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对血运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的价值及关键思路分析

2022-01-25 04:17蔡述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肠系膜肠梗阻主观

蔡述洪

(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肠系膜血管内血管栓塞造成,随着血栓的持续形成,不仅会引发肠管血液循环障碍,甚至还会使患者丧失肠蠕动功能,停止肠内容物运行。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1],血运性肠梗阻具有发病率低、起病隐匿等特点,加之病变部位较深、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血运性肠梗阻诊断仍是目前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或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的90例血运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旨在探究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对血运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及应用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放射科收治的90例血运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与试验组两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或术后病理诊断检查关于血运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诊疗资料;③所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吐、腹胀、腹痛、黑便、停止排气或排便等临床症状;④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造影剂过敏者;②年龄不满18周岁的患者;③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参考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2.68±5.43)岁。试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2.74±5.3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相关参数设置 疾病诊断期间,参考组患者选择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的优维显(国药准字H10970164,对比剂浓度为370 mgI/mL)作为造影剂,流速调整为5 mL/s,使用剂量应按照患者的理想体质量进行计算,具体给药剂量公式:体质量(kg)×0.9。为避免造影剂注射后出现血管栓塞等问题,医护人员还应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剂量为40 mL)进行冲洗。实施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时,医护人员应将管电压调整为100 kV,电流250 mA,层厚3 mm,层间距3 mm,螺距0.8,准直0.625 mm×64层,矩阵512×512,机架转速0.35 s/r,重组层厚调整为0.67 mm,层距调整为0.33 mm。

试验组患者选择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碘佛醇(国药准字H20113430,对比剂浓度320 mgI/mL)作为造影剂,注意在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期间将管电压调整为100 kV,其余的相关参数设置情况与参考组基本一致。

1.2.2 检查方法 检查前,医护人员应要求患者去除耳环、假牙等佩戴在身上的不必要物品,以免金属伪影对获得的影像学图像造成不良影响;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流程,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检查体位,叮嘱患者放松身心,并保持平和、正常的心态。进行肠系膜血管造影与腹部多期增强扫描时,应统一使用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Perspective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前,医护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训练方式,叮嘱患者完成吸气活动后应注意屏气,并将扫描范围限定在患者的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之间。重组扫描所得图像后,将其全部传输至西门子公司提供的PACS系统软件中,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例如容积成像、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

1.2.3 图像分析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2名主治医师进行图像分析,详细查看患者的肠周渗出、肠腔扩张、腹腔积液以及梗阻段肠壁增厚水肿等异常情况;分析所选患者的肠系膜血管造影结果,并对肠系膜动脉、肠系膜静脉的栓塞情况进行深入分析[2]。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并比较其血管图像主观评分和血管图像客观评分。

主观评分标准[3]:图像质量非常高,血管边缘未出现伪影,且血管连续、清晰,记为1分;图像质量较高,血管边缘伪影相对较少,血管连续,且能够准确评价患者的血管腔,记为2分;图像质量一般,血管边缘出现中度伪影,血管连续,但能够评价患者的血管腔,记为3分;图像质量较差,血管边缘出现严重伪影,血管错位或中断,无法评价患者的血管腔,记为4分。

客观评分标准:包含信噪比、噪声比、噪声、CT值等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管图像主观评分

试验组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血管图像主观评分为(3.09±0.57)分,肠系膜静脉血管图像主观评分为(3.18±0.42)分,与参考组患者的(3.27±0.68)分、(3.32±0.5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管图像主观评分对比( ± 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管图像主观评分对比( ± s,分)

2.2 两组患者的血管图像客观评分

试验组患者的信噪比、噪声比、CT值评分均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管图像噪声值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管图像客观评分对比( ±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管图像客观评分对比( ± s,分)

3 讨论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指导疾病后期治疗,临床应积极探寻有效、快速、确切的早期诊断方法[4]。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检查是临床用于血运性肠梗阻诊断的几种常用方式,据王丽等学者[5]研究指出,伴随着急诊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螺旋CT已经成为明确血运性肠梗阻患者发病原因、病灶位置以及形态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在血运性肠梗阻诊断中应用螺旋CT,既能确定患者适于哪种治疗方法,又能对预后评估产生重要影响。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血管图像主观评分、肠系膜静脉血管图像主观评分、血管图像噪声值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信噪比、噪声比、CT值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血运性肠梗阻诊断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与低管电压检查的方式能够获得更清晰的扫描图像,进而帮助患者改善检查结果,可作为辅助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对血运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既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使放射科医师获得更加清晰、完整的图片,进而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导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持续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肠系膜肠梗阻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