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2-01-19 00:28孙爱花
高教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创新创业高校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日趋重要。文章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阐述了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提出构建健全机制、完善体系、搭建平台、构建队伍、整合资源的“五位一体”的培养机制,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034-04

Abstract: In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itiative" background,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quality, deep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 comprehensive compound talents, and provide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main ways were expounded to boos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from the issue of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ive in One" of talent cultivating mechanism was presented, including building mechanism, perfecting the system, building platform, building team, integrating resources, which improve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unique innovative spirit,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 students grow into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ve in On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和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各行业发展对具有创新意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国家多次强调要将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中心工作,牢固确立其中心地位,全力培养知识丰富、本领技术过硬的高素养专业型和专家型创新人才。基于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应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健全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并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夯实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能力锻炼,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1.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难点,是缺乏足够优秀和足够合格的“双创”教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鼓励学生去创业,而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创”的思维和能力,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和自主创业教育研究投入及力度较低,使得其在这一方面的教师配置不够,现阶段多数教师不愿意走出现有教学模式的“舒适圈”,或是教师对这一方面的涉及面不夠深,使得部分想要深入接触这一方面的同学无法得到更加深入地学习,使得其学习效果不佳,很难满足目前创新创业实用教育的需求。

2. 培养体系欠缺

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以辅导员为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少或较为单一浮于表面,教学理念不够先进。当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多数以补充知识的方式,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多以常识科普为主,缺乏完整的、分层次、有逻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育体系,缺乏衡量创新创业教学效果的有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以致无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完整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致使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不足,接受不到系统完整的体系指导,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如何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如何拓展创新教育,是众多高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3. 教育平台匮乏

当前,高校一直以来的封闭式办学教育模式导致教学环节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多数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略显不足,缺乏一定的资源倾斜,资金扶持额度较小,缺乏相应的实训服务平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多以创收盈利为主要导向,缺乏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致使发挥的效用有限,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

(二)学生自身对创新教育与创业能力提升不够重视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而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就是就业,通过参加实习和专场招聘会找一份工作,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社会经验的情况,致使他们对社会上的很多事情缺少了解与认知,这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项巨大考验。另外,资金与资源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其毕业后并不会有太多的资金去进行创业。并且初入社会时他们的资源也非常少,进行融资创业的渠道十分短缺。想要创业,资金与合作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考虑到这几个方面时就会选择放弃,这也影响了其对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此,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其对自身进行客观全面审视,深入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校毕业生的日益增长,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机会逐步减少,传统行业提供的工作也越来越有限。在当今现状下,高校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吸收外部知识,提高个人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个人日后的职业发展做铺垫。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加深大学生阅历,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高校通过课程设置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模式,讲授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

今天,国家正在推动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面对站在前沿的大学生们,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有利于浓厚高校的学习氛围

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和谐、“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拓宽学习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完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不断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创新,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得。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力,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有利于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宿舍、班级、学院学生,营造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团结协作、共促共进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进工作室、走进实验室,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烘托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推动学校学风建设不断向上向好发展和完善。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是一个重要导向,大学中获得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知识及信息获取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对创业最有帮助。大学生可以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找到个人的职业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在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形势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比赛、创业能力培训课和各类实践活动、多结交有创业想法的朋友,在交流中受益、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创业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以后的就业创业中可以弥补学历劣势,提升就业竞争优势,拓宽就业发展新路径。

三、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索

(一)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高校要不断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教师层面,在职称评定时予以政策倾斜,对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加大认可力度,在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定上予以肯定。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予认定,如在学年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定、各类先优典型评选、学生转专业、研究生推免等工作给予优先考虑或适当加分,进一步激发高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全面发展,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面向企业、协会、专业导师、辅导员、高年级获奖学生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双创”导师信息库,针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不是简单单一地开设课程,而是要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要素,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主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健全创新人才培育理念,构建学生、团队、项目、导师、竞赛“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是指高校内所有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同学,团队是拥有共同目标和兴趣的同学所组成的团体,项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导师是学校学院为保证各团队工作顺利进行而配备的专业指导教师,竞赛则是各团队实现目标及锻炼自身的途径。实现学生自行组队,依托相应专业项目,专业导师进行项目指导,通过竞赛锻炼自身能力的成熟体系,进而在人才培養模式、理论拓展、实践活动、科技竞赛以及扩大师生参与度五个方面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进而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化、全面化。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

