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22-01-19 00:28李丽红
高教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摘  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是“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保险学课程思政实践形成了“教改促进、教材辅助和评价推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目标融合、学科关联、教学环节”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大纲重构、内容重组和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混合式思政教学实践路径以及“总分式、滴灌式和模块化”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保险学;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185-04

Abstract: That the ideological value leads education and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i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ree-wide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insurance curriculum has formed the whole process mix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path of "promoting teaching with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re used to assist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with integrated vision of "goal integration, discipline correlation, teaching link", the practice path of the whole process mix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outline reconstruction, content reorganization and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mode of "total fraction, drip irrigation and modularization".

Keywords: Three-wide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nsurance; the mixed teaching

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進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在政策推动和实践探索中,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打造涉及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元利益主体的思政教育生态圈。

保险学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金融类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通过保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保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全面保障作用,能够对个人或组织的风险状况做出评估并根据纯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可以运用相关保险原理对实际的保险案例作出分析,并且规划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险理财计划。保险学课程受众面广,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培养青年学生风险意识、保险理念的需要,也是保险学课程教育理念适应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的需要。

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以“两性一度”为目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经过三轮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全过程混合式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和实践模式。

一、“教改促进、教材辅助和评价推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教改促进了全过程、混合式的课程思政教学,2019年到2020年,成功立项的与课程思政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教改项目有4项,有力地推动了保险学实现以价值塑造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教材保证了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主编教材从大学生求知规律和需求出发,系统设计,以保险学核心专业知识点为纲,确定专业理论结合德育主题的内容,服务青年价值观形成。过程性和结课论文考核保证了课程思政的产出评价,用分散的三次课堂考核代替期末的集中性考试;过程考核用云班课和雨课堂的集成数据代替单独的作业和考核勤考核,并用系数调节过程性考核成绩,用期末可选择的综合面试和补充性面试代替过程性考核和过程性测试可能有的考核偏差问题,用结课论文代替期末考试,并逐年探索可行和全面的论文评价方式。教改促进、教材辅助,配合课程评价的推动,有效解决了课程思政教与学的动力机制。

二、“目标融合、学科关联、教学环节”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模式

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保险学课程思政从一体化视域角度进行设计,分别从教学目标融合一体化视角、学科关联横向一体化视角和教学环节纵向一体化实践视角对其进行设计,解决了课程思政教学中系统性和嵌入性缺失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融合一体化视角的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是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形式,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是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的知识载体,教学过程与课堂设计是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的方法桥梁。三维目标相互衔接、嵌入并统一服务于课程思政教学。

具体而言,保险学课程通过导论引入保险在守护美好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理解保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全面保障作用;通过在理论章节引入我国保险市场的相关历史,实现以知识为载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触达;通过在保险市场产品和市场运行环节引入相关案例和政府监管政策,实现在实务技能提升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方向。通过教学目标融合一体化视角的设计,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二)学科关联横向一体化视角的设计

学科关联及其价值嵌入是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各门课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除了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外,所学的具体知识也需要以一体化的视野来进行引导。任何课程都不是一个孤岛,在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详细陈述保险学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整体逻辑关联。保险学课程与数理统计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认识虽然大数定理是保险市场运行的数理基础,但是垄断的保险市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案例说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于个人、于组织、于国家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保险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关系,通过金融危机案例,分析保险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示学生未来职业中可能会遇到的底线思维: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全民社会保障体系中,充当第二支柱的保险市场不可或缺。

(三)教学环节纵向一体化实践视角的设计

深入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的纵向一体化设计以教学目标为设计导向,充分利用各类开放型教育资源,以自主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为导向进行设计,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体化设计。

保险学课程从教材、教学大纲、教案、课堂设计、课程考核全环节进行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设计,重编保险学讲义并正式出版教材,教材以参考资料、新闻摘录、专家视点等形式,把对专业课程承担的学生价值引导作用的思考融合进了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中明确了保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全面保障作用。在教案中注意相关思政主题的无声融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用课前阅读、课上讨论和课后实践的方式将相关思政主题融入专业课学习。改变课程考核方式,使过程形成性评价和基础测试相结合,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结课,平时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保险市场的一些热点主题,进行主动的思考,进而能够在结课论文中呈现这种思考。对风险意识培养、风险管理和保险市场监管等重点思政主题,结课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认识强化。通过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思政设计,课程思政能够有落点、有保障、有产出,切实提高了课程的“两性一度”,实现了以学为中心并能持续改进的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

