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2022-01-25 04:17谢卡飞毛丽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气胸符合率影像学

谢卡飞,周 成,毛丽烨

(1广东祈福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1495)

(2广东祈福医院胸外科 广东 广州 511495)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Ⅰ期肺癌10年生存率为92%,因此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1]。恶良性病变的肺结节在影像学中具有相似的表现,因此难以通过影像学鉴别结节的良恶性[2-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且诊断的正确率较高[4]。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通过CT断层扫描,可明确病灶大小、位置,降低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操作难度,同时提高了组织取材的成功率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5]。但目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结节的诊断效果研究仍较少,故本研究将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效果,为临床使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不同大小肺结节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2.36±11.87)岁;病变位于上叶53例,中叶26例,下叶11例;病灶直径4.6~85.4 mm,平均(18.3±13.6)mm。

1.2 方法

患者于术前均行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心肺功能检查。术前一星期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练习浅吸气状态下屏气。CT仪器使用飞利浦64排CT(型号:455011009021;探测器材料:稀土陶瓷;图像重建:20幅/s;高压发生器:60 kV;空间分辨率:241 P/cm)为主;选用18 Ga×15 cm BioPinceTM全自动活检针和17 Ga×11.8 cm Argon同轴套管针(Argon Medical Devices USA&Canada),自制金属体表定位标记物。根据术前CT检查明确结节位置、大小,进而确定穿刺位置、患者穿刺时的体位,进针角度、深度通过最大层面的穿刺平面来确定。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后行常规消毒铺巾,使用2%利多卡因(厂家: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厂家准号:H42021839)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后指导并在患者屏气的状态下使用18 Ga×15 cm BioPinceTM全自动活检针进行穿刺,穿刺一定的深度后,再次行CT扫描确认。确认到达相应的病灶区域后应用活检枪进行取材,使用10%中性甲醛固定标本并及时送检。术后再次行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嘱患者平卧休息3 h,密切观察患者术后24 h的生命体征,若出现不适立即行CT、超声等相应检查,若患者术后出现气胸,气胸<20%且症状较轻,不需处理;若气胸>30%,患者出现憋气、胸闷等症状,需行胸腔闭式引流。若患者出血量较小则不做处理,若出血量较大,则给予凝血酶肌注(厂家: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厂家准号:H20051839),1次/d,连续3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90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活检结果阳性即为恶性病变,穿刺结果为良性,需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治疗后病灶缩小、消失及病灶稳定在半年以上,才可确定病理正确,穿刺结果与临床结果比较得出诊断符合率;统计收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结果

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为恶性病变67例(74.44%),其中39例为肺腺癌(58.21%),13例为肺鳞癌(19.40%),6例为肺小细胞癌(8.96%),2例肺肉瘤样癌(2.99%),4例肺大细胞癌(5.97%),1例未分化癌(1.49%),2例肺转移癌(2.99%);诊断为良性病变23例(25.56%),其中12例为慢性炎症(25.17%),7例为肺结核(30.43%),2例为肺真菌感染(8.70%),1例为硬化血管瘤(4.35%),1例为错构瘤(4.35%)。

2.2 穿刺病理结果

90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取材成功,11例患者结节直径≤10 mm,28例患者结节大小为10 mm<直径≤20 mm,24例患者结节大小为20 mm<直径≤30 mm,27例患者结节直径≥30 mm。79例(87.78%)患者肺穿刺活检结果与临床检测结果相符。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不同大小、不同性质结节的诊断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2.3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90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后20例(22.22%)患者出现气胸,24例(26.67%)患者穿刺后出现肺出血。气胸的发生率与结节大小及穿刺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大小、结节性质、穿刺深度及取材组织数与肺出血的发生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肺部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6]。肺结节与肺部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并且肺部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类型、位置及分期密切联系,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在肺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7-8]。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方法较多,如痰液细胞学检查、外科胸腔镜活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等。其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优势更为明显,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病灶小、病变影像学现象不明、较深的病灶区具有操作简单、确定位准确、对患者的创伤小、安全性更高的优势[9-10]。大量研究表示[11-1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对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不同大小结节诊断较比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尚少。故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不同大小结节中的诊断效果。

据本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90例患者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67例(75.56%),良性病变23例(25.56%),潘良东等[13]研究显示由细菌性、结核性、错构瘤、尘肺及恶性肿瘤造成的肺结节,70%有临床意义的肺小结节均具备恶性肿瘤的特征。90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取材成功,79例患者肺穿刺活检结果与临床检测结果相符,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87.78%,与相关文献报道穿刺成功率在88%~100%,诊断率在80%~99%基本一致[14-15]。进一步探讨发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不同大小结节的诊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利用影像学的优势方法,避免了普通影像学(常规CT、超声等)图像分辨率低的缺点,同时由于CT图像不重叠,可清晰显示出普通影像学检查不到的部位及呈现出清晰的图像效果,使得不易发现的小结节检出率提高。根据不同性质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虽然不同性质结节的诊断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从诊断符合率中看出纯磨玻璃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可能原因是纯磨玻璃结节细胞含量较少且病灶组织淡薄,取样时难以保证取样标本,进而影响诊断符合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0%,以气胸、肺出血为较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状况[3]。9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后20例(22.22%)患者出现气胸,24例(26.67%)患者穿刺后出现肺出血,结节的大小及穿刺深度都与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有关,结节越小、穿刺越深,在穿刺取样时可能更容易对周围肺组织、血管造成损伤,提高了气胸、肺出血的概率。结节性质、取材组织数是造成肺出血的原因,磨玻璃结节的自然回缩力弱于实质性结节,且大部分磨玻璃结节顺着肺泡壁生长,取样时容易损伤血管同时回缩力弱,导致磨玻璃结节肺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实质性结节;取材组织次数越多对肺组织、血管损伤越大,导致取材组织次数越多患者肺出血概率升高[16]。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气胸符合率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