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业包装碳排放问题分析与对策
——以郑州市为例

2022-01-24 07:33刘旭彤
物流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包装材料郑州市绿色

刘旭彤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有关绿色环保领域的纲领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例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根据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示,国家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为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的碳减排工作将成为今后10年内完成碳达峰任务的关键期。

1 碳中和愿景下的快递业包装的现状

1.1 控制快递包装碳排放的政策实践

新冠疫情期间,国内快递业成为了冲破物理隔绝,维持贸易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快递数量的增加,快递包装的使用和浪费也成为了一个相伴而生的难题。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也在探索规范快递行业绿色物流和包装的规范办法,通过市场和规范双管齐下规范行业标准。在2011年,国家邮政局颁布《快递业务操作与指导规范》,提及了快递包装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与操作规范要求。“十三五”期间,鼓励企业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材料,推广环保包装箱,提高清洁技术。2017年国家邮政局又出台了邮政业封装胶带的材料标准,加强了封装胶带的环保标准和检验方法。十九大召开后,国家颁布了《快递封装用品国家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参与落实封装用品的绿色环保与循环利用的效果检查。同年,全国人大修正了《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包装的国家要求和标准。2019年,交通运输部颁布《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推广可以重复使用的智能快件箱的实施。同年7月,国家正式实施了绿色物流的国家标准《绿色物流指标构成与核算方法》,其中涉及了物流包装的绿色规范标准。2020年,国务院下达了《加快推进快递包装转型意见的通知》,全面明确要求推进快递业的“绿色革命”,提出2020年物流可降解绿色包装应用比例达到50%,电子运单使用率90%以上,进一步减少胶带和编织袋的数量。

1.2 快递包装消耗量现状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快递数量近十年增长迅猛,从2011到2020年10年间,快递业务数量增长约30倍,从36.7亿件增长至超过830亿件。仅2020年的快递业务总量超过8 750亿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16.7%,支撑网络零售销售额10万亿元以上,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20年中国快递同比增长率

随着快递件数的迅猛增长,快递包装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全球性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数据,我国各类快递包装材料从2000年的2.06万t,增长至2018年的941.23万t,2025年预计这个数字将增长超过4 100万t,如图2所示。从包装材料上看,快递包装材料主要分为纸质类和塑料类。2018年,我国的纸质包装占比达到90.95%,而塑料类包装占比9.05%。纸质材料细分,又可以分为占绝大多数的瓦楞纸以及包装外层的封套纸和纸质运单。塑料类快递包装主要分为塑料薄膜、塑料填充物、透明胶带和塑料编织袋等。

图2 2000-2025年(预计)我国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万t)

1.3 现阶段快递业常见回收模式的问题分析

目前快递包装存在三种不同主体主导下的回收模式:以垃圾回收站为主导、以包装生产商为主导和以快递企业为主导。最传统的回收模式集中在纸质类快递包装的有偿回收,垃圾回收站将快递站的回收率高的纸质包装集中回收,再出售给包装生产企业赚取差价。这种回收模式有以下几点问题:(1)回收模式粗犷,缺少分类回收的意识,许多属于不同垃圾分类种类下的垃圾被混合回收,回收效率低,且存在有害垃圾混入其中的可能性。(2)缺乏专业管理,流程不规范,增加二次分类回收的成本。根据绿色和平组织面向12个城市的快递包装废弃物调研场所结果显示,目前无论社区、学校还是写字楼,最主要的回收方式仍为老年居民、保洁人员或拾荒者的个体行为。同时,由于一些可回收包装未被及时进行垃圾分类,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造成污染,无法回收使用。总之,垃圾站在快递包装回收模式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目前包装回收较为依赖于居民个体行为。