三、“大纲重构、内容重组和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混合式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混合式教学为课程思政带来新的思路,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学习革命,课程思政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乐于开展、实施效果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

(一)混合式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实践系统化

课程思政建设是系统工程,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如何“适时”“适量”“适度”地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是课程思政实践与发展的主要问題。当前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时出现随意化、碎片化、主观化等倾向,存在较为普遍的供需、传授形式和内涵的脱嵌性现象。为提升课程思政的适应性、联结性和社会性,要求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课程实践的有机统一,以及课前、课中和课后相关教学设计的系统衔接。

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通过重构学习流程,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学生在课前通过老师提供的网络在线资源完成教学的“信息传递”,而在课中的“吸收内化”,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来完成,包括学生讲、老师提问、小组活动等形式的课堂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其特有的学习流程设计,使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开展课前课后的课程思政实践,为系统化课程思政实践模式提供了条件。

保险学课程教学通过三种途径践行微主题的课程思政实践,其一是案例教学,课堂使用丰富的案例材料对原理展开讨论;其二是市场实践,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保险市场运行和实践的调查任务;其三是结课论文,引导学生结合保险市场实践,对市场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混合式教学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多维化

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价值的融合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混合式教学对“全程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课程思政,能够充分体现思政课教学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是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要求。

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社会的原著民,面对媒介技术所构建的网络拟态环境,不断接受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冲击。因此,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网络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是高校思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互联网耗散状态的学习背景中实现育人目的,必须创新多维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混合式教学为创新多维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

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从提升“价值引导能力”的课程大纲重构、增强“互联网赋能”的课程资源重组和促进“内化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三方面入手,解决了课程思政整体构建的融合障碍、来源障碍以及能力障碍。

1. 课程大纲重构——提升“价值引导能力”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泛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保险学课程总结针对经管类学科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变革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结构。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入手,重视基本文件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塑造作用;针对混合式教学的特定环节,设定具体的思政内容。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对价值塑造目标达成的描述,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三方面入手进行重构,提升专业课程的价值引导能力。

2. 课程资源重组——增强“互联网赋能”

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接收的信息具有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特征,且经常以零散且不完整的方式呈现,通过对课程的线上线下资源、教材教辅资源进行系统化重组,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在混合式教学中,线上资源在课前预习中发挥重要作用,教材资源要体系完整,观点明确,教辅材料要能追述历史,融合时政。

保险学课程云班课中的教学资源超过100个,每年动态更新,分为论文类、网络资源类、教案课件和案例类资源,按照教学进度分别以课前阅读材料、延伸阅读材料和学术类材料按节点进行发放。课堂的小组活动和开放式任务资源近30个,动态更新,按需取用。从2020年开始,使用雨课堂和云班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加了课程的慕课资源。

3. 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内化融合”

教学中最难改变的是老师,混合式教学大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转变要从老师的教学模式创新入手。要求老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树立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主体的思想。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为思路,创新教学模式,使教育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运用“微主题”思想,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分解细化,从知识传授向思想影响转化,教学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合理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注重因材施教,课后实践促进品德内化。

四、“总分式、滴灌式和模块化”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

保险学课程思政形成了“总分式架构、滴灌式设计、模块化教学”的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模式,实现保险学专业知识的工具理性和思政教育价值理性的统一。

作为风险教育的重要入门课程,保险学课程思政通过挖掘保险学课程的隐形教育资源,引入时政热点,培养青年学生风险意识和保险理念,帮助学生理解保险是守护美好生活的重要金融工具,以道德教育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要讲授的内容呈现出来,向学生传授有温度、有厚度的风险和保险相关知识。

保险学课程思政形成了“总分式架构、滴灌式设计、模块化教学”的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模式。

