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22-01-08 02:11朱清香赵文辉张蓓蕾谢姝琳
会计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绩效

朱清香 赵文辉 张蓓蕾 谢姝琳

【摘 要】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如何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企业绩效提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型董事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型董事正向促进了二者间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在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科技含量和市场导向性不同,但是都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挥技术型董事作用提供理论支撑,为政府部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技术型董事; 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 F273.1;F275;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01-0082-08

一、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又要推动生物医药、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创新项目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之一,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对产品技术的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学者们对于创新的关注从未间断。熊彼得最早开始对创新的研究,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不断革新以谋求生存与发展。部分学者认为,创新产出可以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创新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见效慢且风险大,一旦决策失误,反而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扭转的不利影响。创新究竟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呢?目前,学者们主要从内外部关系匹配方面探讨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董事会是企业内部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现有研究多从董事会异质性、独立性、持股情况等方面进行讨论,鲜少从董事的技术背景展开深层次的分析,而拥有技术专业知识的董事往往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对创新活动做出更契合企业发展的决策建议。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法治环境要素,与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能否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进而对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呢?因此,本文从技术型董事和知识产权保护两个维度探究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化关于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理解,为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省际差异比较的视角,采用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研究,可以更集中地考察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二是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型董事纳入统一研究框架,从宏观制度与微观治理两方面进行考虑,使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得到更全面的体现,丰富了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

自主创新理论认为,创新能力是企业将已存在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而产生的新的发展能力。一方面,创新可以促使企业研发出新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扩展经营业务的广度;另一方面,创新可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提升其科技含量与质量,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唐未兵等[1]指出,不断地创新不仅可以保持现有客户,而且还会吸引更多的新客户,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绩效获得全面的提升。

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企业是一个资源的集合体,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维持资源的差异性。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策略性资源,既能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又能体现企业吸收资本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新产品提高销售收入,进而带来企业营业利润的增长[2]。还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其会在资本市场产生良好的投资讯息,企业的专利数量越多越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从而及时获得外部资金支持[3]。

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体现了创新产出的效率,影响着企业创新成果运用于商业化的程度,一直被认为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4]。专利质量的高低则反映了创新产出的水平,可以通过价格和需求量的优势提升企业利润,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5]。创新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对市场的独占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赢得了战略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6]。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越强,企业绩效越高。

(二)技术型董事对“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创新活动的复杂程度高,容易引发较大的机会主义概率,因此更需要专业技术能力和声誉机制的保障。董事在企业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能够对经营决策提供咨询建议,还能建立与外部实体间的关系网络,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关键资源,增强创新协作。技术型董事往往是专家型人才,“专家效应”和“声誉效应”的双重作用更有利于其履行董事职责。

高阶理论认为董事的背景特征会对其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产生影响,并作用于企业内部的合作沟通中[7]。相较于其他董事,技术型董事的优势在于拥有科研技术背景,能够从技术层面更为专业地进行战略选择,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用。Haynes et al.[8]认为技术型董事能够把握行业的快速变化,抓住发展机遇,采取最有效的创新战略。胡元木等[9]也认为技术型董事通过提供專业的决策建议以及对风险的正确把控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绩效。

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10]。研发活动周期长且资源消耗多,技术型董事能够凭借专业优势识别管理层对研发费用的操控,降低创新项目的失败风险,减少资源的无效输出,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同时,技术型董事还能指导创新项目决策与资本整合[11],缓解投资者对创新投入的排斥,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据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2。

H2:技术型董事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根据制度基础观,企业绩效是组织内部和外部制度互动的结果。企业的行为决策受到外部规制的影响,在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苏屹等[12]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的区域,企业会积极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的地区,新产品被非法模仿的可能性增加,企业不愿意投资研发,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影响在高新技术企业更为显著[13]。

外部性理论提出外部环境会对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和绩效产生溢出效应,影响企业的运营发展。创新成果从技术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旦企业的专利发明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其他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模仿等方式窃取企业的创新成果,损害创新企业的研发投资回报。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避免技术的外部溢出,降低专利被侵权的概率,激发企业创新的主动性[14]。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15]。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外部投资者很难了解企业创新项目的具体信息,这就导致了内外部信息的不平衡。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够减少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的顾虑,有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价值,提高投资意愿,进而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研发压力,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资金保障。Ang et al.[16]研究发现,处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省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H3: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了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19年深沪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初始样本,其中研究所需财务数据源自CSMAR和WIND数据库,技术型董事数据通过CSMAR数据库逐条筛选高管个人简历进行手工搜集,省级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为得到较为有效的研究样本,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由于我国证监会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进行特别处理,其信息披露不同于一般上市公司,为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剔除各年度ST、?觹ST和PT公司;(2)剔除主要变量严重缺失的样本;(3)对连续变量按上下1%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最终,获得由3 593个观测值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15.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