以包装生产商为主体的回收模式是包装生产企业事先设立回收站点,将生产出的用于包装的可回收材料进行回收。这种模式对包装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与技术要求较高,首先,包装生产企业要生产出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物。其次,这种回收模式的成本较高,需要资金成本运营回收站点,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可行性不高。同时,包装企业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如站点布局、回收物流、分类回收等专业问题,产生隐形的管理费用、人员费用等开支。除此以外,面对与日俱增的包装生产订单,相比环保问题,包装生产企业更在意盈利。作为包装生产企业的主要客户之一的电商经营者,为了避免快递过程中的“暴利分拣”现象,宁愿使用多层包装、过度包装,也要确保自己产品的安全。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现阶段无论政府,还是快递公司,都没有对商家制定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的规定和标准。

第三种以快递企业为主导的回收模式,指快递企业在完成物流配送任务后直接将包装物回收,目前京东、苏宁物流都在实施这个模式。以快递企业为主导的方式可以利用物流企业配送网络的优势,通过快递站点或是在快递员上门配送过程中直接将包装回收。但是目前这种途径的回收效率并不高,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大多数消费者出于方便和隐私保护直接把快递包装带走,不愿意当场放在集中回收点。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的安全考虑和快递柜的普及,无接触配送比例非常高,消费者收寄快递的位置十分分散,也加大了集中收集包装的难度。其次,从快递站的角度考虑,因为站点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快递件数的提成,经营者愿意把经营场所的空间利用在存放快递上,而不是占用空间很大的快递包装上。最后,从快递员的角度考虑,快递员的工作性质需要快速地穿梭于所负责区域的各个投放点,从工作流程角度,快递员很难等待消费者将拆好的快递包装送到自己手上,同时快递公司对此的激励政策力度也不大,对快递员对消费者都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三种回收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见表1。

表1 三种包装回收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比

2 郑州市快递包装的碳排放量分析

2.1 郑州市快递量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郑州市邮政局公布的年度快递业务量报表,可以得到郑州市从2014年开始的快递业务总量和年度同比增长率,如图3所示。2014年郑州的快递业务总量仅有1.62亿件,6年间,到2020年,快递业务量增长了将近7倍,在2018年以后增速稳定在年增长率20%以上,在受疫情冲击的2020年快递行业仍然逆流而上,业务量比2019年增加了33.67%。在2021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公布的全国2020年邮政工作总结中,郑州市快递业务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6位,位列武汉市之前,处在中部城市中的第二位。郑州市快递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得益于郑州陆上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优势,近年来政府政策扶持和电商行业的发展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原因,如图3所示。

图3 郑州市2014-2020年快递业务量及增速图(单位:亿件)

2.2 郑州市快递包装的碳排放量分析

2.2.1 快递业碳排放体系。快递活动中碳排放包括三种计算范围:直接碳排放(范围1)、间接碳排放(范围2)和其他间接碳排放(范围3)。范围1指被统计的快递企业所拥有的或直接控制的资源的排放量。间接碳排放指企业从外部购买部分的碳排放,比如电力。最后一种碳排放可总结为其他间接碳排放,指外部拥有或实际控制的间接碳排放,比如合作承运人的碳排放。具体到快递活动中,常见的如收寄、运输、分拣、包装等活动的碳排放体系见表2。

表2 快递活动中的碳排放体系

2.2.2 快递包装碳排放模型。目前快递业碳排放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普查数据以及调查数据。有关碳排放的计算模型目前常用的有排放因子法和实测法两种,实测法的难度和设备要求很高,排放因子法可行度比较高。排放因子法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Change)提出的第一种碳排放估算方法,其中涉及到的自变量有不同的碳排放源和其对应的排放因子和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值。

其中,GHG为该快递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CO当量。AD为快递过程中消耗燃料或电力总量,数据来源通常为该部门的实际业务量或能源部门的能源消耗量。EF为排放因子,该数据来源于IPCC机构公布的排放源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数量。GWP为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值,CO潜值为1。

