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区智能服务的保洁车设计研究

2022-02-01 03:42江苏海洋大学高壮壮申屠留芳通信作者张鹏程
工业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激光雷达智能化智慧

江苏海洋大学 高壮壮 申屠留芳(通信作者) 张鹏程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圈,智慧化生活环境是社区的建设目标之一,建立智慧社区智能化服务平台是社区提高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安全保护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社区有很多隐患和不足,智慧社区打破了传统社区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呈现出高度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新格局,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便利[1]。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文章主要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如何合理应用到保洁车设计中,期望通过对保洁车的创新升级,结合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社区保洁服务终端。在方案设计中汲取学术经验进行创新设计,力求从根本问题出发,将智能科技赋予保洁车,以此来完善社区的服务体系,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1 社区智能服务概述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不断完善,传统社区中的很多隐患和不足逐渐显现,其服务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不过,依据国家政策要求,传统社区早在2019 年便迎来了现代化转型,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和改进,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的社区形式在实践中逐渐演变成熟。这类社区也常被称之为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社区各类信息全面采集;通过人工智能提升居民生活体验,提升社区安全等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为管理部门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2]。

智慧社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打造了一系列智能化服务设备,较具代表性的主要包括:智慧门禁、智能停车场、智慧安防系统、智慧家居等。新型社区门禁系统相比传统门禁做出了很大升级,传统门禁使用需要借助外置设备如门禁卡、NFC 手环等,而智慧门禁系统则完全脱离了这些外置设备,以用户人脸数据为核心,利用互联大数据实现人脸数据比对,多场景使用无限制,同时还会精准记录每个人在社区内的行动轨迹。智能停车系统则实现无人化管理,智能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引导并告知用户车位位置,通过接入社区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车位资源最大化利用。智慧安防系统则是社区服务的重中之重,传统社区安防依托摄像头或保安来进行监测,智慧安防系统则充分利用图像采集和数据比对措施,通过AI 云端服务平台,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精准分析画面安全隐患内容,实时发现,及时预警。智慧家居则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以及设备自动化,提升了社区生活的高效性、便捷性与舒适性。

综合来看,社区服务设施会随着智慧社区的服务管理形式不断升级,未来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定制个性化功能以及多功能服务,相比传统社区过于单一的设施服务功能,智慧社区的服务设施将会具备更为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2 社区保洁设施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区的智能化转型,众多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迎来了创新升级。然而在保洁服务方面还是一直不温不火,仍延续着传统社区的保洁模式,具体问题表现为:间歇性保洁工作、清洁不及时、适用性不强、工作效率低且对环境影响大。经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传统社区主要采用与市政一样的保洁车设备,并未针对环境差异化做设备选择或升级改进。传统保洁车早期出现在欧洲的一些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也是通过这些国家的探索研究,才使保洁车得到研发更新。具体来说,其技术发展经历了纯扫式、纯吸式、吸扫式扫路车三个阶段[3]。虽然产品类型众多,但可以根据产品特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手推式、纯扫式、吸扫式、全吸式、吸扫一体式以及全自动式。手推式保洁车是较原始的,其操作方向多变、可人为控制,小巧轻便、噪音较小,但效率相对较低,安全隐患较大。纯吸式保洁车可清扫的垃圾类型较多,可以清扫尘土、积水,同时不易产生粉尘,对环境比较友好,但由于配备了吸尘电机,噪音和体积都相对较大。吸扫一体式保洁车是目前较好的组合形式,其清扫类型全面、适应性强、工作效率较高。不过通过市场保洁车使用数据分析,此类型的保洁车普遍转弯半径较大,维护成本也较高,通常只在市政道路上使用。综合来看,各类保洁车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保洁车需要特定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且人工作业时有盲区,存在很多未知安全隐患;(2)传统保洁车体积相对较大,同时转弯半径较大的弊端使得保洁车不能很好地穿梭在人群中作业,更不利于在人群较密集且建筑高度集中的社区场景中使用;(3)传统保洁车自主化性能不高,且受天气影响较大,不能够全天性不间断的工作,清洁效率也不高。