(一)“总分式”课程思政架构

“总分式”中的“总”是指保险学从导论开始,以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生活图景中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弱有所扶”为切入点,总述保险在守护美好生活中的作用;“分”是指在保险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以课前阅读的方式,推送专业教育相关的思政主题材料,并在课堂分享。通过云班课向学生推送了21次课前阅读材料,内容涉及保险政策、保险市场、社会保障等重要主题。

(二)“滴灌式”课程思政实施

课程思政不是一个标签,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目的,因此灵活施教润物无声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原则。保险学课程思政设计从大学生求知需求出发,遵循其成长规律,“术道结合”,以保险学核心专业知识点为纲,确定德育主题,导入经典案例情境,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教学重心下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 的主渠道地位。

(三)“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

根据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专业知识推进的逻辑中,风险-风险管理-保险原理-保险市场-保险产品,设计了风险教育模块、道德教育模块、市场教育模块和政府政策教育模块,在课堂使用视频教学和专家观点,增加案例讨论,用实例和数据实现保险学专业知识的工具理性和思政教育价值理性的统一。

风险教育模块从企业风险管理入手,对各种风险类型和新型风险作了分析,通过课堂讨论深化学生的风险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道德教育模块从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和损失补偿原则入手,对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市场教育模块从保险市场展业入手,结合保险市场的代理关系和“双核”业务,对市场中投保人和保险人的保险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市场准则的行为规范理念。政府政策教育模块从保险市场监管和社会保障体系入手,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风险监管和社会风险保障系统,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系统和风险监管系统,坚定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点和推广应用

(一)保险学课程思政的创新点

1. 在动力机制上,创新了教材建设中的思政主题和考核机制中的阈值评价。教材突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内容,在课前课后的推送材料中系统谋划,并在平时成绩考核中设置阈值系数进行调节。

2. 在思路设计上,提出了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融合一体化视角的设计、学科关联横向一体化视角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纵向一体化实践视角的设计,使课程思政能够有落点、有保障、有产出,切实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实现了以学为中心并能持续改进的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

3. 在实践路径上,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微主题”和“全过程”的课程思政实践重点,着眼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传授融合障碍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路径。

4. 在实践模式上,创新了导论思政和模块化思政的专业课程思政模式。在导论中重点说明保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中设计不同模块对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二)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推广应用和实践意义

1. 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滴灌式”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保险学课程结课后学生完成思政主题的调查问卷。从问卷结果来看,70%~90%的同学对相关社会主题达成了一致的价值认同。保险学课程以论文形式结课,从学生结课论文的研究主题来看,显示了其对社会相关热点的关注。从论文主题中截取的一部分关键词可以看出,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也在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公益保险、保险扶贫、老龄化等。学生的结课论文经修改完善后发表在核心期刊。

2. 在经管类其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价值

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用爱来创造,用保险来守护》在校教务公众号平台作为课程思政案例被推送,并被高校教师服务工作室公众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合集”中经济学科的保险学收录,可能被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借鉴。相关的课程思政思路在团队成员的其他课程,如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中有进一步应用。

六、结束语

保险学课程从2018年开始以保险守护美好生活为主题,安排2学时的思政导论课,与同学分享保险市场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从这一轮实践出发,深刻体会到课程思政对提升课程整体质量及教学育人的意义,也意识到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节课,更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2019年的课程开始,结合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教改项目,保险学课堂形成了“总分式架构、滴灌式设计、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思政模式。课程思政可以使课堂更紧密地贴合时政,也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课堂环节中主流价值观念的传递。正如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教育性教学”思想中强调的,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把德育与智育通过手段和目的的方式统一起来。课程思政是“教育性教学”的一个很好载体。课程思政不是一节课,也不是一个知识点,课程思政是一个教学体系,它可以重構教学关系。

参考文献:

[1]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0(33):60-64.

[2]李丽红.基于网络拟态环境再造的的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基于保险学课程思政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1(3):148-152.

[3]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教育学研究,2019,2(17):114-119.

[4]许瑞芳.一体化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中国高等教育,2020(8):6-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