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中的生态环境与乌托邦主题分析

2022-02-03 22:28文征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
关键词:乌托邦生态环境

【摘要】 科幻文学历经20世纪的发展,影响逐渐扩大,而科幻文学中对于各种“未来世界”的想象引起了读者以及专家学者的讨论。作品中的背景设定和主题表达往往不可分割,表现了科幻作品对科技与“人”的关怀。本文以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探讨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中的背景设定与乌托邦主题的关联值。

【关键词】 科幻文学;生态环境;乌托邦;《黑暗的左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010-03

科幻文学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变革,逐渐走进了文学评论的视野。科幻文学、与此相关的影视、绘画、游戏以及“二次创作”或是“衍生作品”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圈,影响逐渐扩大。在科幻小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科幻小说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美国科幻小说经历了黄金时代的发展后,以“新浪潮”和“赛博朋克”为主要代表,在20世纪后期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新浪潮”中的作者试图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中有所革新,采用主流文学,特别是后現代文学的观念和创作技巧,尝试与主流文学靠近;另一方面,以描写电子计算机、网络为主的高级科技和底层生活的“电脑网络小说”——“赛博朋克”兴起,提高了科幻小说的地位。“新浪潮”的作家给科幻小说创作带来了更多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语言学、文学的视野,相对于“硬科幻”,科幻小说的创作模式、读者群体的扩大、写作技巧的提升、主题以及表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1]。

在“新浪潮”的作家中,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1929-2018)以其独特创作风格以及小说所展现的深刻主题给她带来了“科幻和奇幻的女王”的美誉,其作品创作也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关注。勒古恩的科幻代表作《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1969)作为女性作家在科幻小说领域的力作,同时获得了两项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星云奖)。小说塑造了一个在独特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不存在“性别”的人类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作者对“人”“人性”的思考。

一、科幻文学与生态环境

科幻小说关注的是技术对人、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这个影响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都能感受到技术对生活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观念的改变。这一趋势到了20世纪中后期越发明显,以通讯、媒体领域为例,从电话、广播、电视再到现如今的移动电话以及网络,VR、AR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每一项发明的出现都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观念。对以科技给人带来的变革进行探讨的科幻小说的地位也随之逐渐提高。

同时,电影、电视中科幻电影、电视剧的出现扩大了科幻的影响力,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科幻电影、电视剧受到普遍欢迎,并创造了巨大的票房价值和高收视率,比如影响深远的《星球大战》系列、《第三类接触》《光晕》《黑客帝国》系列、《星际迷航》《第九区》《阿凡达》《盗梦空间》,以及被誉为“国产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流浪地球》。随着技术与人生活联系的紧密、科幻小说地位的提高、带有科幻元素的影视作品、游戏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流行也扩大了这一小说类型的影响。

生态批评致力于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生态批评将文学和对环境的关注联系到一起,关注文学与地球条件、人类与非人类生命形式之间的联系[2],从而提供了分析、解读文本的另一个视角。从文本提供的环境描写来看,生态批评中的环境批评本身就是丰富而复杂的,劳伦斯·布伊尔在界定“环境”的概念时,将“环境”从空间、地方以及想象的边界与规模延伸到关于全球视野与地方意识的思考[3]。结合小说创作中对于想象世界的构建,想象世界与已知或是现实世界的相似或是迥异都可以作为研究人与环境的出发点,进而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生态批评的视角为科幻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从科技、环境与人的关系对文本进行解读。科幻小说的明显特色之一就是对科学技术变革的探讨,这些讨论再结合科幻小说创作的实验性特色,这一讨论可以从科技本身延伸到其对人类、人类社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再延伸至科技对自然环境或是环境对科技的影响。而人类、自然再加上科技,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思考自然也成为很多科幻作品的一个主题。詹姆斯·冈恩将“科幻小说”定义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它描述变革对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因为科幻小说可以描写过去或未来,也可以描写遥远的地方。科幻小说所关注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变革;科幻小说所涉及的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个人或者社会的意义”[4]。而在环境或是自然的描写方面,科幻小说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对“未来世界”的描述,而科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也会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故事发生在什么样背景的未来?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外星的自然环境又是什么样?与地球环境有何相似或是不同?有何启示?如何解决、处理环境带来的困境或是挑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和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了深化。