(二)变量定义

1.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当年拥有的有效专利数是创新产出的重要体现,反映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专利的运用可以使企业享受创新成果带来的红利,因此本文选取有效专利数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可以从CSMAR数据库直接获取该指标数据。

2.企业绩效。Tobin Q综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既能体现企业当期的经营绩效,又具有一定的未来指向性和风险调整性,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与市场潜力。基于此,本文选择Tobin Q来衡量企业绩效。

3.技术型董事。本文主要借鉴了胡元木等[17]对技术型董事的判断標准,具体标准如下:(1)学习经历,毕业于通讯、机械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2)工作经历,拥有关键技术岗位任职的经历或者专利发明;(3)职称评定,具有技术类相关的职称,如工程师等。董事如满足以上任何一项,即判断为技术型董事。

4.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能够帮助企业办理专利侵权案件,向政府要求查处和惩戒。本文采用了易靖韬等[18]的衡量标准,以一省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或称知识产权事务所的密度来度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即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密度越大,该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

5.控制变量。本文参照已有的文献,考虑企业特征、财务状况、公司年龄等层面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选取公司年龄(AGE)、资本集中度(INVE)、公司规模(SIZE)、盈利能力(EBIT)、股权集中度(FSD)、经营效率(CE)作为控制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控制时间对研究结论的影响。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年龄和公司规模与企业能力有着不确定的关系,因而需要得到控制;其次,资本集中度、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直接与企业的创新产出相关,故应该加以控制;此外,股权集中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会影响董事会的决策,也需要进行控制。

各变量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三)计量模型设定

为检验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模型1来检验H1,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型董事的交乘项(PN×TEDR)和自主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乘项(PN×IPP),构建模型2、模型3对H2、H3进行检验。

Tobin Q,=α+αPN,+∑αControl,+∑YEAR+ε,

(1)

Tobin Q,=β+βPN,+βTEDR,+∑βPN×TEDR,+

∑βControl,+∑YEAR+ε,  (2)

Tobin Q,=γ+γPN,+γIPP,+γPN×IPP,t+∑γ-

Control,+∑YEAR+ε,  (3)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初步分析各变量的数据特征。根据表2可知: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专利总数最大值为599,最小值为0,标准差为95.490,说明不同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差距比较大;技术型董事比例均值为0.347,标准差为0.181,整体水平偏低,反映出我国企业对技术型董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最大值为6.887,最小值为0.001,均值为1.649,标准差为1.669,说明我国整体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且不同省份间存在一定差异。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中,Tobin Q与PN相关系数为0.369(p<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初步验证了H1。变量间的VIF值均远小于临界值10,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分析,并在企业个体层面对全部回归系数标准误进行了Cluster处理。表3报告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列(1)是对主效应的检验,PN回归系数为0.013且在1%水平上显著,其边际意义为每增加一件有效专利会使企业绩效提升1.3%,说明自主创新能力越强,企业绩效越好,H1得以验证。列(2)是用模型2对技术型董事调节效应的检验,交互项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且为正数,调整后的R2较主效应调整后R2增加了0.036,表明技术型董事会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即董事会中技术型董事的比例越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效果越强,验证了H2。列(3)是对知识产权保护调节效应的检验,PN的回归系数依旧显著为正,PN×IPP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0.003,调整后的R2大于主效应调整后R2,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验证了H3,即企业所在省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在控制变量方面,AGE、FSD和INVE在不同程度上与Tobin Q值正相关;SIZE和EBIT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企业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会给外部投资者提供积极的信号,有利于企业获得外部融资促进经营发展,相应的企业绩效也会越好;而CE过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

1.考虑内生性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即企业绩效的提升会增加企业财富,从而影响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参照现有文献的一般做法,本文采用滞后一期企業有效专利数(PN-lag)和当期同地区平均有效专利数(MEAN-REGION)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工具变量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1的结果较为稳健,验证了H1,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不足以影响本研究的结论。

2.替换指标

(1)替换解释变量指标。创新投入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另一重要表现,本文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R&D)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即用企业R&D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替换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假设得到验证。

(2)替换被解释变量指标。总资产净利润率(ROA)是企业盈利能力有效的衡量方式,本文改用净利润与企业平均资产的比值(ROA)衡量企业绩效,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5,本文所提假设均得到了验证。

