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21(十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2022-01-24 13:35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群众

李 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责任编辑 吕红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政党是不是先进的,就看它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还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和选票为中心。西方政党在竞选时都会高喊造福人民,但一旦执政往往都把人民抛到九霄云外。因为他们只是代表本国特定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是以资本和选票为中心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这些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屡屡为一己私利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勾心斗角、大打出手、乱象丛生,甚至丑态百出,愈演愈烈,先前被捧为“民主”“自由”的西方政治神话在世人面前彻底破灭。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长夜如磐、风雨如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陈独秀说:“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李大钊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2020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崇高使命作了深度刻画。

毛泽东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从青年时代就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需要扎根于群众之中,“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开创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群众路线,是构成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邓小平曾经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面对十年浩劫造成的损失,面对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现状,带领全党毅然决然地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

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的继承者、实践者、发展者,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朽丰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功之本

百年来,世界多少政党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被淘汰出局,中国共产党却由诞生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9500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意气昂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而今正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阔步奋进。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和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引起世人持续不断的高度关注。

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我们党百年辉煌的真谛。他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国外不少政要、学者也不约而同地在探讨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其中不乏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和“密码”,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及毛泽东的人民情感时就说道:“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这个预言,后来完全被事实证明。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库恩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人民保持着紧密联系,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独一无二的实践和创新。”

由欧洲部分国家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组成的欧洲左翼党第一副主席莫拉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中共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实践比比皆是、举不胜举。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百年苦难辉煌,付出惨烈牺牲。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甘愿牺牲一切,甚至生命。世界上也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制定政策不是从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世界上更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以百年为跨度来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绘制了“两个一百年”的蓝图。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给本国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百年巨变,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迈进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但不可否认,我们党正面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严峻挑战和重重难关接踵而来。从国际环境看,西方国家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将伴随我们强国复兴的全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因环境污染、医疗安全、教育公平、住房保障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越来越凸显,社会运行的风险不断增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说:“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我们相信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一定能够自立自强、守正创新、排除万难、走向胜利,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关键是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是真正的主人,代表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利益所在,始终站在人民一边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所系。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自觉选择站在最大多数人的一边,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业。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等等。所有这些,都已经转化为党和人民卓有成效的实践,使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日子越过越好。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动员指导人民开展新的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在分配问题上,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超越阶段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各个方面齐头并进,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由人民评判。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

坚持群众路线和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历史表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欣欣向荣;背离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党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

坚持走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要诚心诚意、实打实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当前,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发展是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他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网上群众路线”的新概念。从实行群众路线,到实行网上群众路线,运用科技的力量,把群众路线引向更深入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创造,开拓了群众路线的新格局,推进了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从1994年4月20日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开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这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也将深刻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截至2021年6月,中国有10亿多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

关键在于为人民干出实绩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来自历史,源于人心,根本在于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幸福,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生活在新中国,人民是幸福的。20世纪上半叶,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至多不过勉强维持生存,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今天,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0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稳居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万多人民币,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国家发展,并分享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惠及绝大多数人口的发展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人口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20年我国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一个曾有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如今已是全球事务的核心参与者。在这样一份令人感受深刻的成绩单面前,就不难理解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成绩的认同。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支持不是因为她本身的名字,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成绩……她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大庆铁人王进喜有一句名言:“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是靠随便说说的,而是完全靠干出来的,靠为人民服务的政绩得到人民信任和拥护的。

猜你喜欢
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