二、科幻作品的背景设定与小说创作

在科幻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对于科幻小说的定义和作品的风格一直在变化和发展,包括一直从早期杂志模式到黄金时代“三巨头”再到“新浪潮”以及“赛博朋克”,作家的写作技巧在变化、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在变化、读者的审美和接受也在变化、对小说甚至这一类型文学的评价也在变化。

如今,科幻文学逐渐走入评论的视野。然而,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去评价、评论是一个难点。从数量上来说,科幻小说发展至今,作为通俗文学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作品种类、数量繁多,此外还有长篇的系列创作存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文学文本。从创作层面而言,创作者们会增加自己的独特设定,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设定”:包含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文、科技等构建想象世界。这些世界观和背景在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可能会造成阅读的阻碍。因而可以基于某一特定的世界观和背景设定,来思考、探索、评价科学与人的关系,或是人的思考和行动。

科幻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富有想象力的“设定”:包含历史、地理、风土人文、科技等方面。想象力赋予了科幻文学创新力、探索力和实验力[5]。在此基础上,对特定作品的分析可以回归到小说的背景设定以及主题呈现,特别是在作者明确给出设定和世界观的情况下,通过发生在一个与现实有或多或少距离的“世界”中的故事,呈现出什么样的虚构的事件以及发展,引起读者什么样的思索或是反应。当然,科幻文学的背景设定一方面“束缚”了小说中人物的成长或是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好的作品最终也能冲破层层设定,在更大、更普遍的层面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读者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

科幻文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基于小说世界观以及背景设定提供一种“思想实验”的尝试:在更为极端的背景下,来思考“人”或者“人类”的问题。科幻作者在创作中虚构了一个与现实近似但又存在差异的世界,然后在这个科幻的世界中对某些方面进行变化,“科幻成分形成了独特的宽阔视野和精彩的对照”[6]。勒古恩以科幻小说为思想实验,在其科幻作品所创造的各色世界中不断探讨文明、科技、社会、政治、性别等等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运用后现代派小说的创作技巧使得科幻小说与主流文学巧妙地融合在作品中,将这些形形色色的“想象世界”与自然、科技、人类联系到了一起。

三、冰雪星球与《黑暗的左手》的“乌托邦”

在勒古恩创作的乌托邦社会中,对于人类的思考和关注贯穿始终。《黑暗的左手》在叙事方面采用多重视角来描述地球文明與格森星文明的碰撞。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编排章节和叙事,使格森星/冬星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文的描述逐渐立体和完整:全书共二十章,以地球首位驻格森星/冬星机动使金利·艾的叙述为主,中间夹民间故事传说(第二章“冰雪腹地”、第四章“第十九日”、第九章“叛徒伊斯特拉凡”、第十七章“欧格瑞恩创世纪神话”)、实地考察笔记(第七章“性问题”)、宗教文献(第十二章“关于时间与黑暗”)、以及以哈斯·雷姆·伊阿·伊斯特拉凡为叙事者的部分(第六章“奔向欧格瑞恩”、第十一章“伊斯特拉凡的独白”、第十四章“逃亡”、第十六章“穿越火山”)[7]。勒古恩用各种体裁的叙事构成了同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此基础上,随着剧情的发展,小说的思想和主题逐渐呈现和发展。

勒古恩通过对格森星的描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冰雪星球。终年的严寒(与地球相比)、冰雪影响了格森星人的身体构造,进而发展出独特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哲学观点。在文中,冰、黑暗、光明构成了诠释世界的基本要素,表现了格森星人对宇宙、人生的独特视角。巨大的冰原、冬星壮丽又严酷的自然景象、格森星人关于冰雪、黑暗与光明的认识和表达,在刻画环境的恶劣、自然力量的强大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对“人”和“社会”的探讨。

