干预方向:奥马哈系统干预方式共分为个案管理、健康教育、程序治疗及指标监测4种,涉及42项可能导致被干预者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干预方向分为76条分支。经评估后选择患儿最适宜的干预方向,并对每项问题拟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灵活调整。

1.2.2.2干预措施 ①出院当日:建立患儿个人档案,记录内容包括初次发病时间、病程、前驱症状、检查结果及院内干预措施。向患儿家属发放记录本,指导其观察并记录患儿健康状况。②出院后第1周:康复治疗师针对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心理咨询师则开展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③出院后第2周:科室组织患儿及其家属到院参加疾病讲座,通过多媒体(考虑到患儿年龄层建议多采用动画演示)形式由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详细讲解疾病症状识别、管理及相关活动、饮食、睡眠等各方面的健康指导。④出院后3~4 w:叮嘱家属携患儿到院进行门诊复诊,由儿科医师对其进行神经、体格等方面的检查。⑤出院2~3个月:护师进行家庭访视,面对面提供居家指导。考察患儿当前的管理情况,检查先前发现的问题是否解决,考察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并进行记录与指导。

1.2.2.3质量控制 小组每2周进行1次案例汇报,邀请科室专家进行点评、指导。患儿临床资料均于干预前收集,以面对面形式采集。量表评估与填写均采用统一的引导语,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属则以提问方式协助填写。所有量表、问卷均当场回收。

1.3 观察指标

1.3.1相关问题发生率 观察并统计两组干预期间出现生理(肢体、神志)、心理(精神、社交、角色)、环境(卫生、居住环境)、健康行为(营养、睡眠、督导)方面问题的患儿例数,分别计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考虑到4~15岁不同年龄患儿认知、行为、现状差异明显,故未采用奥马哈结局评价系统)

1.3.2生命质量 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 4.0)〔8〕,于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含生理(8项条目)、情感(5项条目)、社会(5项条目)、角色(5项条目)4个维度,共计23项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每项0~4分,累计总分,百分制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的生存质量越高。

1.3.3家属满意度 采用科室自制的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于两组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估。该问卷包含30项条目,每项均0~3分,不满意计0分,一般满意计1分,比较满意计2分,非常满意计3分,总分0~90分。80~90分表示非常满意,70~79分表示比较满意,60~69分表示一般满意,0~59分表示不满意。家属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经检测,问卷Cronbach α=0.839,CVI=0.875,具有良好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相关问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健康行为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相关问题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 PedsQL 4.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奥马哈系统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院外干预可有效降低各类问题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院外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可有效降低各类问题发生率,提高整体干预质量。经分析,发现原因可能是观察组通过运用奥马哈系统中的问题分类及干预两个子系统,将患儿疾病评估标准化,不仅能减少差错,而且有利于后期统一管理,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保障干预质量,因而能极大地减少医源性问题导致的差错〔9〕。而在患儿出院后仍延用奥马哈系统,通过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心理疏导、疾病讲座、门诊复诊及家庭访视等措施,将各类危险因素降至最低,从而有效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率〔10〕。

3.2 奥马哈系统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院外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生命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院外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经分析,发现原因可能是患儿的生命质量与其疾病康复情况息息相关。研究中观察组出院3个月内各问题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即其预后状况优于对照组,因此其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奥马哈系统通过标准化语言,将患儿整个疾病干预过程统一化、制度化,因此能极大程度提高干预质量,促进患儿疾病康复〔11-12〕。此外,院外干预相比常规做法更具有延续管理的意味,正常情况下患儿出院后过于依赖电话随访及定期复诊,但这些干预措施存在着较大的时间间隔,因此实际效果往往不够理想〔13-14〕。

3.3 奥马哈系统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院外干预可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院外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可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一般情况下,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往往取决于患儿疾病康复情况〔15〕。研究中,观察组问题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认为这极大可能是提高家属满意水平的重要因素〔16〕。

综上所述,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院外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可有效降低各类问题发生率,提高其生命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奥马哈脑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奥马哈海滩诺曼底战役登陆地(环球360)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