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

2022-01-16 10:50李蕙羽唐永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后备高端

李蕙羽 唐永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 541199)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及对个体的价值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Luthans 等人于2007年提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资源,主要包括自信(也叫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四个维度[1],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做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实现超越(韧性),采取迂回途径以取得成功。现有理论和研究认为,个体积极心理力量能够被有效开发、培养和管理,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远远超越传统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1)。换个视角看,心理资本不仅关注现在“你是什么样的人”,还从发展的角度关注 “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1]。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实现组织高绩效的潜在能力,但这些资本具有“今天具有价值,明天未必仍有价值”[2]的特点。而个体优秀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等心理资源是将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关键,且具有恒久的价值。

Luthans将心理资本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发现对个体来说,对其认知过程、工作满意度、行为和绩效、员工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服务质量等都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显著提升员工绩效和促进个人发展;对组织来说,心理资本能够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竞争优势[3],是带来基业长青、卓越超群的决定性竞争优势[4]。

后续很多学者围绕心理资本在工作场域的绩效贡献等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研究,验证了其对绩效等多个变量的影响:发现心理资本对工作态度与绩效具有正面影响,具有较高心理资本的员工比普通员工拥有更高的工作绩效与表现;心理资本能降低创业紧张与焦虑,进入创业领域并坚持到底的创业者在忍耐力及紧张的有效管理方面优于常人[5]。有研究者就心理资本对技能型人才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发现随着工程师的自信、乐观、希望与韧性水平的提高,其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水平随之增强,组织承诺意愿也越强[6]。

综上可以看出,心理资本是帮助个体焕发最强能量的根源。有效开发心理资本,能起到凝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力并发挥激发能量倍增的作用,是所有资本开发的源头和核心[4]。这些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技能型后备人才提升心理资本的价值。

二、提升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心理资本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心理资本是支撑国家战略实现的宏观需要

从国家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制造向智造转换,需要以高质量的产品立于天下。正如2017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匠心”意味着不仅需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工匠型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具有专精、广博相结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坚定的意志,锲而不舍、追求卓越、勇于进取、创新奉献的精神,在产品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后备阶段夯实由知识技能等构成的信号类人力资本,更要帮助学生提升心理资本。基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本研究把处于培养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统称为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

当下正处VUCA时代,知识、技术、设备的更新日新月异,给个体带来了心理不确定感、过度压力与焦虑等消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效果。要成为一名对国家社会有价值产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经历长期、系统的技术技能训练,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创新过程中遭遇的诸多失败带来的枯燥和煎熬,专注而持久,战胜并超越自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自信、乐观、希望、坚韧等心理特质战胜心理不确定感、过度压力与焦虑等消极心理,激发高端技能型人才潜在的能力,提供强大的行动动力。心理资本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越了显性人力资本。因此,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言,足够的心理资本将是未来是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二)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资本相对匮乏是个体层面提升心理资本的需要

笔者对广西、广东、江苏三省6所高职院校学生从2016年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占比92.56%),对户籍、父母文化、父母职业、工作职位层次、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贫困生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约78%的学生来自农村,父母71%以上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文化层次较低;53%以上的父母为农业劳动者及城镇失业人员,父母为一般工作人员(含务农)的占比80%以上,30%以上(有的年级甚至占比5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贫困户家庭占比17.43%—29.15%不等。

表1 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家庭状况一览表(部分) N=1335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个体面临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 “经济贫困”时,容易向“心理贫困”转变。如果处理和应对失当,他们极有可能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自我封闭状态:自卑、焦虑、封闭、多疑,人际交往困难,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人生持怀疑态度。方可[7]、贺斌等的调查结果证明了个体家庭环境的“贫困”更容易导致“心理贫困”:优良的家庭经济基础和成长环境,会更有利于心理资本的积累和发展。当高职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技术技能型劳动者时,传递出来的如果是自卑、压抑、脆弱、多疑、悲观、颓废、动力不足等消极精神因素,最终必然无法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无法实现制造强国梦。严重的个体甚至会发展为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并诱发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