小说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还在于勒古恩设定了一个消除了性别差异、没有“性别”概念存在的社会,展开对于消除了性别对立的“理想”社会的思考。格森星人性别模糊——或者可以理解为不存在“性别”意识和性别观念,只有在“克慕期”才会出现明显的男性或女性特征,而且转化为两种性别的几率相等[6],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正是格森星人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哲学体系。对于来自地球、代表人类同盟的金利·艾而言,格森星人的这一特点与他所熟悉的人类社会相差甚远;对于格森星人而言,遥远地球的使者所描述的地球人的生活和思想又何尝不是奇怪而又不可思议。通过对比和比较,小说中展现出两个迥异的人类社会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一方面,勒古恩在小说中穿插了社会学、人类学叙事的考察笔记(第七章“性问题”),在小说的叙事中插入了科学调查的客观视角,用以介绍格森星人独特的生理构造以及社会构成。以此为前提,发生在这个特殊的、具有乌托邦性质的人类社会中的故事才能对“人”有更为深刻的刻画和理解:在一个完全不存在“性别”的社会,移除关于“性别”的对立、讨论、力量对比、争端之后,“人”的发展又会走向何方?不难发现,面对来自遥远的、似乎在科技上有更大优势的人类联盟,格森星人围绕着金利·艾展开了一场复杂的博弈。小说中这个没有性别对立的社会中仍然存在利益纠葛、怀疑猜忌以及各种权力的斗争。

另一方面,借来自地球人类联盟的叙事者、观察者金利·艾(姓氏“艾”与英语单词“eye”同音)的视角,勒古恩引领读者观察这个远离性别对立、性别纷争的“理想”世界。艾代表了普通人,以地球人类的知识常识对格森星的自然、人文、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和比较,从一开始的好奇、困惑到最后的理解,对格森星的特殊环境造就的自然、人文特性的接受,进而以一个更为平等的视角来看待“人”,对格森星以及地球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此同时,艾与伊斯特拉凡在漫长的逃亡中解除了隔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肯定。

失去了性别的二元对立,看似是某种“理想社会”的格森星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艾与伊斯特拉凡跨越冰原的旅程呈现出“人”的平凡而伟大。正如书中格森星诗人的诗句所说,光明与黑暗并存,既有尔虞我诈、互相猜忌,也有人性的光辉。

四、结语

生态批评理论将环境放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并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背景到前景,对环境的关注能提供理解、分析作品的另一个视角。科幻作品的关注点始终有“人”,作品中的背景设定或多或少会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以及乌托邦倾向。通过在生态、社会、制度、文化等方面构建出某些方面极端却又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世界,在与现实有差别的想象世界中思考关于人和人类。勒古恩在《黑暗的左手》中呈现了寒冷星球和彻底失去性别对立的“人”;《一无所有》中对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以及人类社会何去何从进行了思考;《变化的位面》中各具特色的平行世界在自然与人、科学技术、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方面提供关于人类社会多角度的思考。通过这些富有想象力的乌托邦中进行“思想实验”,勒古恩得出对“人”“人类”的观察和思考,而这些通过文学作品展现的关于理想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思索正是科幻作品所致力于表达和传递的主要信息。随着科幻文学的发展,今后或许还会出现更多的作品,借助科幻文学的类型优势,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想象世界的创造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关于人类、科技、环境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颜学军.英美科学幻想小说简论[J].国外文学,2003,(02).

[2]格伦·A·洛夫.实用生态批评:文学、生物学以及环境[M].胡志红,王敬民,徐常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劳伦斯·布伊尔.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M].刘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詹姆斯·冈恩.英文版前言[A].钻石透镜: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C].詹姆斯·冈恩,郭建中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吴岩.科幻文学论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6]杨仁敬等译.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7]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M].陶雪蕾译.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文征,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美国文学。

猜你喜欢
乌托邦生态环境
Killer App
后现代式精神下欧美反乌托邦类型片表达刍议
乌托邦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