随着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保洁车的弊端也越多,呈现出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统一性和规范性不高等问题,功能丰富的同时并未做出智能化的升级,于是就加大了操作难度,这也使得物业很难雇佣到合适保洁车驾驶员。与此同时,过度的机械化和功能赋予使得保洁车功耗增大,产生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出现续航时间缩短及充电耗时长等现象。保洁车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出现很多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这也就使得很多设备零件不能同等替换,产品统一性和规范性不高。总的来说,现有保洁车的优势和劣势比较均衡,未来将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 面向社区智能服务的保洁车设计分析

3.1 用户需求分析

面向社区智能化的大环境,人们在享受科技便民性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道路清扫,仅仅是通过保洁人员和机械垃圾车的配合,清除路面垃圾和扬尘。但这种方法往往难以有效防止可吸入颗粒物进入空气,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用户需要一款类似于家用扫地机器人的环境保洁车,可以应用于户外开放场景,在智能化的功能基础上可实现环境的净化工作。针对社区人群较为密集情况,保洁车的通过性与安全性,也是用户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需要保洁车自身尽可能做到轻量化,保证工程作业的必要性,同时不妨碍社区居民的正常通行。由于社区人群类型较多,不同人群的安全意识也各不相同,因此安全性是保洁车设计的重中之重。需要考虑到保洁车的整体布置,整体化设计可以提高整车的封闭性,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设备外露,减少人群与设备之间事故的概率。最后,满足居民对于噪音程度的要求,要考虑到设备动力的选择,以及机械结构的优化,尽可能做到低分贝处理。

3.2 场景应用与功能需求

社区场景与市政环境道路清洁有着很大区别,市政道路相对开放宽敞,保洁车具备良好的运行空间。而社区相对集中,路型复杂,需要保洁车具备相对较强的路面适应性,同时可清扫的垃圾类型要适当增多。社区保洁接触人群众多,构建人与机械的交互平台,可赋予保洁车智慧交互功能,增强人与机械之间的亲和力,改变传统保洁车在人们心中冰冷的、机械化的认知。面向社区智能服务,单一的保洁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区服务需求,可结合社区其他智能化服务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智慧联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增加更为个性化的社区保洁车服务功能[4]。

3.3 设计构想

绿色舒适的环境需求决定了保洁车的设计布局需要全盘考虑,从用户的体验作为第一角度出发,环境保护为辅。未来保洁车将以无人驾驶的形式进入人们社区生活,其具体实现方式为:保洁车在道路上可实现自主化的垃圾捡拾,自行规划清扫路线。通过多种环境感知技术的相互协作,动态识别环境信息,全程无需人员参与便可实现自主清扫,若遇障碍物时可自主做出避让的举措[5]。结合其他智能化服务设施,实现全局无人化管理。此设计构想,在家用扫地机器人上得到了很好展现,只不过无人保洁车相对于清洁机器人考虑的环境因素会很多,但其可行性已经在清洁机器人和无人配送物流车上得到了充分验证。得益于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完善,无人化保洁将会充分利用5G 时代的优势,基于物联网技术,以车载电脑和无人驾驶的形式,实现远程操控,更多个性化功能将获得广泛运用。

4 社区智能服务保洁车设计实践

4.1 方案设计

社区智能服务保洁车外观造型上倾向于简洁时尚的现代化设计,如图1 所示,流畅的曲面造型贯穿整个车身,相比传统保洁车的机械形式,视觉观感上会更具亲和力。遵循绿色可持续原则,整车体积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轻量化设计,车轮根据概念车型的发展趋势,采取内收设计,除了增强整车的流畅性,还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除了车顶的全局激光雷达之外,其他环境感知元器件则通过精心布局与车身融为一体。结合未来社区的智能化升级趋势,充分考虑到社区未来的配套设施服务体系,方案将清洁、安防和配送等服务集于一体,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将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图1 方案效果图

目前市场上的无人驾驶汽车激光雷达的布置方式多为外置,原因是激光雷达的探测需要足够的视野。此方案设计的主要原则:(1)让机器的感知器件与车体本身浑然一体,同时较大化的获取激光雷达的视野,平衡设计美学和机器视觉的性能,机器视觉器件内置处理,减少过往人群与机械零部件接触,更有利于保护行人安全。(2)利于场景运用的拓展,方案在功能上的布局可达到道路的行驶标准,将来本款保洁车不局限于社区环境应用,还可以拓展更多的服务环境。

