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2022-01-12 02:33章乐生李婷婷张世清黄建国翟杜娟杨荣笙王旗汪天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感染率阳性率抗体

章乐生,李婷婷,张世清,黄建国,翟杜娟,杨荣笙,王旗,汪天平

1.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601; 2.休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殖吸虫因其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肺部,故又称肺吸虫。并殖吸虫病(或称肺吸虫病)通常因人误食被并殖吸虫囊蚴污染的食品而感染[1]。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2]。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并殖吸虫有50余种[3-4],其中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

既往研究发现,安徽省休宁县存在卫氏并殖吸虫分布,其中间宿主溪蟹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高[5]。2013年以来,安徽省在休宁县设立并殖吸虫固定监测点,监测结果证实当地依然为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6-7]。为进一步了解该县溪蟹、人群及犬类的并殖吸虫感染情况,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笔者于2018年8—12月沿休宁境内两大水系即率水和横江流域分别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调查点选择 率水和横水为休宁县域内两大主要水系,其中率水河道全长148.2 km,流域面积1 522 km2,横江河道长40.2 km,面积556 km2。根据两条水系长度及途经范围,选取了分布在率水水系的溪口镇杭溪村、碜溪村,鹤城镇渔塘村,汪村镇汪村和山斗镇山斗村,以及横江水系的蓝田镇儒村共5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

1.2调查方法

1.2.1第二中间宿主感染情况调查 于调查点选取有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栖息的地方,采用人工抓捕和地笼结合的方式捕捉溪蟹。捕获的溪蟹带回实验室后逐个登记称重,置研钵中捣碎,按常规方法[6]经20目、40目和60目网筛过滤细渣,自然沉淀后,在解剖镜下观察、挑取囊蚴并计数。计算每个调查点溪蟹并殖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和感染指数。按感染指数[8]对并殖吸虫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其中感染指数≥100定为Ⅰ级( 超高度疫源地);1~99 定为Ⅱ 级(高度疫源地);≤1 定为Ⅲ级( 中度疫源地);≤0.01 定为Ⅳ级(轻度疫源地)。

按下列公式计算溪蟹感染率和囊蚴感染指数。感染率=(感染溪蟹数/解剖溪蟹数)×100%;囊蚴感染指数=(感染率×每蟹平均囊蚴数×每克蟹平均含囊蚴数)/100。

1.2.2人群感染情况调查 根据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感染情况,在感染风险评估为Ⅲ级和Ⅳ级的调查点(结合水系分布)中各抽取1个行政村,开展人群并殖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调查人群年龄≥5岁,每个村不少于100人。采集居民耳垂血,实验室进行血清分离后,使用并殖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血清中并殖吸虫特异性IgG抗体。

1.2.3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调查 结合人群感染调查,同步采集当地犬粪样,浸泡于75%乙醇中,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时,称取粪样2 g,使用纯净水拌成稀糊状后经80目钢筛过滤,滤液用260目尼龙绢兜进行收集,并在自来水下冲洗至滤液澄清后,将尼龙兜内沉渣用生理盐水洗入离心管中,并定容成10 mL悬液。混匀后取1 mL悬液经涂片镜检观察有无并殖吸虫虫卵。

1.3知情同意 本研究涉及人群感染情况调查均经过受检对象知情同意。

1.4统计分析 相关结果通过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第二中间宿主感染情况 6个调查点共捕获溪蟹324只,溪蟹单个体重5.9~26.8 g,镜检发现65只感染并殖吸虫囊蚴(大小及形态见图1),总感染率为20.06%。其中,横江水系捕获溪蟹50只,阳性33只,感染率为66.00%;率水水系5个调查点捕获溪蟹274只,阳性32只,感染率为11.68%;横江水系溪蟹感染率高于率水水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02,P<0.05)。根据调查点的溪蟹感染指数,判定疫源地等级Ⅳ级的为碜溪村、汪村、鱼塘村和杭溪村,疫源地等级Ⅲ级的为儒村和山斗村,总体判定等级为Ⅲ级。各调查点溪蟹感染情况见表1。

图1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并殖吸虫囊蚴形态(×100)

表1 休宁县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

2.2人群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共检测515人,检出阳性者39人,人群并殖吸虫抗体总阳性率为7.57%(39/515)。汪村调查240人,抗体阳性率为6.25%(15/240);儒村调查275人,抗体阳性率为8.73%(24/275);两村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P>0.05 )。其中,男性抗体阳性率6.44%(13/202),女性8.31%(26/313),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人群血清并殖吸虫抗体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人群中,5~34岁年龄段未检出阳性,其他各年龄组均检出阳性,且以35~44岁、45~54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00%和14.71%。≥35岁人群血检阳性率为8.82%,高于<35岁人群,血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9,P<0.05)。两村不同年龄人群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血清并殖吸虫抗体检测结果

2.3保虫宿主感染情况 汪村和儒村现场采集犬粪分别为10份和16份。经实验室镜检,其中汪村的10份样本中,有4份观察到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检出率为40.00%;在儒村的16份样本中,有1份观察到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检出率为6.25%。所检出虫卵形态见图2。

图2 犬粪中检出的卫氏并殖吸虫虫卵(×100)

3 讨 论

休宁县隶属安徽省黄山市,其地形复杂、植被茂盛、动物种类丰富,是卫氏并殖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地。该县境内有率水和横江两条主要河流。其中率水发源于六股尖,流入新安江;横江发源于黟县,流经休宁,至屯溪与率水汇合注入新安江。

对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调查发现,休宁县6个调查村的溪蟹总感染率为20.06%,其中蓝田镇儒村溪蟹囊蚴感染率高达66.00%,高于之前方益民等[9]调查的蓝田镇溪蟹感染率。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休宁县6个调查点总体溪蟹囊蚴的感染指数为0.011 829,根据风险评估指标,该县属并殖吸虫中度疫源地(Ⅲ级)。20世纪70年代樊培方等[8]研究发现,休宁县溪蟹感染率为100%,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指数为Ⅰ级,人群感染并殖吸虫风险较大。两次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休宁县并殖吸虫传播的适宜宿主数量减少,当前溪蟹并殖吸虫感染率和感染指数降低。横江水系调查村感染率高于率水水系,可能因率水水流湍急,而横江河道宽阔、流域缓慢,更利于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的栖息繁衍。

汪村(轻度疫源地)和儒村(中度疫源地)的人群血清学抗体总阳性率为7.57%(39/515),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显示,抗体阳性者主要为≥35岁以上人群,其中,45~54岁年龄组人群并殖吸虫抗体阳性率高达14.71%,35~44岁年龄组为10.00%,可能因为该年龄人群是农村主要劳动力,他们在野外生产、劳作过程中,易误饮含并殖吸虫囊蚴的水体而感染并殖吸虫。刘道华等[10]对石台县人群并殖吸虫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也表明喝生水的人群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喝生水的人群。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并殖吸虫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水和食品安全。

犬粪检测发现,汪村和儒村的犬粪中存在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现场调查发现调查点的犬大部分为散养,考虑为犬在溪水边误食了含有囊蚴的溪蟹而感染并殖吸虫,并作为传染源促成了并殖吸虫的生活史的完成。该调查为休宁县开展并殖吸虫相关研究以来,首次发现犬感染并殖吸虫,提示目前犬可能为休宁地区并殖吸虫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并在并殖吸虫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11]。建议在今后并殖吸虫感染的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犬类的监测和管控,防止并殖吸虫病的传播。

猜你喜欢
感染率阳性率抗体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