(3)替换调节变量指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本文借鉴吴超鹏等[19]的衡量方式,用各省专利未被侵权率进行衡量,具体计算方式为1减去一省知识产权局当年受理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数除以该省截至当年累计授权专利数。表5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研究假设的稳健性。

五、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进一步检验

我国的专利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突出体现,科技含量最高,往往代表着企业的核心技术,但其研发周期相对较长,创新风险也比较大;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属性虽然不高,但是其一般根据市场竞争产生,是企业创新项目应用于实践的结果,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导向,更需要制度保障和监管赋能;实用新型专利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导向性均不高,技术创新程度较低。表6显示了三类专利的回归结果,三种类型专利和专利总数的主效应结果基本一致,与企业绩效均显著正相关。技术型董事对发明专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这和其蕴含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有一定的关系。说明董事的技术专业背景有助于对创新战略的精准把控,并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知识产权保护对三种类型专利均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对外观设计专利的调节作用最强,外观设计专利的市场导向性比较明显,法律制度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促使企业积极将已有的创新成果市场化,进而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李诗等[20]认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由于技术含量较低,地方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这两种类型专利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较弱,但本文结果显示外观设计专利的交互项系数高于其他两种类型专利的交互项系数。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外观设计专利市场性最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最大,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其的调节作用也最明显。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1)自主创新能力有效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企业每增加一件有效专利产品,绩效就会提高1.3%。这说明创新的价值创造效应大于投资风险效应,有效的创新产出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形成产品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帮助企业占据有利地位。(2)技术型董事和知识产权保护在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即董事会中技术型董事占比越多,企业所在省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显著。(3)三种类型的专利对企业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外观设计专利是企业创新项目商业化的主要体现,市场导向性强,技术型董事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也更加显著。

(二)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目前,我国正处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亟须加强的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所处行业的科技水平高,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创新战略,应该扩大创新研发,促进创新产出,培育以技术、质量为重心的产品优势,弥补关键能力的技术“短板”,形成未来的竞争优势。(2)企业需要积极吸纳技术专业型人才进入董事会,提高技术型董事的比例,强化技术为先的创新氛围。在经营活动中,企业还需有意识地培养技术型骨干,储备相应的技术型董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3)政府应针对经济发展情况增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力度,强化相关法律政策的科学性和完备性。同时,确保法律执行的及时性、有效性,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减少知识产权的溢出效应,加快创新产出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改进之处:首先,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未涉及运输业、服务业等进行创新活动的行业,研究的覆盖面不够大,未来可以从行业角度进行探讨;其次,本文主要基于静态层面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动态演化路径开展研究也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49(7):31-43.

[2] 申通远,朱玉杰.企业创新产出与合作特征对绩效的影响[J].投资研究,2018,37(12):112-131.

[3] 刘新民,宋红汝,范柳.政府补助、企业创新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信号传递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26-33.

[4] HUANG W C,LAI C C,CHEN P H.International R&D funding and patent collateral in an R&D-based growth model[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17,51:545-561.

[5] LEE J M,JOO S H,KIM Y.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mechanisms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J].R&D Management,2018,48(3):320-330.

[6] 贡文伟,袁煜,朱雪春.联盟网络、探索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基于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20,34(7):114-120.

[7] 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8] HAYNES K T,HILLMAN A.The effect of board capital and CEO power on strategic chan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11):1145-1163.

[9] 胡元木,纪端.董事技术专长、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3):40-52.

[10] 王晓艳,温东子.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2):98-106.

[11] 崔也光,王肇,周畅.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影响企业研发强度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12):130-140.

[12] 蘇屹,安晓丽,王心焕,等.人力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门限回归[J].科学学研究,2017,35(5):771-781.

[13] 陈战光,李广威,梁田,等.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0):108-117.

[14] 邢斐,周泰云.研发补贴、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20(9):114-124.

[15] 张楠,徐良果,戴泽伟,等.产品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投入[J].财经科学,2019(11):54-66.

[16] ANG J S,CHENG Y,WU C.Does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tter in China? Evidence from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choice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4,96(2):332-348.

[17] 胡元木,刘佩,纪端.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J].会计研究,2016(3):29-35,95.

[18] 易靖韬,蔡菲莹.企业创新与贸易方式转型: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自由化的调节作用[J].中国软科学,2019(11):119-128.

[19] 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6,51(11):125-139.

[20] 李诗,洪涛,吴超鹏.上市公司专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6):4-13,24.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绩效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司法政策论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