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1-25 04:17陈秋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胆囊癌准确性彩色

陈秋萍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胆囊癌主要是指临床中发生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现象,是胆道系统中较为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胆囊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胆囊结石、特殊类型的胆囊病变、遗传因素、胰胆管汇合异常等导致的,患者多数表现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多数胆囊癌患者早期不存在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的诊断难度较大,若不及时展开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胆囊癌的临床诊断中有效的诊断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是促进患者预后的基础和制定针对性治疗计划的前提[2]。为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多层螺旋CT诊断对于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我院针对收治的疑似胆囊癌患者67例展开了观察及诊断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疑似胆囊癌患者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3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7.78±3.69)岁,其中上腹部包块23例,上腹部疼痛65例,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36例,腹胀20例,消瘦33例。67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后确诊60例。

本次诊断实施之前,67例疑似胆囊癌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观察的目的、形式、内容和结果等展开了详细的了解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观察均已排除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有影像学诊断禁忌及不同意参与本次观察的患者。

1.2 方法

针对67例疑似胆囊癌患者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多层螺旋CT诊断,具体诊断流程如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5.0 MHz,检查之前要求患者空腹8 h以上,检查之前协助患者采用多种体位,在患者上腹部实施多切面的常规探查处理后详细记录好检查结果,针对检查结果不如意的患者应叮嘱患者多喝水,采用膝胸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的超声检查,最大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及准确性。

多层螺旋CT诊断:采用飞利浦生产的多层螺旋CT诊断扫描仪,将扫描仪的各项参数设置为螺距5.0~10.0,层厚5.0~10.0 mm,电压120 kV,管电流200~350 mAs,WL设置为40~65,WW设置为200。叮嘱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肉食,并在接受检查前一晚8时后禁食。检查当天协助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促使扫描部位能顺利地伸入扫描架的孔内实施针对性的扫描处理。扫描方式主要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自患者肝顶至胰头钩突部位实施仔细全面的扫描处理,扫描过程中应指导患者保持静止状态并屏气,1次屏气连续扫描20~30层。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多层螺旋CT诊断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包括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行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结果

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3.33%(56/60),特异度为57.14%(4/7),准确性为89.55%(60/67),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 单位:例

2.2 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

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71.43%(5/7),准确性为94.63%(63/67),见表2。

表2 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 单位:例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比较

三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n/m)]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胆囊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胆囊癌的分型及分期主要如下:(1)分型:①乳头状腺癌,可能是由乳头状或息肉恶变而来,肿瘤向着胆囊腔内生长,对胆囊排空进程产生影响,肿瘤表面存在溃疡,极易引发感染现象;②浸润型腺癌,占据腺癌的70%,会导致胆囊缩小,胆囊壁变硬且变厚;③硬化型腺癌,可同时伴随胆道硬化存在,会导致胆道任何部位出现梗阻;④黏液型腺癌,肿瘤松软度较高,极易出现破溃而引发胆囊穿孔的现象。(2)分期:①Ⅰ期: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内,即原位癌;②Ⅱ期:肿瘤侵及肌层部位;③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④Ⅳ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⑤Ⅴ期:肿瘤组织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远处转移等。

以往临床中针对胆囊癌患者一般实施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于经济方便、易操作、无损伤、无辐射等优点逐渐成为首选的诊断方式之一,超声诊断下胆囊癌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的不均匀增厚表现,囊腔内存在较为固定的形态位置,不伴随声影的出现,回声强弱不一的息肉样光团存在。一般按声像图特征将胆囊癌分为四型:腔内型、厚壁型、肿块行、混合型。通过超声检查能直接性地将胆囊壁的增厚水平或腔内肿块、囊壁的息肉样或乳头样病变显示出来,还可以直接显示淋巴结的转移灶和肝脏的受侵情况,对进展期的胆囊癌诊断准确性较高[3]。B超诊断胆囊癌的优势表现为能全面地检查癌灶血流情况,胆囊癌患者在超声诊断下多数可以在癌肿和胆囊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方便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CT诊断能全面清晰地将胆囊癌原发病变位置、形态、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等显示出来,还能在手术治疗前明确患者胆囊癌的分期,帮助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评估预后效果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在CT平扫之后为患者实施增强扫描的处理,能更好地显示出胆囊壁的形态,方便影像学医师鉴别诊断,且多层螺旋CT的扫描能更好地诊断出胆囊壁局部不规则的增厚形态变化,对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较高,将淋巴结前后径达10 mm以上作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4],同时结合淋巴结的形态学特点高度考虑是否存在转移表现。CT增强诊断胆囊癌的具体表现为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厚的胆囊壁显著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扫描持续增强;胆囊被软组织肿块占据,肿块型患者的胆囊腔存在显著缩小及消失的表现,肿块密度缺乏均匀度、强化较高,各期均表现为不均匀的强化表现。而结节型患者单发或多发结节从胆囊壁向腔内突入,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肿块持续性增强,但并不十分明显[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的67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与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患者无显著差异,诊断准确性均较高,说明在胆囊癌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诊断及超声诊断的价值均较高,临床诊断时有必要应为患者实施两种诊断相结合的诊断方式,避免和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利于疾病的确诊及早期治疗。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多层螺旋CT诊断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均较高,建议结合两种诊断方式进一步明确诊断,促进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胆囊癌准确性彩色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