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学高职院校体育健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2-01-10 07:29周绍春耿美厚祁晓红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周绍春 耿美厚 祁晓红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体育部 江苏 南京 210008)

基于“健康中国”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本研究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84名在校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能够自觉上好体育课的占82.06%,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合理控制运动量的占52.72%,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占48.19%,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的占29.54%,能够很好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进行体育锻炼的占44.66%,很好利用体育运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的37.2%,与普通高职院学生对体育健康的了解基本一致。要求医学高职院校不但重视学生医学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培养。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那么,体育健康素养知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医学院校学生,医院的工作十分繁忙、繁杂,医患纠纷、竞争压力也很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也不是很高。为了更好的促进医学院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提升,必须从多方位,多维度着手,提出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和建议。

1、体育健康素养的界定

综合健康素养、素质以及体育素养的概念,这里将体育健康素养界定为:通过科学的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主要包括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技能和能力、体育锻炼行为与习惯和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

2、影响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提升的因素分析

(1)学生身体自身差别。

在医学高职院校中,有一些学生的身体条件限制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主要原因是:①身体自身原因;②在高中阶段,体育课基本暂停,没有很好接受体育锻炼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③没有体育一技之长,体育技能跟不上,造成学习效果很差;④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无法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在调查结果显示,能够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科学的体育锻炼的占39.96%。

2.1、对体育课教学重视不够

调查发现,高中阶段能够很好上体育课的学生仅占到43.03%,没有很好的建立终身学习和终生锻炼的理念,对于能够考上医学高职院学习的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比较勤奋,再加上医学高职学生,学习课程比较紧,学习任务重。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课和医学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学习时间少,还有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育方面的发展,觉得上体育课很累,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的理念,没有认识到体育健康素养的知识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

2.2、学生的成长经历因素

学生的成长经历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因素,体育健康素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心里自卑,自信心严重不足,有时,体育教师也没有因材施教,没有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体育学习情况,导致部分学生体育成绩差,同学们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2.3、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素

体育教学有时出现重视技能而对体育健康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对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到位,比如,只有39.51%的同学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危害,35.99%悉一些疾病 (流行性感冒、乙肝、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38.41%熟悉合理膳食和膳食卫生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4、学校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不足因素

由于这几年的扩大招生,高职院校的在校人数不断增加,体育社团多,造成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特别是医学高职院校,女学生多,加上体育场馆偏少,影响了体育锻炼效果,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的提高,能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占48.19%,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大大减弱,体育健康素养的提高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5、体育教师教学魅力不足因素

有些体育教师上课教学理念和方法不科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素养与技能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上课效果,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强的体育魅力,这与体育教师的体育健康素养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说,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魅力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

2.6、体育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建立终身学习和终身锻炼是每一位医学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的,特别是医学院校学生,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工作量强度大,精神压力大,就要求他们又较好的身体素养,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校每天坚持1小时锻炼的学生占25.54%,说明学生的每天体育锻炼意识还不强,体育教学还需要加强。

3、医学高职院校体育健康素养提升的方法

表2 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调查表

3.1、强化体育健康素养的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院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了解体育健康锻炼基本原理的占25.38%,大部分同学对于怎么锻炼,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从事体育锻炼是不十分清楚的,通过强化体育与体育健康理论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怎么样来锻炼自己,也就是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比如:让学生知道在锻炼之前必须要做准备活动,活动结束后要做放松、拉伸等运动,很熟悉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会整理活动的占29.56%。在中长跑过程中,出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原因,熟悉的同学占16.23%。通过调查发现,能够很好区分人体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占26.69%熟练掌握三大供能系统及供能特点的占28.85%。

3.2、强调体育健康素养的益处

学生都知道,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形体、培养自己的大局观、集体荣誉感,使自己在锻炼中成长、成才……通过调查发现,能够熟练掌握正确测试心率和脉搏的方法的占40.12%,熟悉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方法的占到38.81%。可以看出,医学高职院校在测量心率脉搏和处理运动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3、体育健康素养可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加强体育健康素养学习,就会增加就业机会,男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女学生有一个好的气质,在就业过程中就多一个就业机会,特别是有一个体育项目特长。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要增加选项课程的开设,让每一位同学都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形成自己的体育项目特长。

3.4、体育健康素养与医学结合

开设健康专家讲座,细说体育健康素养对一个医护工作者的重要性,同学们都明白,他们将来的工作就是救死扶伤,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和如何锻炼自己的身体,就不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的,他们必须掌握体育锻炼的精髓,提高自己的体育健康素养。调查发现,能够熟悉身体不适(发烧、感冒、熬夜等)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活动的危害的占35.24%。

3.5、体育锻炼是长期的过程

体育健康素养的提高不是一天形成的,要坚持长期的体育健康锻炼,不但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是嘴上讲讲,要在行动上体现,积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项目可以自己选择。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跳绳、跑步、单杠、双杆等,而且还要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对膳食和营养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技能,通过调查,能够很好熟悉的占34.48%。

3.6、加强课外体育健康素养学习

50.07 %的学生都知道,上好体育教学课的重要性,都知道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学生却不多,要不断加强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教学,宣传体育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听体育运动健康讲座,医学与健康讲座,使学生自己对体育健康素养有一个的全面认识,认识到健康与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多看体育运动与健康书籍,不断提高对体育健康素养的认识。

4、结论

影响医学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因素很多,主要提升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教师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的培训,以利于体育健康理论课程的教学;(2)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提高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3)扩大学生选项课的选择范围,使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熟练掌握两种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4)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健康文化环境,大力支持体育社团,组织各类校园体育比赛、素质拓展、体育知识讲座、运动队训练等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5)体育教学与医学理论教学相互对接、相互促进。让学生知道,体育健康素养对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6)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加大媒体对体育健康素养的宣传,通过互联网将体 育健康素养的评价运用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方便自我评价。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