(三)心理资本是提升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综合竞争力最经济有效的选择

个体拥有的资本包含经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等,对个体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体上对提升个体竞争力发挥作用[4]。提升个体资本总量来增强竞争力同样适用于技能型后备人才。提升资本总量要关注成本与收益,鉴于技能型后备人才的资本状况,要采取低成本策略,选择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从心理资本本身的特点看,心理资本是个体身上存在巨大隐性价值的一种资本, 它的开发往往不会受制于某些稀缺资源,是一种有积极导向的、可再生的非稀缺资源,具有神秘、崭新、无限的开发潜力,被认为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能长期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新武器”[8]。与其争夺会过时、耗竭或失去竞争倾向的稀缺、不可再生资源,还不如争取可再生的互补协作的项目[9]。另外,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来看,已有研究表明,投资心理资本的回报率达到200%,远高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的回报,心理资本是帮助个体超值收益的“软动力”[8]。因此,当个体的资本总量处于劣势时,需要挖掘潜质资本的潜力,心理资本是最佳选择。

三、提升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心理资本的路径选择

(一)国家层面要进行顶层设计,持续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大氛围

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家领导人在多场合发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相关部委改革政策频频出台,如《职教20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等等。同时,倡导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爱,遴选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等,大力营造尊技重道、技术技能型人才光荣的氛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然而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职业教育地位偏低、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较低的社会价值观未得到预期转变。受传统“学而优则仕”影响,要想从根本上破除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任重道远,需要国家层面进行持续、科学的顶层设计,比如在福利分配、资格认定等领域,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职业荣誉感,强化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技能型后备人才才能从内心升发职业自豪感、荣耀感,进而对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乐观面对技术技能领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赋能创新、超越自我、精益求精、卓越发展,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飞跃,进而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梦想。

(二)高职院校发挥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心理资本提升的主渠道作用

高职院校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及教师团队具体教育教学行为效果。学校要充分意识到心理资本对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结合学情特点,由以往单纯侧重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的累积,转为双管齐下,同时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引领,关注技能型后备人才心理资本的塑造,并具化为详细的人才培养指标,落地在可操作的人才培养环节中。

要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一是整合辅导员、思政教师、学科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四支队伍构建心理资本提升的专业团队,发挥好主渠道作用,达成共识,形成意识,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二是加大对技能型后备人才心理资本提升的研究,鼓励辅导员、相关专业教师通过项目立项开展多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带动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研究。

从教师具体教育教学实施角度看,可以以直接体验、榜样示范(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和情绪唤醒等四个方面[10]作为心理资本开发的训练框架具体实施。以身边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的乐观归因方式,帮助其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自信、乐观心理。基于成功对个体的信心有重要的影响[1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次体验成功来提振信心,比如把某项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较易完成的若干个部分,分配给学生完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帮助学生进行SWOT分析,梳理优劣势,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设定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一系列目标,引领学生朝着目标前进,形成设定目标—希望—动力—达成目标的良性循环链条。在这个过程中,信心、希望得到激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身边各种自信、坚韧、乐观的榜样作为示范,引导学生从他人成功经历的艰辛中受到触动。另外,可以挖掘学生身边的挫折事例,引导他们理性面对,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韧性。

(三)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个体激发自身内生动力是心理资本提升的关键

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后备力量,自身的努力是心理资本提升的内生动力。只有意识到心理资本的重要性并付诸提升行动,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心理资本的目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具体措施,让自信、希望、乐观 、坚韧成为精神世界的常态。比如撰写自身经历的成功事例,多挖掘自身的优势和长板、夸夸自己,进行积极自我暗示、积极归因等,学会享受逆境,学习一些正确处理棘手问题的策略,还可以借助榜样、同伴的力量,学习、模仿、体验。另外,作为在校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对提升心理资本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努力地累积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一个学习成绩好、知识技能多的个体,其自信、希望也会随着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提升,对未来发展的乐观和克服困难的坚韧也会随之提高。

猜你喜欢
技能型后备高端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肘后备急方》——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归心中国制造 情系精密高端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为什么说“高端鲁酒”的希望在“芝香”?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