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鼻咽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2-01-25 04:17曾凌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鼻咽癌放化疗医师

曾凌宇

(茂名市人民医院核磁共振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鼻咽癌是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鼻咽顶壁、侧壁,改变的发病率同感染、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相关[1]。多数患者确诊鼻咽癌后处在晚期阶段,因此通常应用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准确对放化疗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指导医师合理指导及调节治疗方式,巩固疗效,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临床医师常用的放化疗预后评估方式,但是单纯应用存在一些局限性。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属于一种无创性的灌注成像方式,由Detre和Kwong于1992年提出,同时在鼠实验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随着技术应用及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ASL也日益成熟,该技术因具有无创、快捷及不受大脑血脑屏障影响等优势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检查中[3]。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应用DWI联合ASL对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便于指导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接收的51例接受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0.14±2.05)岁;肿瘤TNM分期:Ⅱ期15例,Ⅲ期30例,Ⅳ期6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鼻咽癌,肿瘤TNM分期在Ⅱ~Ⅳ期;②患者临床治疗完全,均接受放化疗治疗;③本人知情同意并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理资料或者临床资料不完全的患者;②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采取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放疗应用调强适形放疗技术,主要应用直线加速器6~8 mV高能X线,1次/d,5次/周,单次放疗剂量2~2.24 Gy,总剂量在70 Gy左右,共计放疗33次。具体治疗方法主要是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头颈部固定在C枕上,以舌骨水平同体中线交点为定位中心,借助CT增强扫描实施定位,照射野选择头顶部到锁骨头下5 cm,层厚大于3 mm。化疗主要是采取TP方案,具体给药是紫杉醇240 mg、顺铂120 mg分为3天(d2~d4),重复21 d。同步放化疗,放疗的同期每周给予顺铂50 mg进行增敏化疗,同步放化疗后1个月辅助化疗两个周期,主要是给予紫杉醇210 mg/次,1次/d,奈达铂60 mg,1次/d,d2~d3,重复21 d。

放化疗治疗前后接受DWI、ASL检查。主要是应用GE SIGNA Creator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扫描范围自鞍上池到胸锁关节面,涵盖鼻咽部、颅底以及咽后淋巴结,在检查的时候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头部先进,嘱咐患者平静呼吸且检查期间需避免做吞咽动作。DWI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平面回波,激励次数为1次,b值选择0 s/mm2、800 s/mm2。ASL扫描参数如下:重复时间4 632 ms,回波时间10.5 ms,视野240×240 m,重复激发次数3次,层厚4 mm,层数36层,标记延迟时间1.5 s,扫描时间4 min 29 s,对全脑进行扫描。

1.3 图像处理及结果分析

所有的ASKL图像均是输入到检查仪自带工作站中处理,数据输送到ASL灌注分析软件,自动生成肿瘤局部血流量图,调节窗宽与窗位。安排2名神经科影响医师诊断结果对ASL图像做阅片及分析,同时结合DWI图像进行对比观察,由DWI图像生成ADC图像,随机选取3个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ADC值,取三次均值为肿瘤平均ADC值,且ADC图上寻找肿瘤实性区域扩散受限最显著、最不显著区域,放置ROI作为肿瘤最高及最低ADC值,观察病变情况。51例鼻咽癌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的DWI、ASL图像,获得患者治疗前后DWI图像异常灌流面积(SDWI)、ASL脑血流异常灌注面积(SASL),以SDWI、SASL有无差异评价放化疗治疗效果。

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将肿瘤分成三组:①完全缓解组: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消退率为100%;②部分缓解组:肿瘤部分好转但仍旧存在残留,肿瘤消退率在30%以上;③治疗抗拒组:肿瘤消退率低于30%或者肿瘤体积经治疗增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DC值同肿瘤消退率

51例患者经检查,病灶完全消失的有12例,肿瘤消退率在30%以上的有30例,治疗抗拒的有9例。鼻咽癌的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全部肿瘤平均ADC值、最高ADC值与最低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平均ADC值与最高ADC值在组内较低,肿瘤消退率明显,治疗抗拒组平均ADC值与最好ADC值均最高,见表1。

表1 鼻咽癌放化疗后不同疗效组ADC值同肿瘤消退率( ± s)

表1 鼻咽癌放化疗后不同疗效组ADC值同肿瘤消退率( ± s)

注:与平均ADC值比较,a P<0.05;与最高ADC值比较,b P<0.05;与最低ADC值比较,c P<0.05。

2.2 患者放化疗治疗前后异常灌注区比较

51例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SDWI、SASL、SASL-SDWI均显著低于放化疗前(P<0.05),见表2。

表2 患者放化疗治疗前后异常灌注区比较( ± s,cm2)

表2 患者放化疗治疗前后异常灌注区比较( ± s,cm2)

3 讨论

近年来的学者研究显示[4],应用DWI联合ASL这两种影像技术可显示脑血管疾病者脑组织低灌注特征及范围,同正常群体对比可提供给医师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准确信息,这样就为相关疾病的早期干预及降低致残致死率奠定坚实基础。而现阶段关于DWI联合ASL用于判定癌症患者放化疗治疗效果的研究相关报道较少,对此本次研究就纳入了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本研究放化疗治疗前后经DWI联合ASL测定,经DWI显示ADC值,显示临床疗效同平均ADC值与最高ADC中存在相关性,主要是DWI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提供进行定量测定的ADC值,借助ADC值间接显示肿瘤微血管舒张情况,肿瘤坏死可引起组织缺氧,放化疗前含坏死组织成分的肿瘤可能比无坏死实体瘤表现出更高的ADC值,通过这一结果的测定就可以用于预测肿瘤化疗效果[5]。51例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SDWI均低于SASL,认为ASL与DWI不匹配可提示疗效,这也显示出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ASL能够全面地反映出缺血性脑血流并血流灌注情况,动态显示血流灌注恢复情况,这样便于指导临床中对肿瘤疾病放化疗治疗的预后判定。

综上所述,针对鼻咽癌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通过在治疗前后借助DWI联合ASL的影像检查,能够早期准确地掌握放化疗治疗效果,便于及时调节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合理治疗提供可靠参考借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咽癌放化疗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