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视角下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研究脉络

2022-01-23 15:22晋祎璠黄艳陈欢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中心世界建设

晋祎璠 黄艳 陈欢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世界文化中心城市”这一概念源于“世界城市”和“文化城市”等概念,其核心集中体现在“文化”层面上。文化功能的强盛是世界文化中心城市不同于其他一般性世界城市的主要标志。世界文化中心城市不但具有一般性国际大都市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影响全球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同时也具有全球性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研究文献逐年增多,但全面梳理该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较少,亟需深入梳理,从而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对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梳理其研究历程、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为未来研究提供启发并指明方向,又能为国内加快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宏观回顾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历程,系统梳理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经典文献,旨在回答以下3个问题:什么是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学者们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并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在哪里?本文首先描述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概念,然后利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分析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研究脉络。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一、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概念

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出现要追溯到“世界城市”和“文化城市”概念的提出。20世纪初,“世界城市”一词出现在盖迪斯《演化中的城市》一书中,他认为“世界城市就是能够联系周围的区域,按照城市规模或城市的历史底蕴来确定,能够实现社会进步的城市。”英国城市地理学家翟尔的《世界大城市》中,将世界城市定义为“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20世纪中叶,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城市”概念出现在欧洲的文化语境里,被定义为“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这个概念强调文化和城市的融合,注重文化对城市经济结构的重组、对城市物质空间的再造、对城市发展的服务性功能。

我国学者对世界文化中心城市概念进行了界定。蒯大申[1]认为世界文化中心城市是“具有高度国际化的,但又都有自己的文脉,自己的文化之根”的城市。林少雄[2]提出世界文化中心城市是“具有世界大城市的规模、地位及功能,空间上具有广泛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时间上具有与世界城市同步律动的功能,在国际视野与全球坐标上享有国际化的声誉。”王琪延、王博认为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就是“具有自己独特文化氛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创新的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拥有丰富的文化设施、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创新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文化企业和人才资源的城市。”

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脉络

本研究选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用可视化的图谱揭示该领域研究之间的联系和研究历程。本文结合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高频词和突现词的变化,探讨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热点变化。

研究表明:①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07年之后发文明显增多(如图1)。②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城市问题、城市观察、城市建筑、城市设计等期刊,发文量占比达24.33%。③研究机构之间初步形成合作网络,但网络联系与合作程度依然较低。

通过扫描主题关键词并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中文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1。关键词共线图谱可以反映出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热点及其相互关系。与世界文化中心城市有共引关系的关键词主要有:中心城市、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城市设计等,其中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被引次数较多。从图2来看,此领域延伸出多个关注点,如文创产业、城市设计、城市功能、城市转型等关键词。

图1 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关键词共线图谱

研究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把握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脉络发展,挖掘其研究热点变化以及背后的规律,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通过梳理1993-2020年研究关键词变化趋势,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第一个阶段是研究起步阶段,时间是2003-2011年。研究集中于文化中心城市定位以及城市设计和规划。第二个阶段是研究发展阶段,时间是2012-2017年。此期间提出国际文化大都市以及世界文化中心城市概念,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设计、发展战略、城市全球化定位等进一步拓宽了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研究领域。第三个阶段是研究上升阶段,时间为2018至今,开始关注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影响,集中于研究文化产业、历史遗迹、城市文化设施等领域,为加快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对策。

图2 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关键词时间线知识图谱

三、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研究内容

结合关键词关系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如何通过文化传承、构建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传播等方面展开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研究。

(一)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与文化城市建设密不可分,文化城市的建设融合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城市文化传承与文化城市建设等。

(1)城市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段超认为城市文化传承受传受者、传承场、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保障体系的影响。李少惠、赵军义提出城市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基础因素及驱动因素,但是缺乏描述文化传承与文化城市建设的关系。

(2)城市文化传承与文化城市建设。常金国、李容天、郭月琴认为城市文化传承可以在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中提升城市的品位,同时城市文化建设中将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与应用,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良好发展。提出城市文化可以在建筑、环境、市民素质和民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没考虑到城市的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辩证关系。夏辞则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文化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传承的辩证关系——城市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空间的,而文化遗产占据着本来就不多的土地空间,就此来说上述两者之间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夏辞提出将城市中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落实可以减小两者间的矛盾。

(二)文化资源

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建设。这个领域也有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研究多从文化设施资源、文化人才资源等角度进行。

