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

2022-01-15 00:48钟永江钟焕斌李赠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建设

钟永江 钟焕斌 李赠华

编者按:当前,关于未来学校、智慧教育的话题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但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讨论得不多。学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学校都带有各自时代的特征。新的时代必然会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组织管理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尽管如此,教育的本质并不会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发生改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使命也不会变。因此,本栏目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同时,将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教育进行探索。

● 未来学校内涵

实践表明,学校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变革,将教育模式从“批量生产”变为“私人订制”,并通过空间、课程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让学校适合学生,而非让学生适应学校。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因此,抛开阶级属性,未来学校一定会成为一种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生态。

● 社会主义教育的内涵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社会主义特色教育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主要内涵有:第一,发展教育为了人民。就是通过教育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发展教育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让全社会都来支持教育、关心教育,形成各方力量协同发展教育的合力。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主要包括“两个坚持”,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国情),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担当追求)。

● 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一个战略任务就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传播机制。第二个战略就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除具备未来学校教育意义外,主要是突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教育内容上主要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劳动课程的教育内容建设。其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主要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在外交、军事、体育、建筑等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包括国家在人类抗疫等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教科书式的应对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在方式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拓展课程的存储、实施、管理、评价等。

● 信息技术支撑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方法策略

1.未来学校建设的策略

(1)结构再造

未来学校的建设必须打破现有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的教育结构,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科学的学习生态。要通过搜集学生学习过程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画像,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学习内容,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师资源最大化和学生个性学习最大化。

(2)课程再造

教育结构重构后要有与之对应的课程结构,這是未来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对于基础课程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拓展课程主要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建设、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

学校应从“STEM”“CASH”两个方向来实现课程再造。对于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缺乏各种实践经验,特别是缺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实践环境。因此,教学应实现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教育要转变过分注重知识学习、轻视实践体验的状况,而STEM课程就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机会,让学生密切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其能用完整的视角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提供多种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STEM创客空间,实现课程的科学再造。

现在的课程体系更擅长知识传授,在能力培养和品格形成方面存在不足。而要让学生具备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完善的人格,必须遵循不同教育内容的自身教育规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依靠单一的课程设置很难完成,必须还原综合的问题场景。因此,应实现人文综合课程再造,在实施上依托虚拟空间来支持。

(3)方式再造

有了课程再造就要再造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例如,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要经历问题导向、资料搜集、讨论交流、价值认同、展示汇报等全新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基于课堂学习的笼统的自主、合作、探究,要创造性地再造中国特色的学习方式。

(4)环境再造

未来学校的学习环境主要突出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物理环境再造要突出校外的物理环境建设与应用,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场、公园、少年宫等环境的应用,校内要开发更多的开放空间,如健康广场、科技广场、阅读广场、艺术广场等;虚拟空间建设是未来学校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建设虚拟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社区。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建设,要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实现课程存储。

(5)评价再造

未来学校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其中主要是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评价。基础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精准学习平台搜集学生学习过程大数据,实现精准学习;拓展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素质大数据平台搜集学生综合素质大数据,如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学生课程参与度的客观数据,以及自动采集对学习内容的学习质量主观评价等(如利用设备对学习作品等投票评价)的主观数据。

2.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教学策略

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国家基础课程和学校特色拓展课程的实施方面。基础课程教学策略主要是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在学科教学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落实。拓展课程教学策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社区,创新课程存储、实施、管理、评价。创新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综合素质大数据平台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

3.社会主義特色未来学校区域推进策略

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区域推进通过技术实现无围墙学校,实现去教师中心、去班级中心和去学校中心。主要建设打造“五个一”。

一个平台:区域建立课程平台,区教育局负责课程资源存储网络学习空间、学生作品讨论展示空间、学生课程虚拟学习社区等虚拟空间建设。

一批导师:区教育主管部门从教师、家长、社会甚至是学生中聘请一批相关课程的指导教师。

一批课程:各参与学校或社会团体开发建设一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课程,供在平台上报名学习的学生进行选择。

一批基地:打造一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的基地。

一套标准:区教育科学院负责课程开发标准、资源建设标准、空间建设标准、课程应用标准等标准制定,规范引导课程有序建设。

总之,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要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从各个学科、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技术,通过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落实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使命。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建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寒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自行车的发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