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车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

2022-01-28 06:55马隆飞李宗涛
体育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步车步态脚尖

马隆飞,李宗涛

根据Newell’s 动作发展模型理论,幼儿动作发展是连续的动作发展变化过程,受环境、个体和及任务因素的制约。学步车于17 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在育儿领域被广泛使用,是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任务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超八成的婴幼儿使用或曾经用过学步车,且近七成的父母相信使用学步车能够促进幼儿行走动作技能的发展,但在学术界,学步车与婴幼儿动作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其利弊并不清晰。遂本文围绕筛选出的20 篇文献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发文表明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Thein 等研究发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的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Singapore modified version,DDST-S)结果异常,并认为使用学步车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动作发展。但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Badihian 等研究认为使用学步车不会延缓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另外Yaghini 等通过年龄和发展阶段问卷(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ASQ)发现,使用学步车对婴幼儿12 月和18 月时的动作发展没有显著性影响。综上,可以看出学步车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尚不明确,先前研究结果有待于综述与梳理。因此,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国外相关研究资料,系统综述学步车使用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作用,以期初步确定学步车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为育儿领域提供指导,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Google Scholar 4 个数据库开展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工作。在文献资料的检索过程中,以 “婴幼儿”“学步车”“动作发展”为中文检索关键词,以“infant/baby/toddler”“infant/baby walker”“motor development” 为外文检索关键词,中国知网、万方采用“婴幼儿”AND“学步车”AND “动作发展”,PubMed 和Google Scholar 采用(‘baby’OR ‘infant’OR ‘toddler’)AND(‘baby walker’OR‘infant walker’)AND(‘motor development’OR‘development’)检索策略,文献检索过程中未对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限定。

1.2 文献筛选与使用

筛选标准:(1)文献资料的筛选由2 位研究人员同时进行筛选,对于存在异议的文献经与婴幼儿研究专家商讨后,再确定文献是否符合标准;(2)文献应在摘要或结论部分提及学步车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

筛选结果:中国知网及万方相关文献篇数为0,PubMed 和Google Scholar 得到的文献数量分别为17 和1 800 篇,按照筛选标准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一步筛选,并排除重复文献,最终得到符合本文标准的文献,文献检索、排除和纳入流程见图1。文献资料数量为20 篇,围绕20 篇纳入文献,从动作发展、步态和姿势控制展开讨论(表1)。

图1 研究流程图Figure 1 Research flow chart

表1 学步车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the baby walker on infants′ motor development

2 研究结果

2.1 学步车使用与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

过度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柳叶刀》 于1972 年首次刊登了学步车的使用与婴幼儿动作发展关系的文章,文中提到过度使用学步车或使用不当会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该观点的提出打破了学步车能够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的传统感觉或印象,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纷纷投入该领域的研究。Crouchman根据使用学步车的时间,将受试婴幼儿分为高频使用组(时间超过2 h)、低频使用组(时间低于2 h)及无使用者3 组,结果发现:当受试婴幼儿9 个月大时,高频组与低频组(<0.03)、无使用组(<0.01)相比,其俯卧位动作发展产生了显著性的差异,表明过度使用学步车会延缓婴幼儿俯卧位动作发展。Engelbert 等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使用学步车会致使11 个月大的婴幼儿出现持续性的脚尖走路及小腿肌肉挛缩的问题,另一名婴幼儿出现动作发展迟缓、爬行不对称等问题,因此,该学者认为每天使用学步车超1 h,便会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Talebian 等于2015 年招募300 名婴幼儿,根据婴幼儿使用学步车情况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通过为期2 年的面对面及电话访问跟踪调查,发现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婴幼儿爬、站、走等动作技能的发展晚于无使用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0.001)。学步车的使用与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之间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Garrett 等通过横断面的研究认为当学步车的使用时间累计达24 h后,婴幼儿习得独立行走的时间会延缓3.3 d,单独站立的时间延缓3.7 d。Catela 等招募202 名受试婴幼儿,探究使用学步车与婴幼儿习得独立行走的时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发现学步车使用者习得独立行走的时间晚于无使用者,其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0.01)。Burrows 等认为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动作发展较无使用者滞后11~20 d,其延缓程度受使用学步车的频率和时间的影响。

部分学者采用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量表等研究方法,探究学步车与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使用学步车会影响婴幼儿正常的动作发展历程。Thein 等通过DDST-S 对185 名受试者进行测试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占总受试者人数的90%,且18 名经常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的DDST-S 测试结果出现异常,而无使用者并没有出现异常情况。Siegel 等使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和动作发展对109 名婴幼儿测试,观察到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不仅在坐、爬、站等动作技能的发展均晚于无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而且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和动作发展的得分均低于无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其影响程度与使用学步车的频率、时间和学步车的类型有关。此外,Bezgin 等采用艾伯塔婴幼儿动作发展量表探究学步车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得分显著低于无使用者,实验结果表明学步车的使用对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鉴于使用学步车不仅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还会危及婴幼儿生命安全,加拿大于1989 年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条令禁止学步车的生产销售,维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AAP 于2001 年就学步车与婴幼儿动作发展问题上发表声明: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当然,也有个别研究认为学步车对婴幼儿动作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学步车的使用会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使用学步车与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之间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当剂量达到每天使用2 h(或每天使用30 min,连续使用达1 个月时),婴幼儿即会出现爬、坐、站立等动作发展迟缓的问题,但两者产生影响效果的具体临界值和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的背后机制并没有详细的报道,其机制可能是学步车的介入让婴幼儿在习得独立行走之前的练习(尝试探索)阶段缺失,或学步车的支撑和包裹作用引发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从而导致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

