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警醒,筑牢防线
——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风险防控项目案例分享

2022-02-01 03:46胡为民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办预警防控

■文/胡为民

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动以宣教为先,意在突出预防、堵塞漏洞。在此背景下,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借助推进社保经办省级统筹的契机,顺应省级统筹和省级大集中系统运行要求,推动全省经办风险防控工作统一实现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开展了业务经办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思路

长期以来,受限于经办人手不足、专业能力匮乏、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各级社保经办风险防控手段仍以不定期检查、事后档案检查、业务信息抽查为主,在目前社保业务繁多的情况下,传统风险防控模式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经办业务风险防控工作。广东省社保局在开展了多次走访调研后,结合风险防控咨询机构的意见,确定了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社保经办业务为核心、以大数据运用为重点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思路。

以风险防控信息化为基础,围绕风险防控信息化开展项目实施。从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公司业务风险防控的经验来看,未能结合信息系统的风险防控体系很难取得良好成效。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业务量大、人手不足、风险防控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依赖传统业务档案检查的模式检查效果不理想,导致风险防控工作难以有效落地。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需围绕着风险防控信息化进行,各项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梳理需要考虑信息化实施的问题,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风险防控“进程序、进系统”。

以社保经办业务为核心,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至一线工作人员。从以往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多数时候着重于解决职责分工、制度与机制建立等层面的问题,由于统筹困难、协调难度大、项目实施复杂等原因,未能有效深入社保业务。全面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要将社保业务的风险防控放到最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和资源,做好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保核心业务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将风险防控的核心放到具体业务上,将关口前移至一线工作人员——一线工作人员既是业务经办人员,也是“稽核”人员。

以大数据运用为重点,建立动态预警机制。社保经办业务的风险防控要采用积极预防、及时干预的原则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社保业务数据,将刚性的制度规定、可量化的业务数据等设置为系统风险预警指标。按照事前预防控制,事中在线核验、多级复审、适时预警,事后检查、筛查的功能要求,设定相应的预警阈值,并明确预警流程和处理程序,实时控制异常违规行为。

同时,各地社保经办机构需响应社保经办改革要求,社保经办机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需紧密结合各项改革措施,评估改革事项对经办要求及业务流程的影响,创新思路,更加贴合社保经办业务发展趋势,避免闭门造车脱离社保经办业务改革实际。

项目实施方案

广东省社保局立足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社保经办业务为核心、以大数据运用为重点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思路,持续开展了业务经办风险防控手册编制、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风险防控信息化设计与开发3 大块内容。

业务经办风险防控手册编制。随着广东省社保业务系统逐步实现省级统筹,以社保业务为核心,建立统一的业务经办标准以及风险防控要求势在必行;同时,业务标准化也是开展风险评估与应对、梳理风险预警指标的基础。结合各业务系统近500 项业务功能点,广东省社保局全面梳理了208 项业务流程,全面融合了办理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业务风险点、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并对接网办业务和“减证便民”改革,形成全省统一执行的风险防控标准化执行手册。经办业务风险防控手册的编制,能够有效解决各地区在业务经办过程中标准不统一、规则不一致、风险认识不清等问题,推动全省风险防控工作统一实现制度化、标准化,为全省各级经办机构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依据,提高业务经办风险防控能力,形成风险防控常态化机制,推进社保经办业务的省级统筹,也为后续开展全省范围的业务风险评估预警指标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社保风险防控机制主要包括4 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与应对,主要工作是组织梳理业务事项分类,结合业务经办流程,准确识别各业务事项风险点,建立风险评价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形成全省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应对措施清单。二是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风险评估中高风险业务情况,为可进行量化或状态变化可监测的业务变动,设计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判以设置预警区间,针对不同的预警状态,制定不同的预警流程和管控措施。三是数据筛查及比对指标的设计,根据实际经办需要,设计数据筛查项目及数据比对指标,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预警监控机制。四是内控监督检查流程梳理,设计包括业务自查、交叉检查、专项检查、案件调查以及穿行测试的业务模式,结合电子档案实现内控检查方式的全面变革,将内控检查工作深入一线工作人员,形成“人人知风险,个个懂防范”的氛围。

风险防控信息化设计与开发。以风险防控机制梳理为实施内容,以社保业务大数据应用为重点,设计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异常名单、效能分析、内控监督检查信息化模型及需求,整合形成风险防控信息化方案,并开展信息系统开发工作。一方面,通过线上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异常人员名单、数据筛查等,在事前和事中进行风险防控;另一方面,通过效能分析、线上内控监督检查(包括自查、交叉检查、专项检查),实现全地区事后风险分析与管控,强化监督检查责任,转变监督检查方式,真正做到随时可查、随地可查。

项目成功关键因素

广东省社保局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信息化项目成功实施,有以下关键因素值得关注。

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9〕90 号)中“把经办风险防控作为一把手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的要求,广东省社保局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和详细的工作部署,并将此项工作作为2020 年重点工作,持续投入各项资源,指定专门部门及人员支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工作,时刻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及时了解项目动态,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各部门也积极贡献智慧,配合开展业务访谈及调研各项工作,参与风险评估,提出预警、筛查指标修改意见,为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广泛开展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征询与调研。作为一个需要满足全省统筹需求的项目,广东省社保局需了解掌握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需要,征集各方意见。其中,业务经办风险防控手册在参照了多个地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手册的基础上,先后3 次下发到各地市征求意见,并以专项研讨会的形式最终确定;在项目实施期间,借助全省稽核培训的机会,分享了项目实施的思路和内容,引发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广泛讨论,从中采纳了各地市的相关意见;在社保风险防控系统开发过程中,组织开展了系统培训,各地市参与了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多层次、全方位的调研与意见征询,确保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能够满足全省统筹的需要。

引入外部风险管理专业技术机构。要保障项目科学有效实施,离不开专业风险管理技术机构的指导。结合其他地区社保经办机构项目实施经验,广东省社保局引入了知名风险管理技术机构参与风险防控项目实施。一方面,打破传统的风险防控实施的陈旧思维,结合保险机构、企业项目经验,导入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实施理念。另一方面,借助专业风险管理技术机构的力量,保证项目在正确的实施路径指导下优化调整,确保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经办预警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