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大气污染状况研究

2022-01-18 10:01陈海兵刘海江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钢铁集团新余市排放量

陈海兵,刘海江

(新余市渝水生态环境局,江西 新余 338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虽然我国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1]。尤其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首当其冲,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2]。新余市是一座钢铁之城,由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和装备制造共同组成四大支柱产业[3],工业化率较高,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而渝水区作为新余市主城区成为新余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战场。近年来,渝水区大气环境质量虽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饭的因素仍存在,随着疫情后复工复产,大气环境改善压力随之倍增,而上级考核任务却逐年加重。为此,全面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了解渝水区大气污染现状,确定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全面了解渝水区污染物来源,本文主要从渝水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工业源分布、污染源排放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渝水区精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环境概况

1.1 自然地理位置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城区,袁河穿城而过,浙赣铁路横贯东西。东接樟树、新干,南连峡江、吉安,西接分宜,北邻上高、高安,距南昌市160公里。地跨北纬 27°50',东经114°58'。所处新余市位于赣西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东抵长三角,南下珠三角、北上京津冀,工业化水平较高,是江西省钢铁工业基地。

1.2 地形地貌特征

渝水所属新余市的西部以丘陵为主,东部为平原。地理位置在江南丘陵内,位于第三阶梯,属底衫丘陵区。新余市隶属于赣西中低山与丘陵区(大区)之“萍乡-高安侵蚀剥蚀丘陵盆地(亚区)和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大区)中段,南北高,中间低平,袁河横贯其间,东部敞开,易受偏东北方传输影响,详见图1。

图1 新余市地形图

1.3 气象条件

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2020年平均气温在19.8 ℃,比2019年高0.1 ℃;2020年极端最高气温33.7 ℃,比2019年最高气温高0.2 ℃;2020极端最低气温1.5 ℃,比2019年最低气温高0.5 ℃;2020年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8.4 ℃,比2019年1月平均气温高1.3 ℃;2020年夏季最热的8月平均31.1 ℃,比2019年最高气温月平均低0.6 ℃,详见图2。

图2 2019-2020年渝水区各月平均温度

从2019~2020年各月相对湿度来看,两年相对湿度大体相同,2019年相对湿度最高、最低的月份分别为2月份和9月份,相对湿度分别为76%、48%;2020年则为9月份、4月份,相对湿度分别为74%、58%。详见图3。

图3 2019-2020年渝水区各月相对湿度

从四季天气特点来看,冬季静稳天气相对较多,使垂直对流受到抑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020年,渝水区平均风速为1.45米/秒,与2019年相比,风速略大;两年的主导风向均以偏东北风为主,详见图4。

图4 2019-2020年渝水区风玫瑰图

1.4 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

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

农作物方面主要盛产水稻、棉花、油茶、花生、芝麻、柑橘、茶叶等。仙女湖景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5%,共有220种,765属,3 000多种,占全国总科62.3%,有各种鸟兽类76种。

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煤、铁、金、铜、锰、钨、石灰石、硅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瓷土等30多种,其中铁矿、硅灰石、大理石的储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储量列全国第二。

2020年,全区143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4.10亿元,主要行业有新余钢铁集团,水泥行业、砖瓦行业、金属加工、设备制造等行业,其中新余钢铁集团为龙头企业,位于渝水区建成区南部,属国有大型联合企业,包含烧结、焦化、高炉等工序,在偏南风与弱北风的情况下,对渝水区建成区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

2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1 人口状况

根据2019年渝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全区2019年末户籍人口69.75万人,城镇化率为75.36%。全年出生人口6 559人,出生率9.22‰;死亡人口2 966人,死亡率4.17‰;自然增长率5.05‰,比上年下降2.63‰[1]。

2.2 经济增长情况

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59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78.30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2∶48∶46.8。非公有制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完成增加值34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GDP的比重为58.2%。

2.3 机动车保有量

根据2018年新余市大气污染源清单结果,渝水区全区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在全市占比为37.6%(新余市市机动车保有量17.8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为5.2万辆,载货汽车为1.5万辆。

另外对比2016至2020年新余市汽车保有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0.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0%,相比2016年增长率达48.2%。区域机动车排放对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逐渐显现。详见图5。

图5 2016~2020年新余市汽车保有量

2.4 城市建设情况

2019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61.74亿元,增长5.1%,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0.4%。全区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3.77亿元,增长6.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3.52亿元,增长4.18%,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7.76%安装工程产值2.38亿元,增长20.2%,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84%[2]。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5.51亿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住宅投资4.05亿元,下降19.42%。商品房竣工面积49.57万平方米,增长0.5%,其中住宅46.54万平方米,增长0.5%;商品房销售面积66.3万平方米,增长14.59%,其中住宅63.08万平方米,下降12.7%;商品房待售面积17.03万平方米,下降21.08%,其中住宅11.16万平方米,下降25.05%商品房销售额32.03亿元,增长30.32%,其中住宅30.32亿元,增长30.86%。

