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丝丽蚌、背瘤丽蚌、刻裂丽蚌以及中国淡水蛏人工繁殖研究

2022-01-11 11:21邓超阳葛明主
科学养鱼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盆中亲本幼虫

秦 伟,王 华,邓超阳,葛明主,苏 鹏,王 伟

(1.芜湖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2.南陵县养殖业服务中心,安徽 南陵 241000;3.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已实现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蚶形无齿蚌、河蚬、圆顶珠蚌、鱼尾楔蚌、圆头楔蚌、橄榄蛏蚌、洞穴丽蚌共10种淡水贝类的量产,年产量达6 000多万只,产值500多万元,这些研究为绢丝丽蚌、背瘤丽蚌、刻裂丽蚌以及中国淡水蛏人工繁育保护及产业开发提供了资金、理论支持,同时培养出大量淡水贝类繁育领域的技术骨干。绢丝丽蚌(Lamprotula fibrosa)、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刻裂丽蚌(Lamprotula scripta)、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作为新增的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鉴于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严重受损的种群现状,快速恢复其自然种群数量,实现对其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育珠市场、食用市场、水生态修复市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保效应。预计通过人工繁育实现4种蚌类的量产,每年幼蚌产量400多万只,经济效益将在400万元以上。

一、亲本驯养和培育技术研究

1.亲本采集绢丝丽蚌亲本于2019年1月从江西鄱阳湖采集,共30只;刻裂丽蚌亲本于2019年1月从江西鄱阳湖采集,共80只;背瘤丽蚌亲本于2019年10月从芜湖荆山河采集,共200只;中国淡水蛏亲本于2019年11月从芜湖青安江采集,共200只,用泡沫箱带水的方法,经公路运输至试验场地。野生亲本采集时均选择活力强、体质健壮、无病害的个体。

2.场地选择芜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 000小时左右,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 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多年相对湿度74%。亲本驯养和培育场地水塘面积245亩,该处交通便利,水网发达,周边有南塘湖和荆山河环绕,水源充足、干净,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3.培育池条件亲本采用温棚进行专池培育,每个培育池面积4~5米2,池深0.5~0.6米为宜;每个培育池都预留溢流口;亲本投放前每个培育池填充厚20厘米以上取自外河的松散泥土,然后注满经70~80目筛绢网过滤的新鲜河水;温棚边建设1个蓄水池,蓄水池面积以200~300米2为宜,通过蓄水池保持温棚内各培育池流水循环。

4.亲本驯化和培育亲本培育密度为15~20只/米2;亲本培育期间要保持流水,控制水流速1~1.5吨/时为佳;亲本培育过程中定期采用生石灰对蓄水池进行消毒,按照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0~80千克,将生石灰放入桶中乳化后趁热遍洒全池;不定期根据水色适当追施生物肥料和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一般每隔10~20天在蓄水池中施用氨基酸肥水膏400~500克/(亩·米)、EM菌2.5~3升/(亩·米),调节水质的同时为亲本提供充足的饵料来源,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人工繁育

1.成熟钩介幼虫获取具体方法如下。

(1)在亲本成熟季节,将培育池中的亲本取出,用开口器从后端轻轻撬开检查育儿囊饱满度和颜色,挑选出育儿囊饱满并呈现棕色、灰褐色或深褐色且有些个体育儿囊上有类似于“妊娠纹”的褐色或棕色条纹的亲本。

(2)将亲本表面清洗干净后用开口器从后端撬开,再用解剖针刺穿育儿囊,最后用吸管吸取少量钩介幼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钩介幼虫成熟度和活力,将钩介幼虫80%以上破膜且张合比例高的亲本整齐摆放在盆中阴干1~2小时,然后加入清水浸没亲本让其自然吐子。

(3)亲本自然吐子2~3小时后,取出亲本,向盆中加入经100~200目筛绢网过滤的干净河水,然后用搅拌器将盆中的钩介幼虫和异物打散,形成悬液;悬液经200目筛绢网过滤,去除杂质,获得干净的钩介幼虫;若1次不行,可将上述步骤重复2~3次,直至钩介幼虫清洗干净。

2.合适寄主鱼筛选具体方法如下。

(1)从国内选取6种常规淡水养殖鱼进行各蚌寄主鱼人工筛选试验,它们分别是鲢、鳙、鲫、草鱼、黄颡鱼、鳊。所选寄主鱼均来自基地鱼塘,体长16~18厘米、体重80~100克/尾。所有寄主鱼试验前暂养2~3周,选取体质健壮、无伤的个体用于钩介幼虫寄生。

(2)钩介幼虫寄生。将上述处理后排放出的钩介幼虫加水搅拌后用40目筛绢网进行过滤,除去较大的杂质,将过滤后的钩介幼虫倒入200目筛绢网制成的框中,用流水冲洗,除去细小的杂质,然后向洗净的钩介幼虫盆中同时放入36尾寄主鱼,每种鱼各6尾,同时计时,待10分钟后,迅速捞出全部寄主鱼。

(3)寄主鱼暂养。将寄主鱼暂养在自动控温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内,水体为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水温为(20±1)℃。每箱暂养1尾鱼,其间不投喂饵料。