2.2 学步车使用与婴幼儿步态发展异常

使用学步车还会导致婴幼儿步态异常。步行过程中脚跟不接触地面而采用脚趾部分与地面接触的步行方式称为用脚尖走路。有研究表明:用脚尖走路与过度使用支撑物、感觉统合失调、视觉障碍等众多因素有关,长期采用错误的步态,容易导致婴幼儿出现关节僵硬、肌肉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Krivova 等通过实验探究使用学步车与用脚尖走路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发现使用学步车的时间与婴幼儿用脚尖走路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即婴幼儿使用学步车时间越久越易出现用脚尖走路的错误步态,且使用学步车是引起婴幼儿出现特发性脚趾走路的因素之一。Schecter 等在研究中发现,使用学步车的107 名受试婴幼儿中有91%出现异常步态模式,其中73%出现用脚尖走路步态,11%出现扁平足步态。Kauffman 等将6 对双胞胎受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婴幼儿每天使用学步车2 h,当婴幼儿能够独立行走4 步时,实验人员通过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对受试婴幼儿的股直肌、屈髋肌群的肌电进行测试,观察婴幼儿行走过程中肌群肌电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行走过程中,对照组屈髋肌群持续用力时间久于实验组对象,并可以观察到对照组的内收肌群不断用力调整其冠状面的稳定性,而实验组无法观察到与对照组相同的现象,且实验组的重心在冠状面有较大的波动,该实验结果证明每天使用学步车达2 h不仅会抑制婴幼儿冠状面稳定能力的发展,还会导致婴幼儿步态发展异常。Melike 等通过对193名实验对象的调查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学步车的人数约占57.5%,而且与无使用者相比,使用者异常步态(<0.01)和用脚尖走路(<0.05)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Mete 等通过测试200 名婴幼儿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与无使用者相比其异常步态(<0.01)和用脚尖走路(<0.01)的发生率成极显著性差异。Melike 等和Mete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使用学步车会显著增加婴幼儿异常步态的发生率。

最近,Chagas 等运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研究婴幼儿行走过程中的步态特征时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的步行速度较慢(特别是独立行走后的1、3、4、5 个月),支撑和摆动时相较长,步行过程中矢状面内膝关节屈伸角度较小、髋关节屈伸角度较大。Kauffman 等同样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行走过程中膝关节屈膝角度小于无使用者,可以从肌电图中观察两者股直肌不同的肌电特征。

综上,使用学步车容易导致婴幼儿出现用脚尖走步、扁平足等异常步态。使用学步车导致婴幼儿出现异常步态的原因可能是学步车对婴幼儿有过度支撑作用,抑制婴幼儿冠状面平衡控制能力的发展,且相关研究认为冠状面稳定性在婴幼儿的步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推测:学步车抑制了婴幼儿冠状面横向平衡控制能力发展,可能与其步行速度较慢、支撑和摆动时相较长有关。

2.3 学步车使用与婴幼儿姿势控制

使用学步车也会导致婴幼儿姿势控制异常。Kauffman 等研究学步车的使用对婴幼儿行走步态的影响时,发现处在学步车内的婴幼儿上体前倾并伴有髋关节屈曲增加的现象,且依据臀肌的肌电特征无法解释髋关节屈曲增加的现象。Schecter 等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学步车的107 名受试婴幼儿中,有85%的婴幼儿在学步车中呈现上体前倾45°的姿态,96%的婴幼儿对头部姿态控制较差,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学步车会造成婴幼儿头部及躯干的姿势控制异常。Bezgin 等采用躯干控制节段性评估(Segmental Assessment of Trunk Control,SATC)方法研究学步车的使用对婴幼儿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婴幼儿躯干平衡能力总分和对有节奏的推动的反应均显著低于无使用者(<0.05)。Bezgin 等的实验结果同样表明,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婴幼儿姿势控制异常。

根据婴幼儿动作技能发展规律,婴幼儿习得爬行动作技能的时间为出生后的5~12 个月。相关研究显示,爬行扩大了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和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这不仅能够丰富婴幼儿的知识、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也能够促进其感觉统合系统、手眼协调性、空间意识的发展。如果爬行阶段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婴幼儿爬行阶段的空缺和爬行锻炼不足。相关研究显示,婴幼儿时期爬行锻炼不足或空缺,会导致婴幼儿出现动作姿势模仿能力发展水平滞后和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综合以上,学步车的使用导致婴幼儿过早站立,可能是其上体前倾、头部及躯干控制模式异常的原因,而使用学步车导致的爬行缺失及感觉统合失调可能是婴幼儿站立行走后姿势控制方式改变、控制能力较低的原因。

3 结论

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果认为学步车会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婴幼儿爬、站、行走等动作发展迟缓,出现用脚尖走路的异常步态和对躯干及头部姿势控制异常等问题。因此建议育儿过程中,慎重使用学步车,应按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自然发展;当婴幼儿出现用脚尖走步的异常步态、头部及躯干控制异常等问题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情况恶化。

猜你喜欢
学步车步态脚尖
用不用学步车
步态识人
都是调皮惹的祸
能充电并识别步态的新设备
步态异常,老人病了
踮起脚尖
学步车有危险,到底该不该用?
糖葫芦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别让“学步车”阻碍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