目前,各个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相差较大,有的高校的创新教育效果较好,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导师配备不足,指导欠缺,重视度不高。高校可以建立企业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辅导员、高年级获奖学生五个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信息库。学生可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在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处进行创新实践,学习先进的创新技术及创新理念,并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项目打磨与完善,还可以在高年级获奖学生的指导下完成初步的团队建设和项目选题。在学生完成组队后,根据学生的项目方向为其配备一批不同类别的指导教师进行项目指导,以保证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有导师进行专业指导,进而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金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搭建多元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1. 理论学习平台

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制定更新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元素,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分三个层次开设课程。第一层次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的基础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动力;第二层次是面向创新意识强、资质好和潜力大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提高其专业技能、创新技能;第三层次要以竞赛项目、科研项目、科技活动为引导,开设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设专题学术讲座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坚持培养多学科交叉思维能力及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导向下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 实践训练平台

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单一的理论教学满足不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需要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实践实训训练,学生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自己在创新竞赛或创新设想等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不断完善学习方法。高校可以依托校内外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校内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教研室、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学校学院实验室,力求通过校内各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实现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 校企合作平台

企业和高校是创新资源集聚之地,而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方面各具优势。学校注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企业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受高校校内资源的限制,学校仅依靠校内教育实践平台很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企业用人也达不到预期要求。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立足高校,立足专业,面向产业,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创业实习平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将校企合作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高校应积极与校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学生学习实践平台。吸引外部资源进入学校,进行校园内部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产品之间的转化。

4. 科技竞赛平台

“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竞赛为抓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方向,理顺现有的创新创业的活动;以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依托协会、专业社团、学生组织开展各个层级的竞赛活动。建立学科竞赛库,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打造以学科竞赛为最终检验形式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学术竞赛,激发学生参与此类竞赛的热情与兴趣,增加学院创新氛围。搭建各类科技竞赛平台,各高校应该构建以专业学科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为抓手的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梳理出创新创业竞赛的知识要点。针对大赛参赛项目进行专题指导,助力学生在竞赛实训中加深对专业知识、创新知识的理解,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且巩固专业知识。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实践将所学内容综合运用在比赛的作品之中,解决在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这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学习与专业相关但是处于培养计划之外的学科知识与内容,在极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思想的束缚,使科学理论知识拥有了更高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整合多方资源

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应当正面支持,积极引导,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要在导师指导、赛事支持、资金支持、提供场地和项目培育等方面给予帮扶,对于项目培育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問题应帮助解决。高校可以多与校外的一些企业联合,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来搭建一个更加优质的平台,创造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合作项目。高校也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足够的场所和创造有利条件。高校还可以争取引进一批优质的企业,让学生能多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完善创新项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同时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新颖高效的教育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打稳学生未来发展的根基,传递好学生未来走向成功的“敲门砖”,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又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宁,郭东辉,蒋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21(20):170-171.

[2]严玛丽.“五位一体、竞教结合”努力培养理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J].公关世界,2021(12):146-147.

[3]张换平,杜慧,凌云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4):120-122.

[4]宋艺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1(12):185-187.

[5]王海斌,温东荣,郭晓云,等.实践与训练对高校创新创业竞赛推动作用的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21(17):36-39.

[6]赵洋鹏.提升高校机电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1(21):167-168.

[7]谢甜甜.浅谈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途径[J].教育论坛,2021(27):229-231.

[8]孙爱花.以专业社团为载体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5):105-108.

[9]卞梅.刍议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以JD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8(20):75-77.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高校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