(4)脱落幼虫及稚蚌收集统计。每天将各水箱水全部过200目筛绢网过滤,收集计数脱落的幼虫和稚蚌数量,最终按照稚蚌数/(稚蚌数+幼虫数)×100%确定适宜的寄主鱼种类。

3.钩介幼虫寄生将获取的干净钩介幼虫置于洗净的盆中,盆中加入清水,使得钩介幼虫密度保持在2万~5万只/升;盆中放入合适的寄主鱼,体表完整、无伤病、体质健壮、活力强,规格以80~100克/尾为佳;寄主鱼感染钩介幼虫时间根据钩介幼虫密度和种类不同控制在1~5分钟,感染钩介幼虫数量以2 400~3 000只为佳。

4.感染钩介幼虫的寄主鱼培育寄主鱼放养在高1~1.2米、直径1~1.5米的圆柱形暂养桶中进行强化培育。暂养桶安装曝气装置,保持水体溶氧大于4毫克/升;寄主鱼放养密度200~300尾/米3为宜;每天按体重的2%~3%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粉状或颗粒配合饲料,饲料中拌喂保肝护胆药物胆汁酸及多维等免疫增强剂,每千克饲料拌免疫增强剂1~3克,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量各占50%;根据蚌的钩介幼虫变态发育有效积温来估算脱苗时间段,进而初步确定寄主鱼在暂养桶中培育的时间,在脱苗前两天及时将寄主鱼转移至脱苗桶中进行脱苗。脱苗桶为高1~1.2米、直径0.8~1米的圆锥形鱼桶,脱苗桶底部通过阀门控制以收集变态发育完成脱落的稚蚌;寄主鱼脱苗期间不投喂。

5.稚蚌培育 具体方法如下。

(1)稚蚌控制箱培育。对1~7日龄稚蚌用静水培育,7~40日龄用静水和流水混合培育,40日龄至出苗用流水培育,流水水源均是先过20目筛网、再过200目筛网后的鱼类养殖池塘水。养殖至60~75日龄,统计稚蚌成活率及壳长,稚蚌养殖密度控制在3万~4万只/米2。关闭悬挂于养殖箱(一侧开设有溢流孔,溢流孔位于养殖箱上方)上方的增氧设备,翻池,翻池后静置2~3分钟,然后转动养殖箱弯头朝下,放掉养殖箱内1/5水,水放完后将弯头转至朝上,所有养殖箱都操作完成后,打开流水半小时,每个养殖箱水流流速为1~2升/分。水停后打开增氧设备,每个养殖箱加入微藻,使水体微藻密度为(5~10)×104个/毫升,按照200毫升/米2泼洒泥水,每天操作1次。其中泥水为干泥和水的混合物,干泥(细泥土)敲碎后过10目筛网,与水按比例混合(每100~200克干泥用5升水)后过200目网袋备用。

(2)稚蚌水泥池培育。稚蚌放养在长×宽×高为(3~4)米×(1.5~2)米×(0.25~0.3)米的水泥池中,水泥池内部铺设透明聚乙烯膜,放养密度4万~5万只/米2为宜。稚蚌培育过程中,控制育苗池水流速先期慢、后期快,流速0.4~1吨/时;每日添加营养泥,前期添加泥水,后期添加干泥,泥水为30~40克干泥溶于1升水中制成,干泥为取自外河道硬质底泥经晒干碾碎后过20~30目筛网所得,泥水每天添加量200~300毫升/米2,干泥每天添加量为200~250克/米2;定期使用0.5~1厘米网目的筛网抄池,一方面疏散蚌苗,另一方面捞除池中较大的杂质和红虫。

脱苗后45天开始分池培养,此时蚌苗壳长约为1~1.5厘米。分养时停止进水,将蚌苗全部取出,将其中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蚌苗挑选出来另池专养,其余规格相近的原池继续留养。分池过程要求速度快,不能使蚌苗离水时间过长。通过分养,逐步使培育池中蚌苗的密度由每平方米2万只降到1万只左右。

6.幼蚌培育幼蚌采用土池培育或网箱吊养;土池面积3~5亩为宜,池深0.8~1米,池内填充厚15~20厘米以上取自外河的松散泥土,然后注满经70~80目筛绢网过滤的新鲜河水;幼蚌培育池水流流速1~1.5吨/时为佳,培育密度为1 000~2 000只/米2;网箱吊养中网箱规格长×宽×高为(1.2~1.5)米×(0.6~0.7)米×(0.25~0.30)米,网箱底铺设塑料薄膜,上部用1~1.5厘米网目的网片覆盖,防治杂鱼摄食幼蚌,网箱内添加10~15厘米的外河道松散泥土;网箱吊养幼蚌密度根据种类控制在1 000~2 000只/米2,吊养在生物饵料丰富的外河道中。

7.中国淡水蛏繁殖中国淡水蛏繁殖无需寄主鱼,受精卵在体内发育至稚蚌后直接排出体外。为保证受精率,需提前做好雌雄配比,稚蚌和幼蚌培育方法同上。

猜你喜欢
盆中亲本幼虫
西 斜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杉木育种亲本生长和结实性状早期测评与选择
赏自家仙人掌开花
30 个常用甘蔗亲本资源初步评价分析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蛋壳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