4.2 细节与结构解析

保洁车运用多角度自适应边刷,实现动态角度调整,贴边清扫,保证150 cm 的清扫宽度。针对日常清洁边刷会出现磨损,需要操作人员定期对边刷进行更换处理且操作流程繁琐的问题,该设计对清洁边刷做了可快拆式脱钩结构设计,这样的好处在于无需借用特殊工具,便能直接完成对清洁边刷的拆装处理,操作简单快捷,降低操作人员操作难度,如图2 所示。

图2 清洁边刷

环保电池作为动力能源,为了适用更多场景,电池模组采用快速热拔插设计,同时也可实现自动回充进行无线充电,提供两种使用模式,如图3 所示。

图3 尾部电池模块组

车体前端采用目前无人驾驶车辆内置微振镜激光雷达,特点是体积小、成本低。同时配合AI 三目视觉摄像头来获得更精准的物体识别和探测。顶部通过配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为车辆持续提供部分能源。尾部采用流线型贯穿式尾灯,下方安置了状态导视交互屏,时刻显示车辆运行状态,提醒过往人群。如图4、图5 所示。

图4 前置激光与视觉感知模块

图5 导视屏

如图6 所示,保洁车具体结构包括:激光雷达1、吸尘电机20、视觉感知器件模块15、清扫排刷13、升降装置11、太阳能板21、清扫边刷8、垃圾收集仓19、集尘罩10、驱动电机7、传感器模块6、警示灯2、电机12、可视化人机交互屏5、控制模块4、自卸装置1、支架3、电池模块16、驱动装置17、轮子9、轮子保护罩14。

图6 产品结构图

结构具体布局方面,通过在车辆顶部设置激光雷达,进行车辆周围环境扫描,建立三维立体信息,相当于车辆的眼睛,以此达到环境感知的能力。视觉感知器件模块则安装在轮子四周保护罩上,共有四组,每组模块内设置了双目视觉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配合激光雷达达到全景感知的效果,精准识别以获得完整的环境信息,若遇障碍及时采取制动或变向措施,主动避障。

考虑到避障因素,清扫排刷设置了升降装置,有利于路面特殊避障或空闲无需清扫时进行排刷自动收回,提高整车的通过性能。为了增强可持续性,车辆顶部设置了太阳能板,置于激光雷达的下方,补偿车辆部分能源损耗。清扫边刷安装于车辆前端保险杠处并与驱动电机进行轴连接。考虑到清洁环境的差异化,清洁边刷可进行多角度的动态调整,增强清洁能力。前置传感器模块安装在车头前端,置于交互屏的下方。模块内具体设置了一个微振境激光雷达、一组双目视觉摄像头和人体红外传感器,组合使用以达到物体的动态捕捉,人像或行为的智能识别,做出相应的交互或者避障举措。

保洁车在安防巡逻途中若发现危险情况,可做出相应警示,及时提醒人群。通过联合社区安保系统,实现对周边环境安全信息的动态监测和预警。车辆通过设置自卸和垃圾溢满探测装置,来实现自主倾倒。轮胎保护罩则安装在车子侧身和车轮外侧,具备一定的防撞性能,减少人群或动物与车辆接触,增强整车的安全性能。

5 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得出,无人驾驶技术的运用范畴不局限于道路上的车辆驾驶,还可以依托人工智能系统运用到保洁、社区智能化服务等更多领域。目前国内无人驾驶技术的实验数据表现,进一步论证了无人化保洁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中也着重考虑到人机交互的使用体验,以智慧交互屏的形式构建人与机械交流的桥梁,增强人与机械的亲和力,拉近了人与科技的距离。通过社区配送、安防、信息宣传等更多智能化服务的引入,丰富社区生活,给社区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充分体现了智慧社区的科技便民性。

猜你喜欢
激光雷达智能化智慧
手持激光雷达应用解决方案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法雷奥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激光雷达通信的地面特征识别技术
基于激光雷达的多旋翼无人机室内定位与避障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