(1)文化设施资源。郭凤霞认为集中布置、重点打造文化设施建设可以促进文化城市的发展,但是缺少对具体文化设施的描述。而王林生提出文化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节庆活动、宗教建筑等,加快文化设施的建设可以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丰富了先前的研究。赵诗童、张文新更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城市文化设施的数量、集聚程度和地理位置,提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促进文化城市发展。

(2)文化人才资源。主要从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策略两个角度研究。纽约市政府十分注重对教育的投入,为文化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伦敦市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企业一起,为吸引文化创意人才提供了多种措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唐任伍、赵莉建议建立文化人才的安全保障机制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进而加强文化城市的建设,但是没有提出人才的特质。在此基础上,王月颖提出调整与更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能够促进城市文化创新建设;李雅丽则认为加大对学生创意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我国各类文化协会的独立性,可以对文化城市的建设起到激励作用。

(三)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构建文化产业成为学者们重要研究内容。相关研究主要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

(1)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为了提升东京的世界影响力、推动文化城市的建设,东京市政府鼓励和发展动画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财务支持系统。刘宇、周建新认为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为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为文化城市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特色文化城市中的产业集聚区、完善市场支撑体系为文化城市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但没有提出如何帮助文化城市的建设稳定秩序。杨茜认为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可以分为外在理论路径、外在实践路径、内在理论路径、内在实践路径,先行实践个体情感理智选择,帮助文化城市稳定秩序,但是没有提出如何增加影响力。

(2)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李峰峰、周意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角度提出了“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州模式”“深圳模式”这四种发展模式,为文化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但是缺乏多元化和国际化。而贺清云,朱政,黄霞提出“五化并举”的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文化城市向精品化、多元化、两型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

(四)文化创新

进行文化创新体现了文化城市建设的活力,文化创新力从多方面影响着城市的建设。现有研究大多从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文化品牌的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等方面进行。

(1)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曹学娜发现城市文化建设的文化体制机制障碍尚未解除,提出通过吸纳经验、借鉴国外成果对文化体制机制进行创新,使文化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但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皇甫晓涛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文化城市建设,提出解决城市中文化产业的政府机制、金融机制、法制机制、产业机制四大机制创新问题可以加快文化城市的建设。两者都缺乏了对文化品牌的考虑。

(2)文化品牌的创新。刘倩、姜在新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城市文化品牌的体现形式、影响和应用,提出通过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对文化品牌进行创新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城市的建设。张磊从民族手工艺复兴角度出发,认为用创新思维建立起市场化的品牌能够使文化城市的特征更加显著。

(五)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指通过文化产品输出、媒体融合传播,实现引领全国文化风尚、促进世界文化沟通的能力。文化传播力与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城市文化传播路径、城市文化传播策略等方面进行。

(1)城市文化传播路径。赵卓伦从文化广告、宣传教育、文化活动方面提出运用大众传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但没有明确指出路径的传播能力。在此基础上,饶鉴、周玉婷提出的新型的传播路径为: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发挥城市社会影响力、发展城市的文化旅游业、应用新媒体技术,并认为对城市文化进行传播这一路径可以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播能力,推动文化城市的发展,但对文化传播策略方面缺乏研究。

(2)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吴爱红认为有效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及互联网),制定切实有效的城市文化传播战略,以利于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对文化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缺乏对有效传播战略的研究,这一点,赵鹏涛通过平民视角、大众生活结合新媒体的运用,可以构建具有公共意义和包容价值的城市文化,进而提升文化城市的综合实力。刘宜庆通过分析当下城市文化传播趋势和城市文化传播困境,提出建立特色城市文化、专业人才、提高自媒体专业性的传播能够为文化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世界文化中心城市未来研究展望

基于以上的文献总结与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拓展研究视角。目前学者主要从建筑视角、文化视角、经济视角、管理视角等对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展开相关研究。例如,来自建筑学院的学者从城市建筑视角对文化中心城市布局设计、建筑空间布局、绿色生态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为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提供新的思路。来自文化传播学院的学者从文化视角对城市文化传播路径、城市文化传播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为提升文化中心城市的活力和影响力提供新的方向。来自经济贸易学院的学者从经济视角对建设文化城市的资金支持渠道、国内外市场拓展方式、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管理学院的学者从管理视角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保留人才、吸引人才可以加强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

(2)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已从宏观文化经济评价为主的视角、文化产业评价为主的视角、文化软实力评价为主的视角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构建。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统计口径不同、指标数据繁多且难以收集、部分指标的东西方差异较大、部分指标失去时效性等。同时,大多数指标体系只完成理论评价框架设计,未采集国内外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未来研究可以从统一评价口径、简化评价指标、加强实证检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的构建。

猜你喜欢
中心世界建设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