2.2.3 郑州市2014-2020年快递碳排放计算。根据式(1)可得,要计算郑州市快递业的碳排放值,已知的自变量除了AD快递总量和GWP全球变暖潜值为1,还需计算出快递业务量的EF排放因子。因为在IPCC中排放因子统计范围局限于各种产生温室气体的燃料来源,且依据郑州市邮政局公布的年快递数量无法准确估算出快递重量,所以快递业务的排放因子EF不能直接获得。根据2014年国家邮政行业标准的快递业温室气体测量方法和2021年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和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关于圆通速递碳足迹推算结果,快递公司会选择四种常规类型的瓦楞纸箱和三种常规塑料包装袋的碳排放数据,平均每一个瓦楞纸包装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0.11kg,平均每一个塑料包装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0.08kg。同时,根据2018年我国快递包装材料比例,以快递件数计算,纸箱类(瓦楞纸)包装比例为90.95%,塑料包装类占比约9.05%。因此在实际估算EF值时,可以按照纸类包装和塑料包装的不同权重进行计算。所以EF在本模型中的估值为0.11*90.95%+0.08*9.05%≈0.11。结合图3中郑州市2014-2020年快递总量,将以上结果带入式(1),可以得出郑州市2014-2020年快递业务年碳排放量(COe),见表3。

表3 郑州市2014-2020年快递业包装碳排放估算

3 减少快递包装碳排放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快递包装行业碳排放绩效指标

根据圆通2021年的统计数据,第三碳足迹占整个快递碳足迹的大部分,特别是包装耗材部分产生的碳足迹最多,其次是电能和燃油。同时,德国快递公司DHL在2013年测算本公司的碳排放量时得出范围3和范围1的碳排放量占据公司总碳排放量的91%。包装相关的碳排放主要产生于碳排放范围3中的加工流通领域,如设备能耗、包装使用、材料种类、废弃包装和包装回收等。因此,建立行业内包装碳足迹绩效指标并将其纳入行业考核是减少行业碳排放的重要方式。包装碳排放绩效指标可以与每年的企业绿色评级、项目申请和政策倾斜等指标挂钩,促使企业重视绿色包装领域的管理。快递行业应遵循“十四五”期间对绿色物流包装的相关要求,提高包装碳排放绩效指标在企业总体绩效评价中的比重,切实控制包装这一重要碳排放来源。

3.2 全行业提高快递包装回收率

目前国内的快递包装回收问题是行业难点,回收率大约只占总包装量的10%左右,回收率低且难度大。包装回收有两个难点,一是包装材料的回收途径,二是各快递公司对于回收包装再利用的接纳程度。这个难题的解决需要全行业连同政府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打通从上游的材料生产到电商大批量使用再到下游的终端零售消费者的壁垒。政府部门负责制定绿色环保包装的执行标准,创新回收与重复使用的激励机制,搭建包装材料逆向物流体系,探索新的快递业态。比如可以采取前期发放回收补贴、绿色补贴和收取不合格企业环保回收税费的方式,来提升环保材料使用和参与包装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对于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需要强化包装设计,研发相关包装算法,避免过度包装,研发并使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对于消费者层面,我国的快递包装回收应提高消费者接受程度、建立包装回收标准、创新回收模式,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度,共同推进快递行业回收率目标的达成。

3.3 推进快递业碳排放数据透明化

快递企业目前对碳足迹和碳排放的计算缺乏行业内广泛承认的标准和数据库,使得各个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缺少标准,效率低下。同时,目前快递企业没有广泛地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自身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回收信息。参考绿色和平组织建议的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披露内容应包括:包装材料构成、采购途径、使用规模、回收体系和绿色化举措等。公开企业碳减排数据,可以提升碳排放管理工作效率,减少材料和人员成本,同时推动企业绿色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从而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应合作建立快递碳排放监控平台,建立一套通用性强的碳排放检测模型,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碳排放检测上。除此以外,碳排放透明还可以帮助企业在未来自身的碳税未完全使用的情况下,通过碳交易、碳补偿的方式在碳税市场上出售获得额外盈利。

猜你喜欢
包装材料郑州市绿色
屋顶纸盒灌装机包装材料灭菌模拟模型
纸盒无菌灌装包装材料灭菌工艺优化
贠红松作品选
该拿快递、外卖包装材料怎么办
郑州市发展战略创新与重构
关于网购产品快递包装材料选择的分析及研究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