3 能源消费情况

3.1 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渝水区存在钢铁、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工业能源消费主要仍以燃煤为主,根据2018年新余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统计结果,渝水区规模以上企业煤炭消耗总量543万吨,其中新余钢铁集团煤炭总消耗量为340万吨,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63%。

3.2 民用能源消费情况

基于新余市环统数据,渝水区民用散煤消耗量为3.8万吨,在全市占比为46.3%(8.2万吨),根据现场调研发现渝水区三个国控站点周边小型餐饮店和城乡接合部等居民仍有使用散煤的情况。

渝水区天然气消耗量为1 436万立方米,在全市占比为48.5%(2 961万立方米)。随着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铺设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同时液化石油气仍是部分居民和小型餐饮店主要使用能源。

4 工业源分布情况

4.1 工业源空间分布

渝水区范围内工业企业的行业类型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其中主要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南部区域,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北部与西南侧区域。详见图6。

图6 渝水区工业企业分布

4.2 各行业排放状况

因渝水区与市同城,根据2018年新余市大气污染源清单结果,新余钢铁集团SO2、NOx、PM2.5、VOCs分别占渝水区工业企业总排放量的92%、92%、81%与92%。是渝水区范围内排放量最大的工业源。由于新余钢铁集团的贡献,渝水区的工业企业各污染物的排放在全市中占比最大,SO2、NOx、PM10、PM2.5、VOCs和NH3的排放占比分别为79.1%、68.5%、67.8%、74.6%、76.4%和50.6%[3]。

去除新余钢铁集团排放量来看,NOx排放量最大的仍为黑色金属压延业,在渝水区工业企业排放总量(不含新钢集团)的占比为42%,其次为水泥行业,占比为15%。而SO2排放量最大的为砖瓦与石灰企业,贡献占比(不含新钢集团)分别达到40%与17%。PM2.5一次排放量贡献占比(不含新钢集团)同样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为水泥制品等建材行业),贡献占比(不含新钢集团)达到33%,VOCs排放占比最大的为化工行业,占比为22%。

5 污染物排放情况

5.1 污染物排放状况

渝水区2018年新余钢铁集团、电力热力、其他工业源、民用源、非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农业源、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和餐饮源一次排放清单结果为:SO2为11 869.6吨、NOx为21 932.1吨、CO为560 281.0吨、PM10为21 333.9吨、PM2.5为10 525.5吨、BC为647.2吨、OC为923.9吨、VOCs为15 453.4吨和NH3为2 070.8吨。其中,新余钢铁集团是SO2、NOx、PM10、PM2.5和VOCs的主要排放源,占全区排放比例分别为82.9%、63.1%、43.7%、61.7%和69.8%;NH3的主要排放源为农业源,排放占比为72.3%,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详见图7。

图7 渝水区污染物排放量

5.2 PM2.5的排放和分布

从渝水区工业企业PM2.5排放空间分布来看,PM2.5排放较大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西南区域(新钢集团、袁河工业平台)与北部下村、人和、鹄山等乡镇周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西南区域工业排放量最为突出,因此在偏北风的情况下,会更多受到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影响,偏南风作用下,新钢集团排放影响更为突出。详见图8。

图8 渝水区PM2.5排放空间分布

6 结论

通过以上对渝水区2019~2020年环境概况和基于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月相对湿度高达74%,城区年平均风速较小,主导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2)渝水区2019年GDP同比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2∶48∶46.8,支柱产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

(3)新余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递增,2020年末新余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0.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0%,相比2016年末增加6.8万辆,5年增长率达48.2%,需加强汽车尾气等交通污染的治理。

(4)近年来随着新余市城市建设,新建楼房面积逐年提升,截至2020年12月末,商品房施工面积689.67万 m2,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97.5万 m2,同比增长1.6%,其产生的建筑扬尘污染需进行靶向治理。

(5)渝水区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工业能源消费主要仍以燃煤为主,主要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南部区域,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北部与西南侧区域。

(6)渝水区范围内新余钢铁集团各项污染物排放均占比80%以上,SO2、NOx、PM2.5、VOCs占总排放量的92%、92%、81%与92%。去除新余钢铁集团排放量来看,NOx排放量最大的仍为黑色金属压延业,贡献占比(不含新钢集团)为42%。SO2排放量最大的为砖瓦与石灰企业,贡献占比(不含新钢集团)分别达到40%与17%。PM2.5一次排放量贡献占比(不含新钢集团)同样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为水泥制品等建材行业),贡献占比(不含新钢集团)达到33%,VOCs排放占比最大的为化工行业,占比为22%。

猜你喜欢
钢铁集团新余市排放量
江西新余:青少年机器人创客大赛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加强钢铁集团财务管理与控制探析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Alita:Battle Angel
钢铁集团焦化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江西省新余市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我国钢铁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